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專業課程設定最佳化研究論文

工程管理專業課程設定最佳化研究論文

  1高等院校工程管理專業課程設定現狀

  在國內,有51.3%的高等院校的工程管理本科畢業學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其餘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且各高校在專業課程設定以及培養方向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異。透過對重慶大學、同濟大學、東南大學等工程管理專業辦學時間較長,且工科實力較強的9所高校的課程設定進行統計,其中相關專業課程學時的平均比重為51.54%;同時,工程技術、管理、經濟和法律四大平臺課程的平均學時比例為:6.6∶6.1∶3.1∶1。透過對國內高等院校工程管理專業課程設定情況的分析,發現其中存在以下特點:

  (1)與國外相比,國內相關專業課程的比重較低,也就是通識性課程(比如:外語、數學、體育等)的比重較高,體現出“厚基礎、窄口徑”的特點。

  (2)與國外相比,平臺課程中的工程技術類課程的比重低,注重工程技術課程與管理課程之間的平衡。

  (3)核心課程不明確,相關專業課程比較分散,缺乏具體的特色。

  (4)重理論教學,輕實踐、實訓的教學和培養。國內院校的工程管理專業實踐課程學時比重一般在20%以內,而國外超過了35%。上述四種現象,在工科實力比較薄弱的財經、師範類院校內的情況更加突出,有的院校專業課程比重不足20%。當前,由於工程管理是就業熱門專業,很多院校盲目跟進,然而其教學條件和師資力量不具備,在課程設定時往往很被動。根據2014年對全國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生的情況進行調研,工程管理專業的就業率、專業對口率、讀研率、工資水平和工作勝任能力五個指標均低於土木工程專業。因此,最佳化現有工程管理專業的課程設定勢在必行。

  2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生職業發展與知識的關聯性分析

  根據哈佛管理學者羅伯特卡茨(RobertL.Katz)對有效管理者的能力判斷,作為一名工程管理人才應當具備三種技能,即技術性技能、人際性技能和概念性技能。且三種技能存在遞進關係,與管理層級的高低正相關。同時,研究表明,作為職業工作人員,隨著工齡的增長以及職業發展階段的變化,其學習內容也在不斷調整。因此,在大學階段培養、發展工程管理專業學生的.技術性技能更加重要。工程管理的技術性技能則指在工程管理中如何“處事”。也就是對工程管理中的某項活動、任務的分析能力,以及對專業工具和條例、規章、政策的熟練應用;尤其是在具體的、特定的活動和任務下對工程管理方法、流程、程式或者技巧的理解程度和熟練程度。職業工作人員具有三種職業發展通道,即“縱向發展”“橫向發展”“綜合發展”。隨著企業組織結構更加扁平化,導致個人在職場中縱向發展空間受限。同時,工程管理專業與土木專業的畢業生相比,個人在專業知識和技能方面比較弱,橫向發展的通道發展缺乏比較優勢。因此,走綜合發展的通道,是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生在職場發展中更為理想的選擇。因此,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不僅要具備紮實的工程技術類知識,而且還需要掌握工程管理、經濟、會計、法律等相關知識,為後續職業的綜合發展打好基礎。

  3以職業發展為基礎的課程設定的特點

  工程管理專業的本科生教育應迴歸大眾教育的特性。學校和學生都應樹立“先就業再擇業,先生存後發展”的觀念。在課程設定上要與畢業生就業和職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根據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方向、工作崗位素質、能力和知識需求,按照“厚基礎、寬專業、多方向、高質量”的思路,以應用型、實戰型教育為主,圍繞工程管理物件本身,突出解決工程管理中具體問題的能力和素質。首先,學習工程技術、施工原理,熟悉施工現場環境與管理範圍、內容與目標,培育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具備在一線崗位上的生存技能。其次,學習工程管理、經濟、法律方面的知識,注重培訓學習的分析、應用能力以及創新能力,讓所學知識在工程技術工作中能融合運用和創新。同時還要注重學生綜合、評價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形成較強的綜合管理能力,具備從管理崗位向領導崗位轉變的能力。只有這樣高等院校工程管理專業,才能培養出更加符合建築領域需要的複合型工程管理專業人才。

  4課程設定最佳化措施及建議

  (1)在設定和調整課程時,應重點對學生的職業發展、就業方向和崗位工作進行重新梳理,側重於將學生培養成具有一定經營管理知識的工程技術應用部門的從業人員,重點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其具有發現、解決工程質量、進度、投資、安全問題的能力,體現出所學的有限知識的實用性。

  (2)在學分、學時分配上應突出工程技術課程,兼顧管理、經濟課程,適當加入工程法規課程,尤其是財經類、師範類院校的工程管理專業。適當控制工程力學、工程設計等專業基礎課程的比重。突出工程地質、工程材料、施工技術、工程質量、工程造價等運用性、實戰性課程分量。工程管理面向的專業領域要從房屋建築專業向市政工程、道路工程、隧道工程等方向多元擴散。

  (3)要針對國內建築領域內,註冊建造師、監理工程師、招標師、諮詢工程師(投資)、造價師、投資建設專案管理師等職業資格考試的知識、能力需要,開設相關課程,調整具體知識輸出結構和內容,使學生透過在校學習和實操鍛鍊,具備工程專案所需“五大員”的上崗能力,為個人職業轉向專業註冊類人才發展打好基礎。

  (4)要在工程技術課程的授課中,融入管理、經濟和法律知識,在管理、經濟和法律平臺課程中結合工程技術的專業背景。平時注意培養、鍛鍊學生的複合性、交叉性思維模式和能力。

  (5)工程管理專業的教學團隊應更多地思考在工程管理中會面臨哪些問題,並針對這些問題,精心選擇優秀案例,將工程管理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在教室內、課堂上進行情景再現,讓學生以工程專案管理者角色的身份對案例進行分析,在情景教育中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水平,發揮學生在課堂教育中的主體作用。

  5結語

  由於我國尚未形成工程管理專業學位培養與職業認知相銜接的體系,學生對未來的工作和職業的發展缺乏相應的認知。要提高專業學生的就業率,提升工作崗位勝任能力,必須大力促進工程管理專業課程設定與職業相融合,力求專業培養目標與職業、崗位上崗條件相對應,學位課程的知識內容與職業資格考試相銜接,從而培養出更多滿足市場需要和建築業發展的工程管理專業人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