論聲樂專業學生的素質及綜合能力培養論文

論聲樂專業學生的素質及綜合能力培養論文

  聲樂作為常見而又特殊的藝術形式活躍在社會文化的舞臺上,並以其永久不衰的魅力成為人們精神生活的寶貴食糧。在長期的高等師範聲樂學科的教學中,應喚起聲樂教育工作者對聲樂學生的素質培養、綜合能力培養的重要性的認識。那麼,如何在不失師範專業性的基礎上進行聲樂專業學生的素質培養及綜合能力培養呢?這是擺在每位聲樂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聲樂是藝術學科領域中表演藝術的一個分支,聲樂的所有形式都體現在藝術實踐的過程中,演唱者必須要透過各種表現手段才能實現自己的藝術目標。因此,聲樂學生除了掌握最基本的聲樂技能、技巧外,還要具有極佳的心理素質、文化素質以及綜合能力。

  一、聲樂學生的素質培養

  (一)培養學生具有克服自身心理障礙的能力

  心理學家認為,由於各種各樣原因所造成的情緒緊張,致使原來已經熟記了的內容不能重新回憶、再現或再做,通常稱之為“怯場”。“怯場”是一種心理反常現象,它是由於一系列不正常心理、生理過程所造成的。“怯場”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客觀環境的改變和思想上有阻力的緣故。這裡的環境主要是指表演場地——舞臺、考場等,還有觀念、考官及演出的氣氛。演唱者的心理與之不相適應就會產生某種心理壓力,它所造成的影響不僅使學生平時熟練的演唱技巧不能充分發揮,給演唱者帶來困難甚至失敗,而且還會使演唱者本人為自我破壞而懊惱和難於言表,從而對自己失去信心。所以,這樣的演唱心理給演唱者帶來的影響是難以估量的。

  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帕爾曼說:“緊張是生活中的一種實際情況。你必須與它相處,與它相處得越好,你就能把它控制得越好……”[1]這說明,緊張情緒對於藝術表演者來說是客觀存在的。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與它相處,如何化消極的障礙心理因素為積極的參與因素。在這裡,根據許多臨場經驗豐富的演唱家的切身體會,談幾條克服心理障礙的有效辦法:

  1。演唱者必須把演唱的作品或回課的曲目準備充分,這就需要演唱者合理地安排練唱時間、心無雜念、一心一意地去練好每一首歌,這就在心理上有了一半的自信。

  2。不要把目標設得過高。演唱的曲目不要超過在自己的技術能力範圍之外,在歌唱技能上,應充分給自己留有一定的餘地。

  3。多唱、多練、多實踐。首先,是意志和性格的培養,要沉著和有自制力,經常參加比賽或演出實踐,能鍛鍊自己適應環境的能力來克服情緒的干擾,儘量減少因場地的不適等不利因素對心理的影響。許多優秀的聲樂學生及演唱者都是在不斷反覆的舞臺實踐或比賽中成長起來的。他們在實踐中不斷改變自身的心理狀態、消除心理障礙。隨著技巧和歌唱狀態的不斷提高,演唱者對成功就會越來越充滿信心。當然,一切心理素質的培養都需建立在良好的基本功訓練及演唱技巧較完善的基礎之上的。

  (二)培養學生的文化素質,使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十幾年的音樂學習實踐使我深深感悟到,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無論在聲音技巧的運用上,還是在風格韻味的表現上,我都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努力培養學生的文化素質。看了中央電視臺舉辦的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後,我深深地陷入了沉思:歌手素質不高,除了應試教育、學校教育、音樂院校教育的問題之外,還有一個全社會和全民族更深層次的素質教育問題。演唱者沒有文化底蘊,必然唱不出高度,也不可能打動人心;如果要把歌唱作為終身的事業,那就必須不斷努力、不斷充電。一個聲樂學生的文化素養的高低以及生活的涉獵是否廣泛,關係到他的悟性和理解力。如果底蘊欠缺,表現起作品來也不可能達到好的境界。聲樂學生只有良好的嗓音和樂感是不夠的,除了良好的聲樂方面的基本訓練外,還應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

  京劇藝術家梅蘭芳所說的“學藝在藝外”,強調的就是藝術家必須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素質教育其實就是將人類優秀的文化成果透過知識傳授、環境薰陶等教育過程,使其內化為人的人格、氣質、修養,成為人的相對穩定的內在品質。素質教育的內容是多方面的,我認為我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建構現代教育理念

  教育的實施過程滲透和體現著教師的教育理念,一個教師對教育有什麼樣的理解,就會把這種理解帶進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如何培養與發展學生的文化內涵和思維能力是藝術類教育者應該思考的首要問題。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就是要將人類優秀文化成果透過知識傳授、環境薰陶等教育過程,使其內化為人的人格、氣質、修養,成為人的相對穩定的內在品質,使學生在身體、精神、理智、情感、情緒和感覺等諸方面能和諧一致。因此,整體的人格包括人自身的整和,即思想、智力、情感、感覺等方面的一體化聯絡。

  2。引導學生接受多方面的薰陶

  著名鋼琴家塔拉發現:中國的學生動腦筋的能力與他們的技術能力不匹配。很多學琴學生考級時能夠演奏技術水平較高的作品,但卻不能深入地去理解所演奏的音樂。他認為,為了使學生學得更全面、學生需要探索歷史、樂理、作品的不同版本以及他們所演奏作品的不同演繹。”[2]任何人要演唱音樂作品,必須要有起碼的藝術修養、精湛的演唱技巧,並且對作曲家、作品及作品產生的文化背景有相當的瞭解,才能較為完整地表現音樂。而要做到這點,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長期積累的文化底蘊。這說明素質教育不但要與專業教育相結合,而且要貫穿於專業教育之中。只有這樣,才能使聲樂專業學生的文化素質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那種只重視技術水平單一、片面的教學模式,應當從根本上加以改變。教給學生具體的知識與技術雖然重要,但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人格與藝術修養、審美情趣更重要。愛因斯坦曾經指出:“只教給人一種專門知識、技術是不夠的。專門的知識和技術雖然使人成為有用的機器,但不能給他一種和諧的人格……最重要的是使人要借受教育的機會獲得對於事物和人生價值的感悟。”[3]

  3。提高教師的文化修養

  一名合格的教師,不僅要掌握自己專業的學科內容、教育理論、教學技巧,洞悉教育知識整體的結構還應該注重職業人格的陶冶。素質教育是一種新型的教育理念,社會急需高素質人才。在這樣一種要求下,教師將要面對更多的挑戰,教師的一言一行都體現出他的文化修養和人格風範,這些將直接影響和感化自己的學生。從這一層意義上說,在素質教育中,首先必須提高教師自身的文化素質,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具體的細節性的知識,學生可以透過自己看書等方式學習,但聲樂技術和文化的能力卻需要教師透過自身文化魅力來影響和薰陶學生、發掘學生的創造能力。也就是說,作為聲樂教師,自身就要具有相當高的文化底蘊,能夠透過教學增長學生不斷豐富和發展自身的能力。達到這種目的,是要經過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才能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塑造高尚人格,使他們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二、聲樂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

  翻開人類藝術的發展史,自從聲樂藝術作為獨立的藝術表演形式以來,聲樂創作者的創作與演唱者的再創作,就如同一個工藝流程的'兩道工序:聲樂作品創作者的創作,需要以演唱者的再創作意圖與內涵為依託和根據——這就是聲樂表演藝術的特性。這一特性必然要求演唱者不能僅是一名曲譜的翻譯員或曲譜符號的發聲器,而是一個展示多種情感變化、展示聲樂作品創作者的創作意圖,特別是展示表演者獨具的精神內涵及風格特徵的複合體。也就是說,在有了好的歌唱通道和好聽的音色同時,並不一定就充分具備了再創造的能力。

  如何全面提高演唱者的歌唱能力呢?首先可以讓學生多欣賞已有的音響資料。音樂欣賞教學的過程,就是一個對音樂的感悟過程,包括音樂情感、音樂形象、音樂風格、音樂要素感悟等等。教師要引導學生透過對作品的節奏、旋律、力度、速度、音色、和聲、曲式等要素的分析,來提高音樂的鑑賞能力。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也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展開豐富的想象,使他們能深刻地體驗到歌曲所要表達的感情,從而能正確地領會歌詞內容。同時,還要注意對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表現內容以及主旋律與主題的分析。這樣有助於學生更好地去理解音樂,加深對作品的印象,使學生能真正融入到作品之中。

  其次,要具有一定的歌唱能力,平時還必須堅持不懈地刻苦練習,才能使自己具備一定的演唱實力。每一個從事中國民族聲樂的演唱者必須掌握各種不同的作品型別,如:中國民歌、中國藝術歌曲、創作歌曲、歌劇和外國聲樂作品等。不僅要注意作品的背景、內容、風格和語言,同時還要有一定的音樂作品分析能力、較好的鋼琴演奏水平以及良好的文化修養來做基礎。總之,豐富的藝術修養、眾多的曲目積累,是歌唱能力培養的重要保證,是聲樂專業學生通向成功不可或缺的環節。

  綜上所述,我們應該認識到培養專業聲樂工作者,聲樂教師首先注重的是培養出全面發展的人,在此基礎上,才有可能培養出出色的歌唱演員和藝術家。

  參考文獻:

  [1]外國音樂參考資料[J]。1983(4、5)合刊:129。

  [2](俄)列文 著,繆天瑞 譯。鋼琴彈奏的基本法則[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1。

  [3]張華。再論“素質教育”的本質[J]。江蘇教育研究,1997。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