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農業經濟發展途徑探討的論文

新形勢下農業經濟發展途徑探討的論文

  摘要:農業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基礎,它的發展也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傳統的農業經濟發展的模式已經不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同時也面臨著重大挑戰。本文從研究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現狀入手分析農業經濟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並提出農業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新形勢;農業經濟;發展;有效途徑

  1新形勢下農業經濟發展現狀

  1.1基礎設施薄弱

  我國雖然是農業大國,但是農業經濟基礎較薄弱。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我國的農業基礎設施已經跟不上農業發展步伐。其中很多農業設施都已超出使用年限,不能夠適應惡劣天氣變化帶來的影響,這些都導致出現自然災害時抗災能力有限,阻礙農業發展。

  1.2生產方式落後

  農業發展的另一個條件是生產方式。隨著科學技術發展,農業生產方式技術含量不足等問題漸漸被顯現出來,這導致規模化農業生產和發展無法順利進行。另外,大多的農業企業都傳承勞動力可以無限供給的傳統方式,導致生產效率低市場競爭力弱。

  1.3農業資源態勢不利

  農業資源態勢也是一個影響農業發展的因素。我國的農業經濟一直以來都是走傳統向粗放型增長的道路,農業經濟發展的速度快,導致農業資源的環境壓力增長,進而導致環境日益惡化。因此有必要用創新技術和科技來發展現代農業經濟。

  1.4農業投入不足

  政府對農業投入不足,資金供給短缺也是影響農業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國目前還沒有建立一個有效的農業投入機制,各部門對農業投入有很大隨意性,農業投入資金主要靠合作組成員籌措,外部資金和資本積累很少,這些都制約農業經濟發展。

  1.5農民收入低

  農民收入低是制約農業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多種因素的影響,多數農民外出務工維持生計,雖然收入提高,但是是在與妻子孩子分離的基礎上的,不外出務工的農民往往收入低的可憐。農村勞動力近年處於遞減的狀態,而且外出的都是青年和中年有能力的人,這樣也導致農業經濟發展少了最基本的人力支援。1.6農民文化水平低人才是往城市湧進的,農村的人才是與農村經濟發展成反比例的。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是要依靠人才來創造和帶動的。而我國農村地區普遍存在農民文化素質低的問題,由於沒有接受良好教育,使得他們沒有發展的長遠眼光認識農業發展的重要性。這種思想上的貧困會嚴重影響農業經濟的發展。

  2新形勢下發展農業經濟的有效途徑

  2.1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農業經濟發展,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是關鍵。需要對現有的農業體制進行改革,鼓勵相關企業建立農業設施研發中心,推動現代農業技術體系建設。同時要建造一個良好的農業相關技術投資環境,讓更多企業投資到農業科技研究中來,加快農業經濟發展。

  2.2改變農業發展方式

  新形勢下的農業發展不再是傳統向粗放型轉變,而應該是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主要把握好4個轉變:由以前的農業發展目標單一化向農業發展目標的多元化轉變,傳統農業種植以糧食作物為主,比較單一,向多元化轉變後就可以豐富種類,主要是可以保證農業可持續發展;向經濟、生態和社會統一轉變,在利用地方特色的資源時,打造出品牌效應,規模和質量就是品牌的保證,主要是可以提高產品質量;向農業多功能轉變,主要可以加快農業轉變的方式;向農業發展的生態化轉變,主要是發展生態、安全的農業經濟。

  2.3改善農業資源缺乏

  改善農業資源缺乏是新形勢下農業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要改善我國目前農業資源缺乏的情況就要利用自身優勢,用有限的.資源來支撐更大規模的農業發展,使農業發展由資源消耗型向節約型發展,從而改善資源缺乏的態勢。

  2.4加大資金投入

  加大資金投入主要是靠政府做好定位,把惠民政策作為自己服務農民的基本要求,實施農業政策性保險,建立政府支援的巨大災難風險分散機制等。同時還可以把求助的制度完善,加大農業發展的投入力度,以保證農業經濟正常發展。

  2.5提高農民素質

  知識能帶動農民走向富裕,只有農民擺脫思想上的貧困才能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提高農民素質主要是讓農民具備最基本的判斷能力,對農業發展前景有一定的觀察和判斷力,以達到最低投入獲得最高經濟利益。農民要培養集體協作的能力,多學習同行業先進經驗和技術,以調整自己生產中的需要,達到適應市場的需要。

  3結束語

  新形勢下農業經濟的發展不是短時間內能夠發展起來的,只有完善了農業基礎設施,解決了農業資源缺乏問題,不斷研究農業發展技術,才能使農業經濟得到更好更快的可持續發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