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科技投入與農業經濟的關聯性研究論文

農業科技投入與農業經濟的關聯性研究論文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個原則在農業方面非常適用,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家對農業的大力投入,以及農業機械、農業生產技術等不斷髮展,我國的農業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同時,在農業科技投入與農業經濟增長之間形成了一種良性互動的關係,即科技投入越大,產出越大,經濟增長越快,而經濟的進一步增長,又反作用於技術研發,形成了一種動態化的關聯性,極大地促進了我國農業的快速發展。以下針對農業科技投入與農業經濟增長的動態關聯性展開具體說明。

  一、概述

  從世界範圍來看,在20世紀50年代末,美國的索絡就提出了柯布-道格拉斯函式在勞動質量、資本型別確定的情況下,對資源配置、知識進步要素對於經濟增長的推動;80年代中後期已經進入到對其決定性的分析。在我國,2008年由楊燦等人利用索羅斯模型、投入產出係數法,對我國廣東地區的科技進步與經濟增長貢獻率進行了分析,效果較好。目前,世界範圍內的400項左右的`農業科技投入,帶動了世界農業的極大發展,且投入後的回報率高達49%之多。

  二、實證分析

  1.基本情況說明

  靜態實證分析,是目前應用較多的理論模式。根據我國農業自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情況來看,動態性的關聯性分析才最為重要;原因在於我國屬於發展中國家,雖然經濟位列世界第二,但實際拉動經濟過熱的因素主要是國有企業與房地產等行業,所以,整體來講財力有限,尤其是體現在農業科技投入方面的已經出現了南方投入多、北方投入少的局面。另外,農業投入本身屬於週期長、回報慢、回報率低、風險較高的行業,因此,這些特徵往往導致了農業自身在科技、資金方面的吸引力的不足。但整體來看,我國的農業發展一直處於一種正向的發展趨之中。本次研究中以向量自迴歸模型為準進行分析,基礎是我國農業科技投入與農業經濟增長相關資料,透過脈衝響應函式,分析農業科技投入與農業經濟增長之間的相關性(時間確定為1986-2011年,原因是2011年後,房地產行業極速發展,熱錢最多,所以,這方面的實證研究意義不大,將時間確定在以上範圍)。首先,構建動態模型,即以資料統計性質為基礎,透過相關時間序列系統預測、隨機擾動對變數系統的動態影響,從而實現二者間的動態關聯性分析。其次,本次以農業科技投入、農業GDP兩種資料作為代表性指標,具體資料是由《中國統計年鑑》(1986-2001中國農業科技投入資料)、《全國農業計資料彙編》(2001-2011中國農業科技投入資料)採集而來。

  2.實證分析

  首先,在身量自迴歸模型中,按照變數的平穩性要求、白噪聲序列向量假設要求,本次研究透過協整檢驗農業科技投入變數序列、農業GDP變數序列水平值、一階差分值、SC準則,實現了對滯後階數的確定。檢驗結果表明,透過序列LASTT、△LASTT、LAGDP、△LAGDP檢驗後發現ADF臨界值分別為-3.6795、-3.5806、-2.9719、-2.9719;所以,結論是非平穩、平穩、非平穩、平穩。檢驗結果表明,我國農業科技投入變數序列、農業GDP變數序列均屬於非平穩序列;然而,在一階差分完成後,單位根消失,成為平穩序列。其次,在協整檢驗與誤差修正模型方面,本次研究透過對序列單整檢驗進一步分析了作為一階單整序列的LASTT、LAGDP,結果滿足條件。因此,透過EG兩步法對其進行了進一步的分析,具體是透過最小二乘法對二序列進行長期線性均衡關係估計,得到關係式如下:LAGDPt=6.8937+0.6823LASTTt(78.2789)(32.9513)R2=0.9749F=1085.79然後,不規則根據單位根檢驗,即:△et=-0.2216et-1+0.4049△et-1(-2.3105)(2.3346)結果表明,殘差項無單位根,且屬於平穩系列,所以,可以由此得到農業科技投入中的資源配置效率要素對我國農業經濟增長的推動及影響;即得到△LAGDPt中的R2值、F值、D.W.值:0.2695、5.9285、2.1410。根據模型得到的影響係數為0.0488,因此,當投入變動為1%,那麼增長變動就為0.0488%,因而長期影響較大,而短期影響較小。

  三、結論與建議

  透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非平穩序列是我國農業科技投入變數序列、農業GDP變數序列的基本特徵,但也存在著二者之間的長期穩定性的協整關係,即動態相關性;在本次研究中,由於樣本選取與之前的朱希剛、王桂所進行的研究比較,農業科技貢獻率顯著偏低,分析其中的差異原因發現,主要是資料存在差異,本次研究主要是採用新時期的最新資料,所以,誤差得到了修正;經濟增長彈性與其影響係數相比也顯著較高,證明了長期影響的有效性。因此,建議如下。首先,在農業科技投入方面,要注重整體的戰略部署,做好長期投資的計劃與實施步驟,從而達到循序漸進的發展;同時,應該實行換屆不換業務的政策,讓這些有利於農業發展的長期計劃得到有力實行。其次,經濟增長不能過分依賴於農業GDP,即以統計資料為綱,因為農村相對分散,且在統計過程中會受到各種因素影響,加上地方政府的“急功近利”,往往會導致不精準,所以,要以對農村農民的實際收入資料統計、日常生活水平方面的資料統計等作為參考,共同進行有效評價,有力促進這種農業科技投入與農業經濟增長間的動態良性互動。

  四、結語

  無論從實踐分析還是從理論進行論證,我國的農業發展,的確受到了資金投入、資源配置、科技投入的進一步影響,且獲得了極大的發展,但在這種關係中,也透過出一些地區科技投入少而經濟增長慢的弊端與不足之處,所以,應該儘可能在新一輪的新農村改革、新型城鎮化建設與農業轉型發展過程中,增加在農業方面的資源最佳化配置,提高科技投入水平,從而帶動落後地區的發展,最好是透過先富帶後富的模式,實現區域性的合作並帶動落後地區的發展,全面推動農業轉型與升級。

  參考文獻:

  [1]張兵,周彬.欠發達地區農戶農業科技投入的支付意願及影響因素分析:基於江蘇省灌南縣農戶的實證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16,15(1):40-44.

  [2]張躍強,陳池波.財政農業科技投入對農業科技創新績效的影響[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5,32(10):50-54.

  [3]馬發展.關於當前我國農業科技投入若干問題的思考[J].農業經濟問題,2015,24(6):44-49.

  [4]姚延婷,陳萬明,李曉寧,等.環境友好農業技術創新與農業經濟增長關係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24(8):122-130.

  [5]潘丹,應瑞瑤.中國水資源與農業經濟增長關係研究:基於面板VAR模型[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5,22(1):161-166.

  [6]許朗,凌玉,耿獻輝,等.農田水利投資與農業經濟增長的動態關係:基於全國省級面板VAR模型[J].江蘇農業科學,2016,44(3):458-461.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