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市水稻產業發展現狀及建議論文

五常市水稻產業發展現狀及建議論文

  摘要:五常市坐落於黑龍江省南部,自然資源得天獨厚,水稻生產歷史悠久。2010年水稻面積12.06萬hm2。總產量12.5億kg,單產達到10364kg/hm2,比全省平均產量高出15%以上,水稻種植面積和商品量在全國縣級單位中居首位。本文對五常市水稻生產現狀進行了闡述,並論述了五常市水稻產業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及對水稻產業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水稻;生產現狀;問題;建議

  五常市座落在黑龍江省南部,張廣才嶺西麓,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3.5℃,活動積溫2900度左右,是優良的一季寒地粳稻種植區。全市幅員7512km2,地貌構成是“六山一水半草三分田”,轄24個鄉鎮,262個村,人口102萬,耕地25.91萬hm2。商品稻穀10億kg,水稻總產值打破50億元,水稻面積和商品量在全國縣級單位中居首位。已建成國家級綠色食品水稻面積10萬hm2,有機水稻基地認證面積1.4萬hm2。

  一、水稻發展現狀

  1、品種應用

  根據市場不同需求,五常市水稻生產中有4種不同稻米型別:優質高產品種松粳12號、松粳9號、松粳14號、龍洋1號、東農428、東農425;香稻品種以五優稻4號、松粳香2號為主栽,糯稻以松粘1號、通粘1號為主栽;黑稻以黑珍珠、龍錦1號為主栽,形成了以優質為主線,特種稻為輔助具有地方特色的種植結構。

  2、推廣普及旱育稀植栽培技術

  五常稻區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推廣旱育稀植技術以來,栽培方式正由過去的33穴/m2,每穴5—7苗的密植型向稀植(25穴/m2、每穴3—5苗)發展,單位面積收穫穗數由主莖佔30%左右向12%—15%過渡。大面積推廣的插秧規格為30cm×19.8cm、33cm×16.5cm每穴插3—4苗。

  育苗以大棚隔離層育苗為主,缽育苗為輔;插秧以人工插秧為主,機械插秧應用面積小,主要原因:稻田面積小,地勢高低不平,形狀也不規則。田間管理根據當地條件、生育程序、長勢長相等進行水肥管理,配合化學藥劑滅草防病,確保水稻正常生育。五常稻區經過多年試驗示範,形成了具有本市特色的“兩早、兩稀、兩控、兩曬、兩防”的優質高效“十字”栽培模式。兩早:即早育壯苗、早插秧。日平均氣溫穩定透過5—6℃時苗床播種,12—13℃時插秧。兩稀:秧田稀播、本田稀插。兩控:控制氮肥總量、控制雜草。全年施氮總量135—145kg/hm2,N:P2O5:K2O為1:0.7:0.6。選用低毒除草劑草剋星、田秀清、威農等農藥控制雜草。兩曬:分櫱末期曬田、抽穗前3—5天曬田。兩防:防治稻瘟病、防治稻曲病。以選用抗病品種為主,採取綜合防治措施,控制兩病發生蔓延。

  二、五常市水稻產業發展未解決問題

  1、種植水稻品種繁多。品種多樣化,對五常市稻瘟病防控起到了積極作用,但不利於加工企業規模化、標準化生產。

  2、冷害發生頻繁,對水稻生產造成很大影響。

  3、農業水利設施老化,農業機械化整體水平不高。

  4、生產收貯不規範,降低了稻米品質。農民產前選種依據個人習慣和經驗;產中依據傳統方法和經驗進行水稻水肥管理和病蟲害防治。在收穫儲藏方面,收穫稻穀往往是根據季節和氣候估計成熟率進行收割,隨意性大。稻穀乾燥基本依靠陽光和人力翻曬,在水泥曬場和公路路面晾曬,易混入砂石、塵土和有害物質,降低了稻米的加工品質;稻穀混收混儲,降低了稻米的品種品質。

  5、稻米加工企業多而不強,產值貢獻較小。除少數幾家龍頭企業外,大多數加工企業沒有建立相應生產基地,對農戶帶動作用小,企業自身也缺少優質稻源。

  三、對五常市水稻產業發展的'建議

  1、利用豐富的水資源和百萬畝水稻種植優勢,發展優質綠色水稻生產,加大水稻科技投入,加快優良品種選育培植,建成規模化、標準化水稻種植基地,帶動優質米加工業向深層次發展。

  2、規範“訂單生產”,提高合同履約率。積極探索稻米訂單風險規避機制,建立稻米產業風險基金,共同抵禦和規避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規範稻米生產行為,堅持優質優價原則,運用價格槓桿引導農民大力發展優質稻,逐步淘汰劣質品種。

  3、根據稻米產業佈局,實行單品種集中連片種植,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提高商品率。單收單儲,單品種加工,保證稻米品質。

  4、最佳化和整合大米加工市場,按水稻產量和加工能力分割槽設定,整合水稻加工企業,建成水稻產業集團。增強龍頭企業輻射帶動能力,按照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的要求,在本地建立一批有規模、有特色的高度專業化、優質化的大型稻米原料基地和健全的儲藏流通體系。

  5、建立稻米生產科技社會化服務體系。建立健全以低溫冷害預測預報、病蟲害測報、生產技術指導、生資新品種供應等為主的科技社會化服務體系,大力發展科技市場中介組織與資訊網路系統,幫助農民解決優質稻科學種植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降低稻米生產成本。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