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幼兒情緒調控能培養策略論文

淺談幼兒情緒調控能培養策略論文

  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安定愉快的積極情緒能使一個人保持身心健康和行為適應的重要條件,而那些憤怒、恐懼、悲傷等消極情緒可以使一個人的身心失去平衡,長期的抑鬱和積累會導致一個人的心理障礙,嚴重的會導致病變。”幼兒的初步情緒調控能力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表現為幼兒能對自己情緒中那部分對人對己可能產生不良影響的情緒衝動加以適當調控,如孩子的任性、攻擊性等情緒的適當調控;另一方面表現為幼兒能適當地調節情緒,並常常鼓勵自己保持高興愉快的心境。把情緒調控在一個與年齡相稱的範圍內,以促進情感的健康發展。那麼,培養幼兒自我調控能力的策略有哪些呢?

  一、營造良好情緒氛圍是關鍵

  《指南》在“教育建議”中強調要為幼兒“營造溫暖、輕鬆的心理環境,讓幼兒形成安全感和信賴感”,要“以積極、愉快的情緒影響幼兒”,要“欣賞”幼兒、“接納”幼兒等,這對於幫助幼兒逐漸形成安定、愉快的情緒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也是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所以教師要以關懷、理解、接納、尊重、支援、平等交流、共同分享的態度與幼兒交往,使每個孩子有一種被關愛、被接納的心理感受,讓每個孩子都認為“老師喜歡我”。筆者曾見到這樣一幕:在一次戶外活動中,一幼兒將其他孩子的沙包扔出牆外,教師來詢問原因時,他哭了。這時,教師並沒有批評他,而是抱起這個孩子,拍了拍,漸漸地,他平靜了。該幼兒的情緒能很快安定下來緣於他的哭鬧得到了教師的理解。一個因調皮行為而緊張愧疚的孩子更需要他人的寬容與撫慰。教師與幼兒交往時,應儘可能減少事務性、指令性互動,代之以情感性、交流共享的互動。如:當幼兒想對教師講述某件事情時,教師可以蹲下來以期待的目光注視幼兒,用鼓勵的言語支援幼兒的表達,這樣會使幼兒感到自己的言行受到了教師的重視。

  自我實現、獲得成就感是幼兒更高層次的心理需要。教師應為幼兒創造條件,尊重幼兒,使他們在各種活動中能夠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並從中獲得成就感,這樣幼兒才會產生持久的愉快情緒體驗。如:在環境創設過程中,許多教師經歷了從過去獨自佈置環境到探索讓幼兒參與佈置,直至現在嘗試如何使幼兒成為環境的主人、讓幼兒在與環境互動中主動發展的轉變過程,也因而發現在環境創設中每一次角色的變換都使幼兒高興不已。

  二、提高情緒調控能力是根本

  1.幫助幼兒調整對觸發情緒反應情境的認識。幼兒的初步情緒調控能力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表現為幼兒能對自己情緒中那部分對人對己可能產生不良影響的情緒衝動加以適當調控,如孩子的任性、攻擊性等情緒的適當調控;另一方面表現為幼兒能適當地調節情緒,並常常鼓勵自己保持高興愉快的心境。把情緒調控在一個與年齡相稱的範圍內,以促進情感的健康發展。兒童情緒反應的強度和持久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他觸發情緒反應情境的理解。引導幼兒正確認識、分析該情境,能有效地幫助幼兒學會調適自己的情緒。如:某幼兒因回老家一個學期沒有上幼兒園。回來時,他在某些方面跟不上同班的其它孩子,時常悶悶不樂。他有時對別的小朋友說:“你沒什麼了不起!”有時又說:”我是個大笨蛋。”教師找他談話時,打了比方說:”有紅綠兩輛車一起開,開到一半時,紅車拐彎到別打去了,而綠車還在向前開,當紅車拐回來時,同綠車已經有了一段距離。這時候,紅車再追綠車就吃力了。你能說紅車馬力不足嗎?”他搖搖頭。教師說:”你現在的'情況就像這輛紅車,並不是你笨趕不上其他小朋友,而是因為你離開了一個學期,只要你開足馬力,一定會趕上其他小朋友的!”談話後,這名幼兒在各項活動中變得十分積極和自信。

  2.引導幼兒以適當的方式宣洩消極情緒。每個孩子在生活中都會有消極情緒,這是他們成長的一部分。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的任務不是要求幼兒一味壓抑、控制消極情緒,而是幫助他們學習選擇對自己和他人無傷害的方式去疏導和宣洩這種情緒。實踐證明“說出來”的方法可以為幼兒緩解心理壓力提供了支援和幫助。教師可透過多種方式為幼兒提供機會訴說自己心中的感受,引導幼兒表達自己的情緒。如在幼兒因爭執產生憤怒、悲傷等情緒反應時,教師能夠支援鼓勵他們充分表達各自的感受,耐心傾聽他們對爭執的解釋,將有利於幼兒及時疏洩消極情緒,以平和的心態面對矛盾,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由於幼兒還不具備完善的認識和表達能力,所以適當的轉移幼兒的注意力,開展運動、繪畫、遊戲等活動疏導、緩解消極情緒是有積極作用的。如:在一次自選遊戲後的交流中,一名曾躲進私密室的幼兒說:”我生氣,我在裡面吃了一大把瓜子。”老師問:”那你還生氣嗎?”這名幼兒回答說:”不生氣了。”沒想到吃東西也能幫助幼兒減輕心理壓力。疏導幼兒消極情緒的方法是多樣的,也可以透過開展體育運動、繪畫、遊戲、唱歌等形式對幼兒進行疏導、緩解消極情緒,或者轉移他們的注意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