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農村受眾媒介資訊處理能力的影響因素及其培養論文

淺議農村受眾媒介資訊處理能力的影響因素及其培養論文

  論文關鍵詞:農村受眾 媒介素養 資訊處理能力

  論文摘要:隨著大眾傳媒的普及和發展,受眾的媒介資訊處理能力顯得格外重要。而對於佔受眾人口總數大多數的農村受眾而言,他們的媒介資訊處理能力如何?其中的影響因素是什麼?對此,在媒介素養教育中有什麼相應的對策?這正是本文所要回答的問題。

  媒介資訊處理,指受眾在處理所接觸的媒介資訊時所採取的一系列認知策略。[1]從近年來對媒介素養的研究可以看出,媒介素養的兩個重要的維度是:媒介資訊處理和媒介參與意識。鑑於本文的研究物件是農村受眾,所以媒介參與意識暫且不談。基於媒介素養關注受眾主動解讀和反思批判媒介資訊的理論指向,作為媒介素養的一個子維度,我們可以將媒介資訊處理具體化為受眾對所接觸的媒介資訊的思考、質疑、拒絕和核實。“思考”指的是受眾對大傳媒所呈現的文字背後所包含的深層含義的解讀;“質疑”指受眾能夠對大眾傳媒所呈現的文字提出質疑,懷疑其中的有些細節的真實準確性;“拒絕”指受眾對大眾傳媒所持的觀點、所提倡的思想的排斥和抗拒;“核實”則意味著受眾能夠透過個人經驗、認真查詢、不同傳媒之間的比較來確認自己所懷疑的細節。

  以上講的媒介資訊處理能力所包含的四個方面——思考、質疑、拒絕、核實,在大眾傳媒越來越發達,資訊無孔不入的進入每個人生活的今天,任何受眾都必須具備一定的資訊處理能力,即對媒介資訊的思考、質疑、拒絕、核實的能力。農村在中國是一個不容忽視卻常被忽視的地域,中國人口的70﹪-80﹪在農村,農民,作為媒介受眾中人數最龐大,卻又經常被忽略的一個社會階層,在有關媒介素養的一系列問題中,似乎也被忽略了。對於廣大的中國農村受眾而言,他們的媒介資訊處理能力的現狀如何?影響他們媒介資訊處理能力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培養他們的媒介資訊處理能力?這一系列的問題就涉及到農村受眾的媒介素養及其教育。

  媒介素養髮端於英國,中國對媒介素養的研究已經走過了10個年頭。有的學者認為以1994年陳力丹《我國需要“媒介掃盲”》為開端,而有的學者認為以1997年卜衛《論媒介教育的意義、內容和方法》為開端,無論按照哪一種說法,媒介素養引進國內的時間並不長。經過十多年的不斷努力,媒介素養已從一個熱點話題逐漸深化成具體的教育理念和實踐。從近兩年對媒介素養的研究來看,對特定群體的研究比較多,如,青少年、大學生、農村留守兒童、農民、少數民族受眾等。具體到本文的研究物件——農村受眾,則更多的傾向於媒介使用情況,資訊資源的分配,而非真正意義上的'媒介素養研究。

  對於媒介素養,目前比較經典的定義是1992年美國媒介素養研究中心給媒介素養作出的定義:“媒介素養就是指人們面對媒介各種資訊時的選擇能力、理解能力、質疑能力、評估能力、創造和生產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應能力”[2]根據學者們的概括,媒介素養在西方經歷了四次正規化的轉移。[3]20世紀80年代出現的第三代正規化,強調大眾媒介製造假性意識的巨大潛力,使受眾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一種由外部文化強加的價值觀念,而媒介正好代表了這種佔統治地位的主流文化,所以媒介素養的首要任務是培養批判解讀能力。[3]這樣,媒介素養的重點在於揭示大眾媒介文字建構的“媒介真實”與現實世界的差異性,以及文字中暗含的主流意識形態是如何麻痺受眾的。

  一、影響農村受眾資訊處理能力的因素

  廣大的農村受眾因其獨特的社會處境和麵臨的艱難的現代化的任務,其媒介素養應該受到應有的重視。近年來,由於傳媒的快速發展,惡性競爭,部分媒體重視經濟效益而忽略了其社會責任,良莠不齊的內容同時湧入了廣大農村受眾的眼中,傳媒生態正遭受商業邏輯的踐踏。與城市受眾相比,農村受眾由於自身的文化水平和認知能力的限制,在這方面受到的傷害更大。透過已有文獻梳理,總結前人的研究成果,得出的結論是:中國農村受眾的媒介資訊處理能力非常弱,他們批判接受媒介資訊,積極主動思考解讀的情形幾乎不存在。這就是農村受眾媒介資訊處理能力的基本現狀,是什麼導致了農村受眾資訊處理方面的現狀?

  (一)與經濟狀況有關

  農村受眾資訊處理能力的高低與他們所處經濟狀況有關,與農民的基本生活問題是否得到解決有關。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有五種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接觸大眾傳媒是人們為了生存發展和完善自我而產生的一種社會需求,對於農村受眾來說,他們在多大程度上接觸傳媒以及接觸傳媒的目的和意義是不同的。在經濟比較發達的東部農村地區,由於農民的基本的生活問題解決了,他們就將目光轉向了更高的需要層次,如尊重需要、認知需要、審美需要,他們對大眾媒介所呈現的文字有了一定的思考意識,也就是說他們有了媒介資訊處理能力的經濟基礎。比如江浙一代的農村受眾,以《城鎮化程序中的農村居民媒介素養——對浙江金華農村居民媒介素養現狀的實證調查》為例分析。對於廣告的態度,有72﹪的人不認為廣告是真實的;對於電視劇,有62﹪的人認為其內容貼近現實,40﹪的人認為電視劇裡出現的色情和暴力鏡頭沒什麼不好;對媒介運作的認識,70﹪的人不清楚電視節目的製作流程,對“把關人”更是聞所未聞。雖然以上資料顯示的農村受眾的媒介素養並不理想,但也說明在這些經濟比較發達的農村地區,受眾的資訊處理能力已經開始萌芽。經濟比較發達的農村地區尚且這樣,對於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農村受眾的情況我們可想而知。大眾傳媒對他們而言只是閒暇時間消遣娛樂的工具,媒介所傳達的基本事實、思想觀點、價值觀念的正確與否對他們沒有實際意義,他們寧願相信這一切全是真的,而沒有時間、精力以及能力進行思考、分析,因為這些離他們的生活太遙遠了。

  (二)與文化程度有關

  農村受眾的媒介資訊處理能力與農村受眾的文化程度有關,受教育程度越高,媒介資訊處理能力越強。我國農村人口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據統計,在西部欠發達的農村地區,有2/3的人處於文盲半文盲的狀態。大眾傳媒所傳遞的是現代文明,無論傳播技術如何發展,如何能夠以最淺顯易懂的形式呈現傳播的內容,農村受眾和大眾傳媒之間的隔閡還是永遠存在的。傳授雙方的共同的意義空間越小,傳播實現的效果就越不理想,更不要說激起他們心中自我意識的覺醒了。由於文化水平的限制,廣大農村受眾的思想認識受到了侷限,只關心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身邊事,對於國家、國際大事沒有想知道的願望,更不要說透過大眾傳媒瞭解外面的世界,進而對大眾傳媒所呈現的世界提出自己的思考、想法。媒介對於他們來說只是提供天氣預報、娛樂消遣的工具。他們一般認為媒體所呈現的世界與他們所處的世界相差太遠,電視劇裡的生活是城裡人的生活,而他們並不懂“擬態環境”,缺乏應有的媒介知識,也並不知道媒介是如何運作的。文化水平這道連線大眾傳媒和農村受眾的橋樑一旦不暢通,那麼他們之間正常的溝通就會出問題,更不要說深層次的理解、思考和批判了。

  (三)與媒介知識水平有關

  農村受眾的媒介資訊處理能力與媒介知識水平有關,媒介知識水平越高,媒介資訊處理能力越強。近年來,提出媒介素養認知正規化的美國學者波特將媒介知識具體分為三個方面:內容、生產過程和效果,其中又以前兩項最為重要。[4]就內容方面來說,受眾應該明白,媒介內容是建構的產物,而建構現實不等於反應或者代表現實;就媒介生產過程來說,受眾需要明白資訊背後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重要背景對意義產生的影響。根據學者們對上海、北京、廣州、西安4個城市的調查表明,當前我國城市受眾的媒介知識整體上不容樂觀,處於及格水平。與城市受眾相比,農村受眾在受教育水平、經濟狀況、經驗範圍以及對媒介的接觸都遠遠落後,所以農村受眾的媒介知識更是不容樂觀。根據對浙江金華農村的媒介素養調查(70﹪的人不知道電視節目的製作流程,40﹪的人認為媒介報道反映了全部的生活)也可以發現農村受眾的媒介知識水平很低。然而,這種對媒介的基本知識的普遍缺失必然影響到他們對媒介資訊的處理。

  二、資訊處理能力的培養

  目前最重要的是如何有針對性的對農村受眾進行媒介素養教育,提高他們的媒介資訊處理能力,實現大眾傳媒與農村受眾的良性互動,從而更好的實現傳播的社會功能。

  (一)普及媒介知識

  由於大部分農村受眾文化水平偏低,對媒介的認知尚處於很低的層次。我國的大眾傳播技術和設施發展很快,但大眾傳播接受者的素質提高卻比較緩慢。很多受眾對媒介保持著一種神秘感,這種神秘感正是由於不瞭解媒介的運作模式而產生的。對農村受眾的媒介素養教育,首先應該打破農民對媒介的神秘感,正確認識媒介,瞭解媒介資源。只有對媒介知識有一定的掌握和了解,才能更好的對媒介內容進行思考、質疑、拒絕、核實。

  (二)辨別過濾負面資訊

  對農村受眾而言,負面資訊還包括大量的虛假資訊。限於普遍文化素質的低下,面對豐富多彩的媒介內容,能夠有效的選擇自己所需要的,而不至於迷失在大眾傳媒的負面影響之中,是農村受眾媒介素養教育的一個重要的目標。因此,對農村受眾的媒介素養教育,應重點教會他們辨別負面資訊的方法,對虛假資訊的識別對農村受眾更具有現實的意義。同時,能夠辨別真假資訊,也就意味著農村受眾對大眾傳媒的內容提出了質疑,辨別能力的提高也就是提高他們的資訊處理能力。

  (三)改善傳播設施、提高文化水平

  農村地區的欠發達一定意義上可以歸結為知識貧困和資訊貧乏。知識貧困的主要原因是文化水平的普遍偏低,資訊貧乏的主要原因是傳播基礎設施的薄弱。只有在傳媒的到達率達到一定的程度,受眾能夠充分享受傳播資源的情況下,才可以談對傳播內容的選擇、思考等。而這其中又涉及到文化水平的問題,只有達到一定的文化水平,對大眾傳播內容才能充分的理解。

  基於上述幾點,在農村開展媒介素養教育,提高農村受眾的資訊處理能力,首先要從心裡上消除媒介神秘感以及媒介崇拜思想,其次要儘可能多的傳授媒介知識,讓受眾瞭解媒介。具體的可行途徑有媒體培訓、成人教育、培養意見領袖等。農村受眾的資訊處理能力偏低,這是我國農村媒介素養的現狀。提高農村受眾的資訊處理能力,可以促進農村受眾個體發展,抑制大眾傳媒對農村受眾的負面影響,實現媒體與受眾的良性互動,更好地實現傳媒的社會功能。

  參考文獻:

  [1]周葆華,陸曄.從媒介使用到媒介參與:中國公眾媒介素養的基本現狀[J].新聞大學,2008(4).

  [2]陸曄.中國傳播學評論—媒介素養專輯[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3]陸曄.媒介素養的全球視野與中國語境[J].今傳媒,2008(2).

  [4]周葆華,陸曄.中國公眾媒介知識水平及其影響因素[J].新聞記者,2009(5).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