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聲樂教學中美感意識的培養論文

談聲樂教學中美感意識的培養論文

  內容摘要:聲樂藝術表現的目的就是進行美感創造。人們在歌唱中對美的感知、體驗、表現就需要美感意識,美感意識能影響歌唱者審美創造的全過程。聲樂教學是富有創造性的思維活動,學生思維能力的差異直接影響教學全過程,積極的美感意識能激發學生的藝術感知能力,提高歌唱者的藝術表現力。培養美感創造能力是聲樂教學的重要任務。

  關 鍵 詞:美感意識 教學 培養 意義

  美感是人類特有的一種高階精神現象,它像陽光和空氣一樣滋潤著人們的精神創造活動。美感是比思想更為深刻的思想,是一種植根於原始生命力的思維感覺中作為能力的思想。

  積極的美感意識能激發學生的藝術感知能力,提高歌唱者的藝術表現力。培養美感創造能力也就成為了聲樂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人們在歌唱中對美的感知、體驗、表現中就需要美感意識,聲樂教學是富有創造性的思維活動,學生思維能力的差異直接影響教學全過程,也就是為什麼同一個老師卻教出了各種水平的學生的原因之一。

  歌唱是一種在興奮的情緒中進行藝術創造的高階精神活動,人的美感意識不是與生俱來的本能,要靠長期發聲技巧訓練和綜合音樂美化薰陶這個艱苦而複雜的過程來獲得,在教學這個環節中對美感意識的培養則格外重要。聲樂教學效果的成敗體現在教與學的雙方,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揮則取決於教師的主導作用。也就是說同等水平的學生在不同教師的指導培養下所達到的藝術境界則不同。因此,注意學生美感意識和審美能力的培養是聲樂教學活動的重要任務,也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條件。

  一、美感意識的培養是聲樂教學的重要內容

  美感意識是人們從事歌唱藝術創造的思維方法,因為歌唱的藝術表現也是一種美感創造體驗。在歌唱技巧的訓練中就應培養學生正確的藝術審美觀和積極的思維狀態,使其自覺地積極地按照美的規律進行藝術表現和藝術創造。

  歌唱本身就是隨著人類審美意識的發展逐漸形成,並不斷提高歌唱技巧和藝術表現力的。要獲得富有藝術美感的歌唱就需要積極參與和配合,不但表現在發聲技巧運用上,還包括對音樂藝術中音準、節奏、音色、力度各要素以及歌唱的整體結構、藝術形象、情感表達等的準確把握,美感意識也是聲樂教學和歌唱表現的動力,它能使歌唱者對氣息的控制、共鳴的控制、音色的錘鍊、字正腔圓的把握以及藝術表現力等達到完美境界。聲樂教學對美感意識的培養就是透過課堂教學的藝術實踐,訓練和強化學生對歌唱藝術美的感知、想象、理解等心理能力,使學生逐漸形成敏銳的審美感知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從而能用豐富的感情處理各種藝術作品。

  二、美感意識對歌唱水平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歌唱藝術是情感與理性相結合的美的藝術,歌唱藝術的表現更講究意境美,更要求具有技藝。在漫長而艱苦的歌唱訓練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差異對技巧的把握和提高有著重要的影響,教學中能否調動起學生積極的美感創造意識是課堂教學成敗的關鍵。聲樂教學中積極的意識能對學生的心理功能產生積極影響使其感知變得敏銳,想象與思維更為活躍,更能激發和提高學生的認知和創造能力,形成對技巧訓練的理解和應用。學生的感知能力又是憑藉視覺和聽覺來喚起心理的能動反應。由於聲樂學習的特殊性,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方法則顯得格外重要。

  (一)正確的聲音概念。要求教師對聲音的方向性,共鳴腔體的運用,呼吸的運用以及各種藝術作品風格的正確把握和理解,使學生明白歌唱發聲訓練的系統性和規範性。

  (二)良好的辨別能力。要有敏銳的聽覺能力和分析能力,能把握學生髮聲的各種細微變化,能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形象生動地把學生引入到正確的聲音發展方向上。

  (三)教學語言要生動,對許多較抽象深奧的概念要深入淺出地講解,要善於運用生活中的體驗來比喻、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利用豐富的想象力捕捉各種發聲感覺。

  (四)在技巧的訓練中要認識到美感意識會引起歌唱技巧的突破和發展,具備良好音樂審美素質的學生能迅速提高歌唱水平。

  三、學生情感性、形象性的培養

  義大利音樂家巴基尼說過:“藝術的目的不是驚人,而是動人”。說明歌唱表演不是單純的技術性的操作活動,其目的和使命是傳達音樂作品中豐富的精神內涵進而感動觀眾。歌唱者要有真情實感,挖掘人物內在的情感內涵,才能使歌聲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聲樂中,只有把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理解與音樂所表達的情感完美結合,才能在演唱中更好地詮釋作品,使聽者產生共鳴。

  培養美感意識是培養歌唱者成功的關鍵,一個對音樂美毫無心理感受的人,不可能表達出作品的情感內涵和音樂的內在美,更不能喚起觀眾的審美感受。美感意識不是歌者與生俱來的,要靠後天艱苦的`努力和教學中有意識的培養。歌唱技巧的訓練過程也是一個艱苦的對音準、節奏、音色等音樂基礎和音樂思維的訓練過程。學生要在學習其他門類的審美活動中,注意體驗不同人物的內心情感活動,來豐富和提高音樂思維的意識美感。

  教師在教學中也具有情感性和形象性。聲樂教學本身就應是生動、鮮活、充滿感染力的教學,師生之間在充滿激情地表現藝術作品時,作品中具有的民族情感、文化精神會滲透到學生的心靈。教師要善於點燃學生的情感火花,要營造生動而和諧的教學氛圍,只有當學生對所感知的美有深刻的體驗時,才會對美產生熱愛。教學的情感性表現為教師教學的知情統一,這不僅有利於學生認知的發展,也有利於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感受從生理感知到心理層次的接受,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演唱水平。

  四、藝術實踐是歌唱審美能力發展的決定條件

  歌唱者的審美意識是透過長期生活與藝術實踐的積澱形成的,學生在生活學習環境中受審美理想、文化環境的薰陶和影響,在藝術實踐中能逐漸形成與生活相協調的美感,使自己逐漸成為審美的主體。豐富的生活積累和情感積蓄是歌唱者在藝術創造中理解和分析藝術作品的內聚力,也是表現作品情感內涵的基礎。在歌唱表現中,歌唱者能以自己審美觀為尺度對聲音的表現進行選擇和取捨,在作品所提供的情緒烘托下,透過心靈感應與交融,以最好的狀態表現作品,使歌唱的情感表現更具有深度和廣度。

  參考文獻:

  [1]高爾泰《美就是自由的象徵》[M]。

  [2]張前、王次《音樂美學基礎》[M]。人民音樂出版社

  [3]傅國慶《聲樂教學中情感調動的方法》[M]。河北師範大學學報

  [4]敏澤《中國古典意象論》[M]。文藝研究1983年第3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