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管理在呼吸內科的效果分析論文

風險管理在呼吸內科的效果分析論文

  呼吸內科患者通常病情危重,年齡高,呼吸系統功能弱,機體抵抗力差,極易受感染,因此一直是臨床護理的重點關注物件。呼吸內科患者住院期間存在大量隱患,加強風險管理對保障患者生命安危具有重大意義。本文主要對風險管理在呼吸內科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透過臨床實踐,為其應用價值提供科學依據,詳情彙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物件源於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呼吸內科收治的244例住院患者,其中對照組男148例,女96例;年齡38~75歲,平均(58.6±5.4)歲;均為已確診為呼吸內科疾病的患者,包括COPD、哮喘、支氣管炎等。按入院順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組122例,兩組患者均已排除合併嚴重視聽功能障礙、精神異常或合併其他重大外科疾病,臨床基線資料組間比較P>0.05,具有可比性。

  1.2風險管理的應用

  對照組患者住院期間接受呼吸內科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同時給予風險管理,詳情如下。1.2.1風險識別: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准後,抽取了歷年我院呼吸內科發生的護理不良事件的相關資料,組織全體護理人員參與討論,分析增加護理風險的具體原因,如:常規護理操作不規範、專業知識和護理技能不熟練、急救器材及藥品使用不當、護理人員應急能力差、風險防範意識薄弱、責任感不高、未落實院內感染的防控工作以致患者和患者交叉感染頻發等。1.2.2護理風險分析:明確呼吸內科潛在風險後,透過對導致護理風險的原因進行分析,得出以下結論:呼吸內科收治的患者多,護理人員工作強度和壓力大,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的護理人員均為實習護士。間隙護理人員,服務意識、責任意識以及安全意識均比較薄弱,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不夠熟練。同時,院方對護理人員缺乏足夠重視,未全面落實培訓工作,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始終停留在原有水平,思維觀念、知識技能未能做到與時俱進,無法很好地滿足與日俱增的護理需求。另外,病房內相關醫療器材、藥品配置不全,裝置老化嚴重等,均會增加意外事故的發生風險。1.2.3強化風險管理:建立健全護理風險防控制度,組建風險管理小組,以便能及時察覺護理工作中潛在的安全隱患,並透過及時妥善的處理,防患於未然。拓展護理人員工作隊伍,透過合理排班減輕護理人員的工作強度和壓力,使其在工作中能夠保持充足的`精力,專注工作。院方應定期開展培訓活動,鼓勵護理人員學習新知識、新技能,不斷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水平,增強其責任感和風險防控意識。同時,規範護理操作流程,各病房一應急救裝置、急救藥品均應配置到位,積極最佳化病房環境,更換陳舊設施及病床,全面排查病房內的安全隱患。

  1.3評價指標

  結合嶽豔玲等發表的文獻報道,採用自制調查問卷,對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和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進行比較。1.4統計學處理採用SPSS18.0軟體對本文研究資料作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行x2檢驗,P<0.05表示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效果

  2.1兩組護理質量

  較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基礎護理、病房管理、危重患者護理質量評分高[(80.12±7.14)vs(94.29±5.18)、(81.23±6.02)vs(93.13±6.33)、(82.05±6.03)vs(93.52±7.34)],兩組比較P<0.05。

  2.2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對比

  較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責任差錯事件、護理技術缺陷事件、護理意外事件、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低(8.20%vs0%、5.74%vs1.64%、3.28%vs1.64%、17.21%vs3.28%),兩組比較P<0.05。

  3討論

  護理風險會對患者的生命健康與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因此,對病房患者的護理風險管理進行研究是極具現實意義的。有報道稱,風險管理的應用,能很大程度上減少呼吸內科護理差錯的發生風險,提高護理水平,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我院在呼吸內科護理中實施風險管理,透過對既往護理差錯事件的調查與分析、明確護理風險因素,為完善護理風險管理提供科學依據,最終取得滿意效果,整體護理質量和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均得到明顯改善,故認為風險合理在呼吸內科有良好的應用價值,具備於臨床推廣的意義與價值。

  參考文獻

  [1]姜慧芬,鄭雲仙.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內科病房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誌,2011,27(15):67-68.

  [2]張淑琴.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內科病房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誌,2010,16(18):2189-2191.

  [3]李芳蓮.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內科病房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3,7(4):188-189.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