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究公共管理人才培養方式論文

考究公共管理人才培養方式論文

  一、公共管理學科本科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1人才培養目標過於寬泛當前大多數高校的公共管理本科人才培養基本都是以培養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專門人才為目標。這種培養目標的一個很大問題是過於宏觀、模糊,缺少專業特色的可辨別性。公共管理為一級學科,應具有區別於其他學科大類的顯著特徵,其下設的二級學科專業也應根據自己的專業特色,在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具體指出本專業的學生可以從事什麼具體的工作,而不是泛泛而談。

  2課程體系設定過於寬泛公共管理學科是個交叉性很強的學科,綜合了政治學、管理學、法學、經濟學、社會學、文秘學、統計學等方面的學科。這既是公共管理學科的一大優勢,同時該優勢也造成了公共管理學科的課程體系設定缺乏自己的特色。另外,受專業教師學歷背景的影響,不同學校公共管理學科課程的設定或偏政治學或偏經濟學或偏管理學,課程設定之間缺乏一定的內在聯絡性和有效的融合。課程體系設定過於寬泛導致學生對專業認識不清,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普遍感覺什麼都學了,但什麼也沒學到。

  3實踐教學不夠公共管理學科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但公共管理類人才的培養缺乏應用性是公共管理學科教育一直未能有效解決的問題,其主要原因在於該專業的實踐教學不夠。當前公共管理本科人才培養模式依然是一種重理論輕實踐的模式,實踐課程設定不夠,課堂講授依然是以理論知識為主,教學考核方式偏重於考核學生的專業理論水平,學生實踐能力很難考核。專業實踐教學形式單一,大多以課程實習為主,且各種實習安排趨於形式化,沒有起到真正的作用,最後的畢業綜合實習因為教師、學生不夠重視也沒有在學生應聘工作過程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4師資隊伍素質有待提高我國公共管理專業是1998年新開設的專業之一,到現在也只有十幾年的時間,雖然專業發展迅速,但師資隊伍素質仍有待提高。該專業的教師大多是從其他專業及研究方向轉過來的,其自身的公共管理理論水平有待提高。另外,絕大多數教師缺乏相應的實踐經驗,尤其是青年教師基本上都是畢業後直接走上教師崗位,缺乏必要的工作經歷,尤其是相關行業的工作經驗,導致教師在授課時理論性過強。同時,相對於技術型學科來說,公共管理學科總體缺乏“雙師型”教師,使得學生在實踐環節當中得不到有效的指導。

  5學生就業競爭力不強由於專業核心競爭力不突出,加上社會上對純文科的專業普遍存在著輕視的情緒,認為文科專業具有“萬金油”的作用,沒什麼太大的價值。因此,公共管理類的人才在就業市場上也受到了輕視,就業比較困難。公共管理類的學生自己在學習過程中也大多比較消極和迷茫,尤其是在確定就業方向上,由於缺乏有效的指導,隨波逐流,難以實現其就業需求。總體來說,公共管理學科本科畢業生相對於理工科畢業生而言,其就業難度要大得多。

  二、公共管理本科教學改革的建議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戰略主題,即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德育為先、堅持能力為重和堅持全面發展。為實現這“四個堅持”,進一步提升公共管理學科人才培養質量,特提出以下幾點教學改革設想。

  1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修養緊緊抓住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和經常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兩個關鍵環節”,緊緊抓住輔導員、班主任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三支骨幹隊伍”,推進合力育人,持之以恆。具體包括五個方面的工作。第一,要抓好課堂教學主渠道,鼓勵教師加強對教材的研究,總結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試點經驗,教育引導各專業課教師深入發掘蘊含在各門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在知識傳授中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針對重點群體做好心理危機預防和干預工作,幫助大學生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第三,要注重解決大學生的實際問題,關心經濟困難學生,千方百計為學生提供就業指導服務,為大學生排憂解難。第四,要重視網路思想政治教育,增加吸引力,增強與學生網上對話的意識和能力。第五,要著力打造骨幹隊伍,完善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建立有效的評估體系和可操作的實施辦法,提升全體教師師德水平。

  2樹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現代教育觀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首先要從觀念上入手,改變傳統觀念對公共管理類人才的誤解,培養能夠適應社會需要的公共管理類應用型人才。公共管理作為一個公共性非常強的領域,要求從事這一領域的.人才需要有很強的公共意識、奉獻精神以及公共服務理念,這也是公共管理專業的學生在就業時不同於其他專業學生的核心競爭力,該意識的培養需要教師們在課堂教學上注重專業應用性觀念的傳授,讓學生對專業要求有清醒的認識,這樣有助於其對就業方向的理解。另外,在教師科研上,學校和政府應大力支援結合地方發展的應用性研究專案,為地方經濟的發展出謀劃策,老師在進行專案的研究時,可以讓學生參與進來,並在課堂上給學生展示專案所取得的成績,這樣可以讓學生深切感受到專業的實用性。

  3科學設定本科生培養目標,實行按專業大類招生為實現教育改革戰略的主題之一“以人為本”,筆者認為:

  ①本科生的培養目標要科學設定,不宜要求過高。本科生屬於初級人才,主要是學習基本知識和技能,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方面,不宜過深,多學基礎知識,少進行專門的科學研究;多學概論,少學理論。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應走出單一的“就業型”或“學術型”人才培養模式,應根據社會需求,將“就業型”、“學術型”的“專門人才”培養目標,轉變為重能力、強應用,以應用創新型為主的人才培養目標。

  ②改革按大類招生,實行按共管理學科專業大類招生,允許學生在學科內自由選擇專業。當前,武漢大學等學校已實現了按公共管理大類招生,在本科三年級時允許學生在專業大類內自由選擇專業。

  4千方百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

  (1)要完善課程體系。首先,要打破因師設課的做法,將課程設定與社會需求結合起來。在課程體系設定的過程中,需要堅持以“滿足市場需求”為原則、以“培養綜合能力”為導向、以“應用型人才”為理念,採用“基礎平臺+選修模組”的結構,在專業理論課和基礎課的前提下,設定多樣化的、不同模組的專業選修課,尤其要加強實踐類選修課的開設,並給學生提供跨專業、跨學科選修的機會,培養其綜合能力。其次,要求淡化專業與專業邊界相結合,即淡化專業是需要的,但專業之間必須有個邊界。這就要求既要突出公共管理大類專業的特色,同時,各二級學科應在更具體的領域凸顯本專業的核心競爭力。再次,課程設定要精。專業必修課不宜設得過多,一般控制在5~6門左右,其他均設為選修課,給予學生更多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的空間。

  (2)加強實踐教學與案例教學。首先要進一步把相對固定的教學實踐基地建立起來,實現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學用結合。學院應積極加強與地方政府各部門和公共企事業單位的聯絡,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選派專業骨幹教師和素質較高、對專業感興趣的學生深入城鄉基層政府組織、街道社群及企事業單位,擔任主管助理職務,與他們相互學習,為他們出謀劃策,排憂解難,共建專業的校外實踐基地。另外,學院還聘請具有豐富實際工作經驗的公共部門管理專家、學者來學校作報告或擔任兼職教授,豐富學生的感性知識,力促專業理論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其次,加強案例教學。案例教學本質上是校內的實踐,它有利於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

  5堅持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具體設想如下:

  ①實行本科生導師制,加強教師和學生的溝通與交流。及時排解學生在學習、個人發展等問題上的困難。

  ②正確處理好本科生教學與研究生教學以及教學與科研之間的關係。本科階段是基礎,只有本科階段培養好了,研究生階段才能培養出精品。另外,在高校應始終堅持教學為主,研究是為教學服務的理念,因為大學畢竟不是研究院。

  ③要選好教材,並加強精品教材、核心教材的建設。

  ④要把本科生的培養目標定位好。本科生的培養目標應為複合型人才,厚基礎、寬口徑,而不是在某一狹窄領域的拔尖創新,重點培養本科生的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管理類人才的創新思維能力、人際關係能力等,以加強本科生在就業時的競爭力。

  6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高質量的專業教學水平來自於高質量的師資隊伍。

  現代應用型公共管理人才培養需要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踐經驗的老師,因此,要進一步完善師資隊伍建設,可以從以下方面努力:一是引進“雙師型”教師人才。“雙師型”教師既要具備較高的理論教學水平,也要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及實踐教學能力。二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定期對專業教師進行專業理論的培訓,安排教師出國交流、訪學,並將專業骨幹教師安排到具體的政府工作部門進行掛職鍛鍊,提高其專業實踐能力,使得每個教師都能透過多途徑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素養。三是聘請兼職教授和客座教授充實現有的師資伍。透過各種方式加強高校與所在地各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之間的聯絡,建立長期的合作機制,聘請長期在一線黨政機關工作的領導幹部為公共管理學科的兼職教授或客座教授,採用案例教學的方式把他們的經驗在課堂上向學生傳授,提高學生對實踐的認識能力。四是加強監督機制建設,提高教學質量。將學生打分、督導、教學評估相結合。在評估環節中,將學校現有的監控、評估機制與用人單位的評價結合起來,將教師責任制建立起來;要求加大聽課、檢查的力度,將聽課、檢查制度常規化和隨機化,避免僅在學期初和期中進行聽課、檢查的現象;要加大對任課教師獎懲的力度,重獎輕罰,即以獎勵為主,懲罰為輔。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