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高等院校非學歷教育管理模式的變革探析論文

淺論高等院校非學歷教育管理模式的變革探析論文

  論文摘要:非學歷教育是高等院校繼續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繼續教育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社會的不斷髮展對非學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迫使其只有不斷變革才能獲得長足發展。而管理模式的變革因在各種變革中處於核心和基礎地位而得到重點關注。文章主要分析了非學歷教育中管理模式變革的重要性、現行的管理模式以及對未來管理模式變革的展望,即透過新理念的引導來加強內部管理和外部監控,以實現非學歷教育管理模式的成功變革。

  論文關鍵詞:非學歷教育;管理模式;變革

  非學歷教育是我國高校開展繼續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全民對終身學習和建立學習型社會的呼聲越來越高漲,因此,大力發展非學歷教育,滿足群眾不斷高漲的學習需求,為新時期社會快速發展,培養大批應用型人才。這不僅適應時代的要求,也是當代高校繼續教育獲得長足發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中的非學歷繼續教育是指我國境內普通高校繼續教育學院(成人教育)、網路教育學院及其他相關院(系)開展的不授予學位學歷的繼續教育專案、培訓專案,以及在國內以非學歷形式舉辦的涉外教育培訓專案。近年來,隨著繼續教育的發展,成人學歷教育在高校繼續教育的發展過程中逐漸萎縮,取而代之的則是非學歷教育的蓬勃發展。非學歷教育以其週期短、見效快、針對性和適應性強等特點逐漸受到高校和社會的青睞,部分高校從戰略性的角度出發,制定並出臺相應的政策支援並鼓勵非學歷教育的發展。但從整體來看,非學歷教育仍然處在探索和發展階段。為適應社會對非學歷教育發展的需求,各高校也在不斷的進行改革和探索,在各項教育改革中,管理體制的改革居於核心與基礎地位,關係到整個繼續教育的生機與發展。

  一、管理模式變革的必要性

  (一)社會的發展與變革對繼續教育提出新的挑戰

  我國社會處在經濟快速發展的變革時期,知識更新的速度超越了以往任何時代,新思想新事物層出不窮。社會發展的這種特徵對勞動者素質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勞動者需要不斷接受新知識、新技能、新理念才能應對工作帶來的新挑戰。普通高校作為我國人才培養高地,依託其優越的人才資源,加快發展非學歷教育,為勞動者提供新的學習機會,滿足勞動者不斷增長的學習需求,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必由之路。

  普通高等學歷教育重視培養學生的理論素養,而對社會實踐技能培養不夠,這就導致高校培養的人才不能完全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在步入工作崗位後需要不斷“充電”來提高勝任工作的能力,此類群體的繼續學習不再是單純的接受理論知識,而更多的是人際關係,工作能力等各方面綜合素質的學習要求。

  社會變革與發展帶來的另一個變化就是,在分工越來越細緻的同時,各行業內部的聯絡變得更加緊密,行業內部人員需要緊隨行業發展步伐,密切把握髮展態勢,才能始終處在行業發展的最前端,非學歷教育培訓可以提供這樣一個平臺,在各類高階型培訓中,把行業內專業人員聚集在一起,共同學習,互通有無,優勢互補。社會發展的種種特徵要求高校繼續教育特別是非學歷教育的發展要不斷調整戰略,以契合社會需求,舉辦真正滿足群眾需要的教育培訓。

  (二)終身學習型社會構建的必然要求

  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標誌就是建立全民學習和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社會的高速發展使高新技術滲入到工作生活的各個領域,這不僅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力,同時也為勞動者帶來了新的學習機會。勞動生產率提高,大大縮短工作時間,這使得勞動者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來進行繼續學習;在物質生活得到極大滿足之後,勞動者又產生了學習、休閒、娛樂等新的精神需求;社會的快速發展、收入提高也為勞動者接受再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物質基礎。在全民呼籲構建學習型社會的今天,人們的學習熱情和學習需求不斷高漲,人們也對學習的方式和內容不斷提出新的要求,這為繼續教育提供了極大的發展空間,同時也迫使我國的繼續教育不斷改革舊模式,嘗試並探索新模式,開展各式各樣適應不同學習人群的教育培訓,從而積極服務於終身學習型社會的構建過程中來。

  二、現行管理模式

  在深化高校非學歷教育體制改革,建立新的創新型管理模式的諸多探索和嘗試中,有多種模式可以借鑑,目前高校普遍採用的主要有兩種管理模式:“管辦合一”,“管辦分離”。

  (一)“管辦合一”的管理模式

  在這種管理模式中,各高校繼續教育的執行與發展主要由繼續教育學院來主導。繼續教育學院作為學校繼續教育發展的行政管理部門,同時又是繼續教育開展的主要辦學實體。繼續教育學院下設多個教育培訓中心,並以中心為單位開展各式培訓。各專業學院也依據自身的專業優勢和特點,自行開展培訓。從整體來看,各專業學院的非學歷教育歸為學校繼續教育學院引導和管理,但在實際實施過程中,這種管理和領導職能並不明朗。而與專業院校相比,繼續教育學院作為行政管理部門,在非學歷教育的舞臺上就扮演者更重要的角色。

  1.學校職能。學校對非學歷教育進行宏觀的指導和管理,出臺相應的政策措施和管理規定,協調和解決辦學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不參與具體的辦學和管理事務。各辦學單位依據自身實力,在具備一定基礎的前提下開展非學歷培訓,其開辦的培訓班要與專業對口或接近,在舉辦培訓班之前,需向學校提交審批表進行申報,經學校稽核批准後才可實施辦學。學員完成學業考核合格後,部分院校由繼續教育學院統一發放非學歷繼續教育的結業證書,或者由學校頒發相應的結業證書,在一小部分院校中,舉辦非學歷教育培訓的專業院系也可以頒發院系的結業證書。

  2.合作辦學管理。高校繼續教育學院與校內或校外進行合作辦學的現象比較普遍。合作物件主要是校外單位或者是校內專業學院,而與校外力量合作佔大部分比例。

  在與校外力量合作辦學的過程中,繼續教育學院充分發揮校外單位在策劃、宣傳、和招生方面的優勢,進行宣傳招生。在教學環節,部分班次在場地、設施等方面由繼續教育學院聯絡提供,通常借用校內場地實施辦學;部分班次完全委託給外單位,繼續教育學院只給與宏觀監控。部分高校在與校外合作辦學方面具有相關的政策規定,但不夠明朗,若對校外辦學質量監控不力,極易造成“貼牌”隱患,給學校聲譽帶來負面影響,也不利於非學歷教育的長期發展。

  部分高校的繼續教育學院也會和校內專業學院進行合作辦學,但在具體實施中,這種合作關係並不理想。各專業學院一般傾向於進行獨立辦學,而繼續教育學院對其行政干預不明顯,造成對各專業學院的非學歷教育管理模糊而混亂的局面。

  3.經費管理。關於非學歷繼續教育的經費管理問題,大多數院校採用的是學校提取培訓收入管理費,其餘部分由舉辦培訓的相關院系自行支配。不同的院校在經費提取比例及提取方式上有所不同。大部分高校提取比例為學費總收入的20%到30%,其餘由各辦學單位辦班支配;若有合作辦學單位,合作經費也會由學校按照協議比例從總賬上統一劃出;部分大學也採用目標管理的分配機制,即大學給繼續教育學院設定當年上繳學校的培訓收入所得。

  4.師資管理。繼續教育學院作為一個獨立的學院,擁有一定的師資力量。其師資構成主要有兩個方面: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

  繼續教育學院有一部分教師進入學校編制,按月發放工資,還有一定比例的教師不進入學校編制,有較強的流動性,此為專職教師。這類教師一般作為行政管理人員或者從事非高階類的培訓,比如職業資格證書類的培訓等。

  繼續教育學院兼職教師比例較高,在進行高階類培訓時,多采用高薪聘請校內或校外專家學者的方式,以此來吸引學員。

  (二)“管辦分離”的管理模式

  在非學歷繼續教育蓬勃發展的戰略轉型期,各高校也在積極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其中部分高校在對繼續教育的發展做了重大的戰略調整後,剝離了原繼續教育學院的行政管理職能,而把他作為一個純粹的辦學實體,在此之外又成立繼續教育管理處或者繼續教育工作委員會等一種專門的主管部門,代表學校統領全校繼續教育的發展,以此來把學校繼續教育的發展統領到全校的發展高度,並參與到學校的戰略發展中來。

  在此管理模式中,繼續教育學院與各專業學院相比,都是作為一種辦學實體,而不再有管理職能。繼續教育學院擁有更加豐富的培訓門類,而各專業的培訓則朝著高精尖的方向發展。二者都歸口學校統一的繼續教育主管部門。雖然對於一些已經改制的學校來講,這些主管部門還未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管理職能,繼續教育學院仍然承擔重頭戲,但這仍然是繼續教育管理體制改革中邁出的重要一步。

  1.學校職能。改制後代替學校行使管理職能的是學校統一的主管部門。其主要職責包括:制定學校繼續教育發展規劃,制定非學歷教育、成人學歷教育和自學考試等的相關政策;負責成人學歷教育招生計劃擬定、協調稽核;非學歷教育審批立項,協調組織各相關單位共同開拓培訓市場;代表學校統一頒發各類培訓證書、成人學歷教育和學位證書;監督和規範各院系和相關辦學實體的辦學行為,查處違規辦學活動;負責學校非學歷教育、成人學歷教育及自學考試的質量監控,對各院系及相關辦學單位進行教學評估和認證;負責組織協調學校非學歷教育、成人學歷教育和自學考試等方面的理論與科學研究,代表學校參加各類協會、學會活動等,以使學校的繼續教育在管理上更加明確有效。

  2.合作辦學管理。參與合作辦學的主要是繼續教育學院。一般情況下,繼續教育學院下設若干個培訓中心,各培訓中心依據自身情況,與校外單位建立合作關係,充分發揮校外力量進行招生和宣傳,這也是繼續教育學院主要的辦學方式。為保證教學質量,部分高校還規定:在與校外力量進行合作辦學時,不能將辦學許可權無限外擴,要保證學校作為辦學的主體。

  3.經費管理。在經費管理方面,改制後的管理模式與管辦合一情況下無明顯差異。仍是各高校根據實際情況抽取一定的管理費用,其餘的交由辦學單位支付辦班花費。總體來講,經費管理和收入分配機制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各辦學主體的積極性和活力,經費政策的適當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繼續教育的發展規模和速度。

  4.師資問題。繼續教育學院和個別專業學院都是作為一種辦學實體,因此,部分高校鼓勵各專業院校充分利用自身的專業優勢和師資優勢,同繼續教育學院一起開展非學歷教育,這給本來就存在嚴重的師資問題的繼續教育學院帶來更大的挑戰。繼教院的專職人員主要是從事管理或者是非高階的培訓工作,一些高校也引進各專業院校的離休教師作為專職講師來充實自己的師資力量,在對兼職人員的聘請上,因為各專業學院的積極參與,對校內教師的聘請面臨很大壓力,因此主要集中對校外優秀教師的聘請。而對於專業學院來講,在師資方面就像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它的師資力量同樣分為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學院內部的優秀教師都可以作為培訓師資,甚至在一些非高階培訓中,學院內的碩士生和博士生都可以作為教學力量;在對兼職人員的聘請上,專業學院課依託於良好的專業背景,在行業內部聘請名師。

  三、管理模式變革展望

  非學歷教育作為高等院校繼續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為社會經濟發展培養各級各類應用型人才的使命,它的發展狀況不僅體現了高校的社會服務能力,也反映出了高校的辦學水平。非學歷教育的大力發展在創造大量的社會效益的同時,也給高校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但若只把獲得經濟創收作為衡量非學歷教育發展狀況的唯一指標是缺乏長遠眼光和戰略意識的。因此高校要樹立科學開放的管理理念,以服務社會為基本使命,這對非學歷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創新具有指導性意義。對非學歷教育改革的展望從兩個層面展開:

  (一)加強內部管理

  內部管理的改進主要是在學校內部展開,從辦學許可權,管理維度及運作方式等多方面來進行改革創新。

  1.適度放權。管理過緊是國內很多事業單位普遍出現的問題,管理機制滯後跟不上教育的快速發展。對於很多高校來講,對非學歷教育的管理很容易出現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情況,對其管理的度也很難把握。高校目前實行管辦分離是在管理機制上邁出的重大一步。

  對繼續教育的管理需要從學校的高度展開,由學校進行宏觀指導,制定相應的辦學指導意見和辦學規定,在學校宏觀政策的領導下,充分發揮各辦學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其辦學活力。在經費管理上,經費的管理和靈活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非學歷教育的發展,部分高校表示沒有獨立的經費賬號已成為非學歷教育發展的阻礙因素,經費上使用和支取過程比較繁瑣,有時經費不能順利到位甚至可以影響到整個辦班的程序。另外,由於繼續教育學院在合作辦學上有著豐富的經驗,因此學校也可嘗試在對繼續教育學院進行嚴格質量監控的基礎上鼓勵其積極進行校外辦學,拓寬其辦學空間,給繼續教育的發展注入新鮮的血液。

  2.加強管理。學校要加強對非學歷教育培訓質量的監督與管理,質量是非學歷教育的立足之本,保證質量是保證其發展的核心,這是由其市場特徵決定的。社會對非學歷教育培訓質量的日益關注也激勵學校要在不斷提高培訓質量上下工夫,高校要依託自身良好的信譽和品牌,從培訓計劃、培訓內容、培訓時間、培訓師資等方面,加強對教學質量的監管力度,嚴把質量關,提高教育培訓質量,這是非學歷教育獲得長足發展的立命要素。

  學校辦學秩序也同樣影響到繼續教育的蓬勃發展。在多數高校,由於對繼續教育管理不力,存在很多違規辦學的問題,這不僅不利於整個繼續教育市場發展,也有損於高校的社會聲譽。因此高校要加大審查力度,制定相應的規定和處罰措施,對違法亂紀現象要給與嚴厲查處,保證繼續教育市場的良性運作,為繼續教育的長足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3.按市場化規律運作。非學歷教育與學歷教育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其突出的市場化特徵。目前大多數高校的非學歷教育也正在朝這個方向轉型或已經轉型成功,完全進入市場化運作,這也是我們整個繼續教育未來的發展方向。從招生、上課、評估等一系列流程都運用企業化運作,學會對教育培訓進行品牌包裝、品牌推廣、品牌經營等,透過市場機制不斷給非學歷教育的發展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

  非學歷教育採用市場化運作的另一個重要標誌就是突出服務思想。由於非學歷教育培訓物件的特殊性,服務質量的好壞也直接影響到繼續教育的發展,因此在對學員的課程及食宿安排上要考慮到學員的特點,並堅持用服務的理念來進行非學歷教育。

  (二)加強外部監控

  加強外部監控主要是從非學歷教育的社會認可度出發進行考慮的,這同樣是由非學歷教育的市場化特徵所決定。監控主體是學員及整個社會。透過參加培訓,學員是否有所收穫?學員所收穫的是否可以運用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並對其產生影響?這些問題在每次培訓後都應該透過與學員的長期交流與聯絡獲得反饋,並及時指導於現有培訓,保證學員滿意度。透過獲得學員和社會的認可,非學歷教育的發展才有強大的動力和廣闊的市場。

  高校作為科技、教育和人才培養的集聚地,擁有豐富的教學和人才資源,面對當前社會對非學歷教育的熱切期待,唯有高校繼續教育的大力發展才能滿足人民群眾這種日益增長的學習需求,因此高等院校應充分把握好機遇,從管理模式的改革創新入手,充分發揮各辦學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利用學校的優勢資源,響應時代號召,結合時代需求,為社會經濟發展培養大批應用性人才,為終身學習型社會的構建發揮出應有的中堅作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