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新形勢下加強農民科技教育培訓的思考教育論文

如何在新形勢下加強農民科技教育培訓的思考教育論文

  摘要: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主體,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急需培養造就高素質的新型農民。分析加強農民科技教育培訓的重要性,並提出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索農民科技教育培訓工作的對策,以為搞好農民科技教育培訓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民;教育培訓;重要性;問題;對策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要把我國農村逐步建設成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其核心就是“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收入、培育新型農民”,關鍵就是培養高素質的新型農業勞動者。在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建設的新形勢下,應積極探索農民科技教育培訓的新方法,加強農民科技教育培訓,為加快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1加強農民科技教育培訓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隨著經濟發展的加快,耕地減少的趨勢是不可逆轉的。在耕地減少的前提下,農業要發展,農民要致富,只有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走依靠科技進步的道路。農民是農業技術推廣應用的主體,農民群眾的科技知識水平和技術接受應用能力是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最重要和最關鍵的因素,因此,加強農民科技教育培訓,提高勞動者素質是發展效益農業的必由之路。

  從世界農業發展趨勢來看,加入WTO後,科技、經濟和資訊全球化使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對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農業直接面對的是國際大市場,而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的高低,決定著對先進農業技術、方法及工具的採納和應用,決定著對農產品市場資訊的採集、分析與運用水平。面對世界新的農業發展趨勢,只有培養造就“有覺悟、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才能保證農業持續穩定增收。因此,進一步加強農業科技教育培訓,已經成為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建設中一項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務。

  2農民科技教育培訓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農民科技教育培訓歷來是各級政府部門的重要職責,各地非常重視,尤其是近幾年,我國農業科技教育培訓工作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各地相繼開展了綠色證書培訓、跨世紀青年農民培訓、陽光工程等農民培訓工程。以天津為例,20xx—20xx年在全市實施了“351”工程,利用3年時間,開展5個層次培訓,培訓100萬農民,緊接著20xx年開始實施農民素質提高工程,計劃培訓農民40萬人。這些培訓,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是,按照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要求,農民科技教育培訓還存在很多問題。

  2.1政府重視程度不夠

  表現為一些領導重視經濟工作,輕視培訓工作,沒有把農民科技教育培訓和經濟建設有機結合起來,作為同等重要的工作,把農業科技教育培訓當作軟任務,缺乏長遠的規劃和過硬的措施,甚至有的地方根本沒有把這項工作真正作為政府職能的重要內容去抓[1]。

  2.2各培訓機構合作不力

  農業部門內部如推廣、植保、種子和蔬菜等部門,以及婦聯、青年團等組織都在搞培訓,但各部門的培訓均侷限於各自專業缺乏統一的規劃和指導,既浪費本就不足的教育培訓資源,增加培訓成本,又無法形成一項系統的工程,難以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2.3培訓單位硬體設施不完善

  各地雖然有一些農機學校和鄉鎮成校等培訓單位,但都沒有條件承擔起農業教育培訓任務,包括擔當農民培訓主力軍的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教學設施也明顯不足,一些省市培訓體系硬體建設不足問題還比較突出。雖然天津在實施“351”工程中投入部分資金開展培訓機構建設,但是還很不夠。

  2.4培訓手段落後

  培訓的'內容、形式以及投入機制缺乏創新,還習慣於沿襲計劃經濟體制和傳統農業條件下形成的老套套、老辦法,無法適應新形勢的要求。

  2.5培訓隊伍有待進一步加強

  目前這支隊伍包括管理人員和師資力量,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還比較薄弱。

  2.6農民積極性有待提高

  一些農民對學習的技術的認識不足,憑經驗種地,認為與其在培訓班上浪費時間,不如在地裡乾點農活,甚至有臨時抱佛腳的現象,當急需某些知識或遇到實際問題時才渴求知識。

  3加強農民科技教育培訓工作的對策

  3.1拓展培訓內容

  在農業產業化經營過程中,需要向產前的新品種選用,資訊採集、分析及處理等技術技能,產後的貯藏、加工、流通、營銷等技術培訓擴充套件延伸。對常規技術上進行改良和推廣,對高新技術進行普及和培訓;既要對傳統種養殖技術改造和培訓,更要對新興種養殖技術培訓和推廣;既要對生產技術培訓,更要對經營管理、市場營銷、政策法規、外向型農業等多學科、多門類的新知識進行培訓。在培訓物件上也要從單純對農民的培訓向農村幹部、農業部門領導、農業專業科技人員、農村加工、流通、生產經營等龍頭企業和鄉鎮企業的領導、技術人員和從業人員延伸[2]。

  3.2改變培訓方法

  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是農業科技教育培訓的強大後勁和根本出路,也是農業科技教育培訓的生命力所在。培養新型農民要重點抓2個方面:一要抓好面向廣大農民的教育培訓和科學普及;二要重點實施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綠證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陽光工程、農民351培訓工程及農民素質提高工程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工程等行之有效的培訓。培養新型農民要採取以面對面、手把手,方便農民的方法為主,尊重農民意願,注意教育培訓的基礎性、系統性、針對性和實效性[3]。 3.3完善培訓體系

  農業科技教育培訓工作是一項浩大而又艱鉅的工程,它需要有一個完善的組織體系來保證。一要建立起一個科學合理、功能齊全、設施完備、相互協調、適應需求,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農業科技培訓教育體系。要整合教育資源,提高培訓效益。充分發揮當地已有教育資源優勢,堅持統籌兼顧、資源共享、集中投入、緊密配合的原則,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農業科技教育培訓工作服務。可以在現有農廣校的基礎上,整合農技校、農技推廣中心資源,建立集教育培訓、推廣服務、科學普及和資訊傳播多功能一體化的新型農民科技教育培訓組織平臺,逐步完善體系建設;二要加強農業科技教育培訓的體系硬體建設,要體現農民培訓的公益性、社會性特點,各級財政都要加強投入,按照現代化技術培訓教育標準,逐步完善硬體設施建設,逐步提升辦學硬體水平,建立天網(衛星網)、地網(網際網路)、人網(辦學隊伍)三網合一的農業現代遠端教育公共服務平臺[4]。

  3.4強化師資隊伍

  要造就一支素養高、能力強的農業科技教育培訓隊伍。農民培訓不同於完全的課堂教學,直接面對農民和農業生產實際,要求教師不僅要業務精通,具有實踐經驗,又要有理論基礎,而且要了解多學科知識,更要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不怕艱苦,勇於奉獻,尤其要有貼近農民的能力。一方面,加強現有隊伍培訓和深造,鼓勵自學和有計劃組織業務培訓,更新知識,開展教師“一專多能”的培養工作。另一方面,更要發現人才,選聘骨幹技術人才,充實師資隊伍。建立具有教學能力又具有實踐指導能力的”雙師型”師資隊伍成長平臺,為農民教育培訓提供基礎支撐。

  3.5建立激勵機制

  建立農民激勵機制,提高農民學習積極性。一是經濟激勵。透過設立知識型新型農民獎、科技創新獎、農民科技狀元獎等措施,重獎透過學習培訓提高自身科技素質,依靠科技致富的優秀農民,鼓勵學農學知識,學科學的積極性;二是政策激勵。在制定農村政策時充分考慮透過參加科技培訓取得各類各級證書的人員,透過優先提供小額貸款、土地和魚塘等農業生產專案承包等手段鼓勵農民參加培訓;三是精神激勵。要充分利用宣傳媒體,廣泛宣傳積極參加農民科技教育培訓的典型人物。透過宣傳表彰等措施讓他們有影響、有榮譽,營造良好的學習培訓氛圍。

  3.6建立培訓法制

  農業科技教育培訓事業是一項長期任務、系統工程,要加強規劃,建立必要的制度,並逐步法制化。根據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對農民科技培訓的要求,制定農民科技培訓的專門法律法規,把農民科技培訓工作納入規範化和制度 化的軌道,使農民科技培訓工作在法制保障下正常有序地開展,透過立法,為農民教育培訓提供法律保障。

  4參考文獻

  [1] 劉文泳,滕文平.淺談農業科技教育培訓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農民科技培訓,2009(12):9-11.

  [2] 雷天福,劉志紅.加強農業科技教育培訓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J].雲南農村經濟,2008(3):52-55.

  [3] 侯豔紅.論新形勢下農村農業科技教育培訓[J].山西農業科學,2009, 37(10):10-13.

  [4] 李允祥.建設新農村必須加強農業科技教育培訓[J].山東省農業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6,22(6):39-40.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