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方式研究論文

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方式研究論文

  沒有想象的思維是乾枯黯淡的,沒有創新的語言是蒼白無力的。教會學生想象和創新,不僅是為了應對高考,更是為了讓他們擁有更豐富更多彩的人生。想象是由表及裡、由此及彼的聯想過程,透過對許多有聯絡的現象的觀察、分析、聯想,找出本質的或有規律性的東西,為改造客觀世界提供依據。

  當前,隨著語文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國家對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高度重視,人們已越來越認識到語文應把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因為想象是創新能力中最活躍的因素,是人們改造世界的一切創造性活動的必備條件。新課程標準總目標第四條提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與創新潛能。”想象伴隨著人們走到了資訊時代,也為人類文明的發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勳。正是因為人類不斷地創新和想象,再加上不懈的努力、探索和嘗試,人類才一步步將想象變成現實。然而,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我們的教育似乎限制了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它滲透在各科知識的學習中,在語文學習與應用中更是處處出現想象與創新的“身影”。尤其寫作文更需要豐富的聯想和想象,沒有想象力的文章是乾涸的、乏味的。著力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力是我們刻不容緩的任務。

  想象力的挖掘與培養是在平時的點點滴滴中進行的。首先,我認為,要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教師的教學思路要更新,教學方法要改進。認識到這一點是在講完《孔乙己》與《范進中舉》兩課之後,我讓學生思考了孔乙己與范進同為熱衷功名的文人,同為封建科舉制度的犧牲品,他們身上有哪些不同之處,並佈置學生寫一篇文章《假如孔乙己遇到范進》。讓這樣兩個不同時代、不同性格的迂腐之人“相遇”,結果發現,學生想象的閘門打開了,洶湧而至的思潮不可遏止,寫出了情節離奇、引人入勝的'好文章,並且都在文中體現出兩個人物鮮活的性格特點。由此我受到很大啟發,要想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髮散思維,放飛學生想象的翅膀。

  教師要設計好有意義的課堂提問和課後訓練,引導學生擺脫束縛,拓寬思路,不斷創新。提問是語文教學的常規武器,精心設計的提問應該是富有啟發性的。它的外延與內涵都應該是廣泛的。但要注意的是,由於語文是一門人文學科,在對作品的理解和鑑賞上很多時候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千個讀者眼睛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師應該脫去陳舊的外衣,對課文有自己獨特的詮釋、深入的思考,不能僅停留在教參的某些粗淺的解讀和大致概括上。只有教師的理念新,才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唯有如此,教師才能在允許學生充分思考、有自己見解的同時,對學生思維的偏差給予及時的糾正。

  和提問一樣,平時的語文訓練也應該富有啟發性和層次性,使學生在思考和練習中創新潛能被挖掘出來。比如課文《在烈日和暴雨下》節選自老舍的長篇小說《駱駝祥子》,老舍是著名的語言大師,他在這一課當中的景物描寫非常傳神。在設計這一課時,我就想透過閱讀課文,先訓練學生閱讀時歸納總結的能力,讓學生歸納出幾點描寫景物的方法,然後遷移到寫作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並運用到寫作實踐中,用學會的方法寫景物描寫短文《春》。我用PowerPoint軟體製作了幻燈片,電腦上出現了美麗的春景圖,每一幅上還配有相應的古詩句,當這些詩意的畫面出現時,喚起了學生對春的神往,腦子裡就再也不會空空如也了。從閱讀訓練遷移到寫作訓練,環環相扣,逐步深入,既培養了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又訓練了學生的想象與創新思維。

  要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讓學生養成求新的思考習慣很重要。習慣的養成是個漫長的過程,這主要透過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引導,鼓勵學生不拘泥於一個標準答案,相信自己獨立思考是有道理的。我們要以學生為主體,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師生共同研討,彼此傾聽。只有讓學生真正成為思考和討論的主人,他才會開拓思維,不斷創新。例如,在講《衚衕文化》這一課時,有學生對文章的思想內涵提出了質疑,有的認為汪曾祺把北京人說得太冷漠,不符合事實,有的認為作者是將這當做一種京味文化來看的,不是寫實……我抓住這一契機,讓學生展開充分討論。在討論中,學生互相傾聽、反思、推翻,漸漸達成了共識。我只是一個組織者和引導者,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發言,讓他們在自主活動中敢於想象,勇於創新。

  沒有飛翔的學習不是真正的學習,沒有創新的學習也不是成功的學習。沒有想象的思維是枯萎的枝丫,沒有超越的天空不會廣闊,想象是創新的翅膀。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只要時時記得培養,常常正確引導,學生就會有豐富的想象。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