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與管理分析論文

關於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與管理分析論文

  1璧山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進展情況

  a)基本情況。璧山區位於重慶市西部,屬長江上游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面積為914.56km2。截止2013年末,全區總人口63.60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5.91萬人,佔56%;下轄15個街鎮,185個村(居)民委員會。2013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1.9億元,同比增長16.6%。城鎮居民家庭人均總收入為27309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1618元。全區境內主要有璧南河、梅江河、璧北河3條河流,年均降雨量1064.7mm,多年平均年徑流總量約為3.48億m3,人均水資源量546.4m3,約為全國人均水資源量的1/4。境內地下水埋藏深,開採難度大。截止2014年底,全區已建水利工程年蓄引提水總量為1.07億m3,佔全縣水資源總量的30.74%。

  b)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總體情況。2004年以前,採取攔蓄地面徑流、新建小型集中供水工程等方式,安排投資1886萬元,解決了2.88萬人農村人畜飲水困難,人均投資655元。“十一五”期間,由於大部分鎮級水廠尚未完成改造,優先納入規劃實施的是自然條件差、飲水較困難的部分,透過新建集中供水工程的方式,安排投資6737萬元,解決了16.41萬人和0.71萬農村學校師生的飲水安全問題,人均投資411元。“十二五”以來,為了切實解決農村飲水工程小而散的問題,璧山區採取“跨村、跨鎮、城鄉一體化方式”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以街鎮水廠為依託,最大限度地延伸供水管網,逐步實現城鄉飲水一體化,同時對無法透過管網延伸的區域,單村或聯村建設集中供水站,規劃安排投資1.14億元,解決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21.58萬人,人均投資530元,與全國平均水平持平。截止2014年底,已安排投資11642萬元,解決飲水不安全人口20.54萬人,佔“十二五”規劃解決人口的95%,剩餘7400人計劃於2015年實施完成。

  2璧山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主要做法和經驗

  2.1主要做法

  第一,超前編制年度實施方案,縮短專案審批週期。區水務局根據規劃任務,超前做好水源水質論證,提前半年編制下一年度全區農村飲水安全年度實施方案,統籌謀劃下一年度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專案前期工作週期一般需3個月,比重慶市和其他省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平均前期工作週期縮短了2~3個月。第二,及時下達資金計劃,健全群眾籌資機制。區水務局加強與市水利局、區發改和財政部門溝通協調,中央投資計劃下達到具體專案一般只需1個半月左右。同時,為了保證工程建得起、管得好、群眾能負擔,全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資金的75%由中央補助、19%由市區級財政配套,剩餘6%由受益群眾自籌。第三,落實專案實施責任主體,完善專案驗收機制。專案實施由璧山區農村飲水安全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全面工作,以專案村的村委會或街鎮水管站為專案法人,由所在街鎮主導實施,區水務局進行技術指導、質量監督和進度督促。專案建設完成後,由專案所在街鎮組織初驗,試執行半年工程執行正常後,由璧山區水務局組織區有關部門聯合進行驗收。驗收過程中建立銷號建卡花名冊,並進行逐戶走訪確認,聽取群眾意見。第四,創新管理模式,實行多元化管理。對分散式供水工程,主要有兩種管理模式:跨村聯建的工程由街鎮水管站管理,單村工程由村集體管理或用水戶協會管理。對集中式供水工程因地制宜,採取多元化管理模式。目前,全區17個集中供水工程中,由區級水利部門直接管理的有6個,鄉鎮街道政府管理的有4個,股份制管理的有1個,私有制管理、市級部門管理和村級管理的各有2個。第五,落實水價電價優惠政策,建立財政維修基金。一是水價方面,街鎮水廠均由物價部門核定水價,由水廠管網延伸的工程實行同網同價,原則上按總表計量躉售,用水戶不繳納水資源費和汙水處理費;集中供水站則由村委會按照“一事一議”的方式來確定水價。目前,一般使用者水價為2~3元/t,少數工程使用者水價達到5~6元/t,群眾表示能承受。二是電價方面,從2011年7月起,璧山的集中式供水站、管網延伸二級加壓站,甚至包括承擔有管網延伸任務的街鎮水廠,用電價格由0.78元/kWh調整為0.52元/kWh。三是建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維修基金,璧山區於2009年開始,由區財政每年預算撥款50萬元和各農村供水工程提取的大修費用(按水費收入的5%提取)組成維修基金,用於工程主體損壞、主管道爆管等應急事故的維修。第六,強化水質檢測,加強水源保護。水質檢測由區衛生疾控中心和水文水質監測站共同完成,其中水文水質監測站每月進行水質常規9項抽檢,每半年34項全分析抽檢;區衛生疾控中心對各個供水工程每年進行兩次抽檢。區水廠的抽檢合格率能達到99%以上,街鎮水廠的抽檢合格率能達到90%左右,農村飲水工程水質合格率為80%左右。同時,由區環保局負責農村飲用水水源汙染防治的統一監督管理,由區農業局負責農村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內農業面源汙染的防治工作。第七,加強制度建設,規範建設管理。璧山區印發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和管理實施辦法(試行)》,明確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從規劃到建設到建後管理的程式和管理辦法,各級政府和各部門在農村飲水安全工作上的分工和職責;制定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維修基金管理辦法》,明確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維修管護資金的來源,規範了基金的使用範圍、管理方式和監管責任。

  2.2主要經驗

  一是將農村飲水安全作為民生實事全力推進。璧山區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農村飲水安全工作,將農村飲水安全納入到“辦好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22件民生實事”之一,縣、街鎮、村社三級全面落實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確保責任落實到人。區各有關部門在專案規劃設計、前期立項、投資計劃、建設管理等方面,各司其職,密切協作,衛生部門提前介入水源點論證,環保部門強化水源地保護,發改、財政部門加大市區級投入力度。透過8個行政村13戶隨機調查,群眾對供水水量和水質普遍表示滿意。二是積極推進城鄉一體化集中供水。在“十一五”規劃的基礎上,璧山區不斷調整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思路,根據全區地表水源、人口分佈、地形條件等因素,堅持統一規劃、合理佈局、分步實施,充分利用現有水廠的富餘供水能力,將原來的新建集中式供水為主調整為管網延伸方式為主,儘可能提高水廠規模化供水能力,有效發揮管網延伸模式投資相對較低的`優勢,解決工程小而散的問題。三是透過創新建管方式強化工程建設監督制約。首先,轉變角色。過去璧山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主要由區水務局負責建設與管理,不利於調動鄉鎮政府的積極性,對群眾的需求考慮較少。通過幾年的實踐,該區不斷創新建管方式,區水務局由運動員、裁判員雙重身份轉變為主要履行裁判員職責。目前,專案實施以專案村的村委會或鎮街水管站為專案法人,由所在街鎮主導實施,區水務局進行技術指導、質量監督和進度督促,工程建成後由用水戶協會負責執行管理為主。其次,當好裁判員。專案建設過程中區水務局監督專案法人嚴格執行四制要求,對管材和裝置採購執行准入制度,公開招投標確定供應商,資金管理嚴格執行縣級報賬制。第三,實行三公示制度。即開工公示,開工資訊由區水務局統一在媒體上公示;現場公示,凡投資50萬元以上的在建工程均製作現場公示牌;村級公示,專案招投標、開工建設等內容均在村級公示欄進行公示;竣工公示,將專案實施的範圍、解決戶數、建設內容、投資金額、資金來源等資訊進行公示。

  3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a)仍存在一定數量的飲水不安全人口。根據璧山區提供的資料及現場調研發現,由於國家農村飲水安全規劃的政策性因素,以及個別行政村處於偏遠山區,居住分散。目前,初步估計規劃外仍有5萬多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同時,部分工程如現場走訪的大興自來水廠、陽岫水廠等,工程主體多為早期建設,後期進行改擴建,裝置已發生老化的現象,部分管網在“十一五”期間由於投資不足,採用了PVC材料,爆管等現象時有發生,管網漏損大,這些原因使得部分已解決的飲水安全的人口出現了“反彈”。

  b)基層管理和技術力量不足。隨著大批農村飲用水工程的建成,急需管理人員來保障日常供水、設施維護,但調研時發現,除規模化水廠及部分管網延伸直接覆蓋的工程以外,由於大多飲水安全工程地處偏遠鄉村,條件差、待遇低,對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缺乏吸引力。由村委會或用水戶協會確定的維護管理人員,大多沒有經過專業培訓,不能適應日常工程維護和飲水安全管理的要求。

  c)使用者實際用水量與設計供水能力存在一定差距。一些用水戶裝有人飲安全自來水龍頭和自打機井兩套供水設施,在實際使用過程中,許多用水戶優先使用機井水,自來水主要用於飲用,自來水用水量每月1t左右。同時,村鎮的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農忙和大型節日時才返回,普遍實際用水量不足設計供水能力的50%,如實地檢視的大興水廠,設計供水規模為3000m3/d,但實際日用水量僅為700m3。d)工程執行管理難度大。雖然璧山區已建立維修養護基金,並出臺了相應的管理辦法,但從調研瞭解到,已建成的1/3供水工程水費收入只能彌補執行成本,無法足額提取工程折舊和大修費,大修和更新改造的能力依然不足,無法保證工程長期發揮供水效益。如大路水廠職工反映,供水成本在4.2元/m3左右,供水水價為2.8元/m3,扣除人員工資和相關管理費用,水廠基本處在虧本執行的狀態,無法提取工程折舊和大修費;千層巖水廠的管網延伸工程,由於向農村供水的管道高差近180m,需進行三級提水才能保證部分村民供水,供水成本較高,儘管水價達到5元/m3,但仍難以平衡。

  4有關建議

  透過調研來看,璧山區在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方面力度大,措施得力,符合當地農村的實際,進展比較快,能夠圓滿完成“十二五”規劃任務。針對存在的問題,對下步工作提出建議如下。

  a)進一步完善政策,執行管理好供水工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是惠及群眾的民生工程,需要完善機制,確保工程長期發揮效益。建議:一是目前璧山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供水成本一般在2元/t左右,最高達4.5元/t,一些水廠出現虧損運營狀況,區政府需要在現有政策基礎上,根據供水工程實際,加大對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維修養護、管理的補貼;二是按照節約用水、保本微利的原則,指導各水站根據供水成本加強核算,合理調整水價,公開透明,確保群眾對水價的知情權;三是研究出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用電(現狀0.52元/kWh)統一執行農業排灌用電價格(大約0.28元/kWh)的政策,以降低工程執行成本,減輕農民負擔。

  b)加強水質線上監測,進一步提高水質檢測能力。“十三五”期間,需集中力量對不能滿足供水需求的供水工程進行提升改造,確保水質真正達到《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同時,以區水文水質監測站為基礎,積極拓寬投資渠道,在硬體、軟體方面加大投入和提高建設標準,強化水質監測,逐步建立健全農村飲水水質監測日常管理執行機制,利用現有水廠線上監測基礎,建立水質線上監測網路平臺,提升水質線上監測能力,確保農村飲水水質安全。

  c)提早謀劃,認真做好“十三五”農村飲水安全提質增效工作。按照《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預計到2020年璧山區總人口將達到70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左右。璧山區應根據農村飲水安全的新形勢,摸清“十三五”期間需要新建工程的規劃人口和需要進行提質增效的規劃人口。“十三五”期間應優先對現有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進行鞏固改造、升級提高,繼續推進規模化集中供水工程建設,不斷提高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在此基礎上全面提高農村安全供水保障程度,確保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長受益。

  作者:單位:水利部 河南黃河河務局 珠江水利綜合技術中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