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實踐與探索論文

關於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實踐與探索論文

  [論文摘要]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在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道路上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對教育教學進行改革:一是推進專案化課程改革;二是實施行動導向教學;三是搭建技能大賽平臺,促進學生技能提升;四是運用TRIZ理論與創新方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五是校企合作,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這些改革舉措取得了顯著成果,豐富了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經驗。

  [論文關鍵詞]高職 人才培養模式 職業能力 實訓基地

  人才培養模式決定了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質量與特色。我國對高技能、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高職高專院校每年給社會提供約二百多萬名畢業生,但是“技工荒”的問題在珠三角和長三角並沒有得到有效緩解。一方面是大量的技能型人才需求,“有事無人幹”;另一方面卻是大量的高職高專學生就業困難,“有人無事幹”,這一對矛盾對於高職高專院校來說是一個警告,是對高職高專人才培養質量和人才供給結構的質疑。引起這對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們目前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存在許多弊端,需要根據市場變化和社會與經濟的發展進行革新。在充分了解高技能人才的市場供需狀況和高職高專人才培養模式弊端的基礎上,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學院”)在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道路上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深入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果。

  一、基於工作過程、專案載體、能力核心——專案化課程改革

  高職的課程改革,經歷了校企聯合開發高職教學課程,引進國外能力本位的CBE理論和DACUM課程開發方法,前後作了大量的改革和建設,形成了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個體系。這種開發方法基本明確了課程定位和課程內容的設定,構建了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模組化課程,但由於沒有進行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系統化,使提煉的工作任務模組又不自覺地迴歸到原學科化的體系之中,沒能構建出職業化的課程。

  在批判繼承CBE理論和DACUM課程開發方法的基礎上,根據“以專案為載體、任務為驅動、以學生為主體、教學做一體化”的理念,學院啟動了專案化課程改革。如何轉變高職教師的職教觀念?如何提高高職教師的職教能力?學院摸索出了一條有效的“五結合”的途徑,即“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集體學習與個別學習相結合,專家輔導與個體探索相結合,觀念轉變與能力訓練相結合,課改實踐與課改測評相結合。每一位教師都要根據專案化課程教學的理念,對自己任教的課程進行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的重新設計,包括課程的單元設計和整體設計。經過近一年時間的學習、培訓和實踐,先後有173人透過教師職教能力測評,其中167人合格透過,64人獲得優秀,透過率達97%,優秀率達37%。在教師職教觀念轉變的基礎上,學院及時啟動了專業課程體系的開發。專業課程體系開發的目的是構建基於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首先是依據職業和崗位的工作要求,以職業能力為主線,並依據由初學者到專家的能力培養與發展階段,以學習內容簡單到複雜的遞進關係進行課程式化,形成符合學生職業成長規律的基於工作過程的課程結構。其次是以工作過程為依據設計學習情景(章節),學習情景按照從簡單到複雜,單一到綜合的順序排列,各情景需要的理論知識按知識體系重複性逐步遞減、層次逐步上升原則穿插其中。經過開發的課程體系完全打破了學科課程的束縛,充分體現了高職教育的職業性與高等性。

  二、做中學、學中做、工學結合——行動導向教學

  傳統教學推崇權威型知識觀,注重知識體系的呈現,重視間接經驗的學習,這使教學成為一種單向的灌輸過程。職業教育最初也沒能擺脫傳統教學的桎梏,“教師臺上講,學生臺下學”“課堂學理論,實訓學技能”成為職業教育主導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抹殺了職業教育的特殊性,割裂了理論與實踐的統一,違背了學生的學習規律和職業成長規律,不斷遭到人們的批判。在對傳統教學進行批判反思的過程中,行動導向教學應運而生。行動導向教學推崇批判型知識觀,主張不確定性和生成性,尊重體驗,重視直接經驗的學習,學生的學習被視為主動追求成長的過程。行動導向教學最核心的思想就是做中學、學中做、工學結合、教學做一體化。

  學院在推進專案化課程教學改革中,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以專案為載體、以任務為驅動,全面推行行動導向教學,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行動導向教學組織與實施的策略。以《網站前臺設計》為例,為使學生的技能得到反覆訓練,知識能夠反覆應用,專案經驗等職業素質能夠得到不斷的積累,課程團隊將企業實際工程專案轉化為教學專案,按網頁設計師工作任務的複雜程度,以企業宣傳類、IT技術支援類、資訊類等網站建設專案構成學習情景。以這三個專案為載體,按照工作過程重新整合、序化教學內容,按“專案需求分析→網站框架介面設計→網站素材設計與處理→標準化網站頁面製作→網站測試與釋出”等工作任務的完成為驅動,以學生為主體,透過課內和課外相結合的方式,將能力、知識和素質三方面的考核融於專案完成過程中。每個教學主題單元按“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估”六大步驟實施教學,讓學生透過“獨立地獲取資訊、獨立地制訂計劃、獨立地實施計劃、獨立地評估計劃”,在自己“動手”的實踐中,掌握職業技能、習得專業知識,從而構建屬於自己的經驗和知識體系,培養自己的職業能力。透過完整的專案訓練,學生不僅建構了職業知識,提高了職業技能,更為重要的是在合作完成專案的過程中培養了與人合作能力、溝通交流能力等綜合素質。

  三、展技能、亮風采、促教改——學生技能大賽

  技能大賽是職業教育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是職業教育工作的一項重大制度設計,是對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成果、對職業學校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的檢驗,也是推動職業學校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校企合作、辦出職業教育特色的重要手段。透過技能大賽,不僅能夠促進辦學模式改革和課程教學改革,也能夠促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和實訓基地建設。

  學院作為行業技能大賽較早的發起單位之一,積極地為學生參加技能大賽搭建平臺。2005年11月,“鳴遠杯”全國首屆石油與化工職業院校學生化工技能大賽在學院舉行,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首次舉辦的化工操作技能大賽。大賽制定的化工操作工技能評價標準得到了參賽院校的認同,石油與化工高等職業院校以此作為教學使用的學生技能考核參考樣本。建材、機械、電子等行業的技能大賽規模不斷擴大,影響日益深遠。學院專門建立了技能大賽的相關制度,激勵和引導師生積極參與技能大賽。在學院的重視和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院師生在各級各類技能大賽中獲得了優異成績,在近四年舉辦的國家、省、市級各類大學生比賽中,共有兩百多人次獲獎,特別是在全國職業院校學生專業技能大賽中,獲得團體一等獎9個,二等獎4個。

  四、自主創新、方法先行——TRIZ理論與創新方法

  創新能力是職業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培養高職學生的創新能力是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傳統的創新理論及方法非常多,近300種,如常用的有試錯法、頭腦風暴法、形態分析法、屬性列舉法等。但這些創新方法都過多依賴於人的心理因素,其過程具有很大的無序性、隨機性和偶然性,難以尋找其規律,大多數人很難學習和掌握。相對於傳統的創新方法,發明問題解決理論(TRIZ)具有鮮明的特點和優勢,它成功地揭示了創造發明的內在規律和原理,提供了突破思維慣性的`方法、技術預測的工具、解決問題的系統化方法等,能激發創造性思維,大大提高創新效率。因此,在高職創新教育中引入TRIZ理論,進行創新理論教育,將是當前高職創新教育改革中一條非常值得探索的途徑。

  學院在引進與推廣TRIZ理論、培養高職學生創新能力的過程中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並已取得初步成效。

  1.教學實踐。面向全院開展TRIZ理論與創新技術公共選修課,讓每一位對創新感興趣的學生都有機會學習TRIZ的基礎知識和典型案例,為應用該理論來培養和提高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打下理論基礎。本課程採用的是專案化教學,將TRIZ理論與實踐進行一體化教學,把理論知識貫穿到教學案例或工程實踐問題中,這樣不但能夠讓學生更形象更生動地掌握理論知識,而且也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課上學生透過對一些典型案例的分析,以及跟隨教師解決一些工程實際的發明或創新問題,真正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

  2.學術講座。TRIZ理論教學團隊中的教師分批開設學術講座,將TRIZ理論的主要內容與應用案例以學習模組的形式講授給學生;院長帶頭開設講座,分別向教師與學生推介TRIZ理論,鼓勵廣大師生積極學習與研究TRIZ理論,努力培養高職創新型人才;邀請省市科技管理部門的領導與專家來校作TRIZ理論學術報告,介紹國內外TRIZ理論的研究進展與發展趨勢以及在工程實踐中的應用前景。

  3.創新與發明科技活動。學校為有志於發明創新的學生創造條件,給學生提供發揮他們創新潛力的空間,並以此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行為。成立科技興趣小組和大學生創新社團,由教師帶領小組或社團開展創新活動,利用TRIZ理論與創新方法對生活中的工程技術系統或產品進行改進。對符合實際產品質量和使用者需求的改進方案,支援學生申請專利,並設立專門基金予以資助。

  五、自主開發、校企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

  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必須具備與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相一致的職業環境;是高職院校基礎能力建設的核心;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不斷增強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的一項綜合性、長期性的基本建設;是學校抓內涵、抓質量、上臺階、上水平的突破口和著力點;是學校做大、做強、做優的重要途徑。學院充分利用學校智力與知識優勢和企業技術與職業特長,以學校專業教師為主體,對基地實訓裝置實行自主設計、自主安裝和自主除錯;對整個實訓基地的建設採取企業人員全程參與和校企合作共建。根據行業生產特點,學校組建了由相關專業教師組成的開發建設團隊,自主研製具有行業特點的、適合於學生操作訓練的基本操作技能實訓裝置,自主開發專業技能實訓裝置,自主設計安裝綜合能力實訓的生產裝置等。實訓基地的建設中,透過開發與利用企業資源,實現校企共建。其共建方式有:首先,企業技術專家參與了實訓基地建設的全過程,從建設方案的制訂、實訓專案的論證、實訓裝置的設計安裝、除錯與驗收都容納了企業專家的智慧和職業優勢。此外,企業向學院無償提供專案建設所需裝置、儀器與儀表,學院在實訓場所為企業作產品展示和企業宣傳。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