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用和諧理念引領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論文

淺談用和諧理念引領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論文

  摘要: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關係到社會的和諧穩定。教育引導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樹立正確的自主擇業觀、主動創業觀和靈活就業觀是高職院校面,的重要課題,需以和諧的理念整合資源、擴充套件內容、創新方法、建設隊伍,進而實現就業指導工作的最最佳化。

  關鍵詞:就業;自主擇業;主動創業;靈活就業

  就業是民生之本,安國之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大學生就業問題是令學生焦心、家長揪心、社會關心的問題。它直接關係到每位大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關係到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關係到社會的和諧穩定。隨著我國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高等教育已步人大眾化。高校畢業生總量大、增幅高,尤其是2008年下半年以來,美國金融危機對我國就業領域的影響開始凸現:企業降薪或裁員,上班族開始休無薪假期,大批農民工失去工作崗位返鄉。與此同時,約610萬大學畢業生湧進人力資源市場。有專家預測,09年就業市場將進入十分艱難時期,企業對人才和勞動力的需求有可能降至10年來的最低點。就業,無疑已成為2009年中國社會的一大關鍵詞,如何解決就業問題也已經成為全社會的關注點和共同謀求破解的難題。面對全新的就業形勢,不少人在感嘆:大學生畢業就要面臨失業。但實際上,導致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比較複雜。其中一個原因與大學生自身期望值過高不能轉變就業觀念“有業不就”有關。因此,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用和諧理念指導大學生就業工作,促使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十分重要。

  一、轉變擇業觀念

  當前大學生擇業觀念的主流是好的,是與社會需求,與市場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合拍的,但部分畢業生中存在著需要轉變的觀念,比如:

  (1)自負。受陳舊觀念影響,認為讀書多身價高,謀職不僅挑城市、挑單位、還挑辦公條件、工資、福利待遇等,甚至還挑單位的領導。

  (2)虛榮。自以為學歷高,專業好,不願放下架子,主動推銷自己,害怕失身份,跌“價碼”。

  (3)享受。視自己為“天之驕子”,看重安定、舒適的生活,怕吃苦、圖享受,畏懼管理嚴、節奏快、負荷重、風險大的職業。

  (4)依賴。認為父母、親朋好友、國家政府不會不管。

  (5)攀比。看到同學進了大公司,自己也非要找一個相近或更好的單位,全然不顧自身條件與用人單位的需求。

  (6)自卑。在職業選擇中畏首畏尾,缺乏對自己的足夠認識和信心,競爭力不強,悲觀失望,聽天由命。

  (7)保守。到人才市場本可一試鋒芒,卻退避三舍,不敢自薦。被單位看中,又不好意思“貨比三家”。

  (8)被動。企盼“相馬”,不習慣“賽馬”,消極被動地等待伯樂出現,不急於找個好位置。

  以上種種都是導致畢業生待業人數增加的原因,致使社會各界和學生家長對高校畢業生質量產生片面看法,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部分在校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上進心,引發些許矛盾,誘發一些不安定因素。為此,把就業指導工作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點,用和諧理念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特別是轉變擇業觀、正確評估自己,找準就業位置,切實排除擇業認識誤區,抓住機遇,自主擇業、主動創業,靈活就業,是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要課題。

  二、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創業觀和靈活就業觀

  擇業和創業是每個大學生都要面對的問題。所謂擇業就是個人根據自己的意願和社會需要,主動選擇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的過程。所謂創業則是透過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開闢新的工作崗位,拓展職業活動範圍,創造新業績的實踐過程。在個人的職業生涯中,擇業是創業的基礎,創業是擇業的內在要求,二者相互聯絡。自主擇業和主動創業是社會對當代大學生提出的客觀要求。靈活就業通常指與傳統的有穩定單位和工作場所的全日制就業不同的各類就業形式的總稱。目前,我國靈活就業形式主要包括非全日制就業,臨時性就業,季節性就業,家庭就業,以及工作時間彈性大的其他就業形式,如小時工等。一部分勞動者不受僱於任何用人單位和個人,透過投入勞動、資本、知識等要素獨立從事社會經濟活動,向市場提供產品或服務而取得收入的就業形式,也屬靈活就業,如:金融、保險等行業和直銷業等。 目前,隨著社會和學校各方面的宣傳教育和努力,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畢業生轉變了觀念,選擇去基層,去艱苦一點的崗位工作,或選擇靈活就業方式,政府對此給予了大量的政策支援。面對目前的就業形勢,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應教育引導畢業生樹立以下幾項觀念:

  1、競爭就業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透過競爭上崗將成為基本的常態就業機制。大學生應樹立競爭意識,有拼搏精神,認真學習求職技巧和方法,學會推銷自己,主動參與競爭,在實踐中提升自身的擇業實力。

  2、開放、自主、多渠道就業觀。要打破地區和行業界限,不要認為某種工作不適合自己的能力身份就輕易放棄。要衝破“父母在、不遠遊”的家庭觀念和“人不親、土還親”的地域觀念,面對實際,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到基層、西部和艱苦邊遠地區就業。還要從“專業對口”的定義中解放出來,根據需要進行職業目標的再生性選擇,必要時可跨學科、跨專業實現多渠道、多門路就業。

  3、動態發展就業觀。擇業應從個人發展和社會需要考慮,追求長遠利益。但面對發展變化的就業形勢,還應樹立“先就業、後擇業”的觀念,職業目標的選擇不一定一次定終身,而應在動態過程中,根據新情況及時調整發展方向,透過合理流動,不斷最佳化職業目標,最終找到適合自己、能施展才華、實現人生價值的崗位。

  4、積極自主創業觀。擇業是起點,創業是追求,是拓展職業生涯的關鍵。當今社會增添了許多新職業,既體現了新的社會需求,又體現了創業者的智慧和貢獻。創業艱苦磨難多。高職院校要注重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技能和主動精神,衝出“學歷本位”觀念,樹立“能力本位意識”。努力提高大學生自主創業能力和靈活就業能力。

  三、以和諧理念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就業

  工作涉及面廣,政策性強,貫穿和體現於教育教學的全過程,涉及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領導重視和各方面的積極配合。

  1、整合機制

  加快建立健全適應市場經濟執行規律的組織領導機制、激勵機制、資訊反饋機制和應急機制。

  第一、建立組織領導機制。把畢業生就業工作納入黨政領導工作職責之中,真正形成黨委一把手總負責,分管領導具體抓,主管部門牽頭,職能部門配合,院系層層落實的“大就業”機制,形成同步執行、密切合作、多管齊下、全員參與、優勢互補的大就業格局。

  第二、建立激勵機制。制定畢業生就業工作效益評估標準和目標管理考核辦法,使軟任務變成硬指標。

  第三、建立資訊反饋機制。採取多種方式多種渠道蒐集就業資訊,及時向學生髮布;同時定期收集用人單位和往屆畢業生的反饋意見,指導學校教育教學改革。

  第四、建立應急機制。對臨近畢業仍未落實工作單位的畢業生,由院領導直接負責,實行“一對一”跟蹤服務,幫助聯絡工作單位。

  2、擴充套件內容

  高校的就業工作內容可概括為。四個指導”、“三個諮詢”、“一個服務”。“四個指導”是觀念指導、學業指導、擇業指導和創業指導。“三個諮詢”是職業規劃諮詢、就業政策諮詢和心理諮詢。“一個服務”是就業資訊服務。

  3、創新方法

  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不能侷限在就業技巧的傳授上,而應該放眼職業生涯的發展,立足為成功就業做長期紮實的準備,始終將就業指導融入學業與校園生活的全過程。要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就業指導,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滲透就業指導,在思想教育、社團活動等各個方面滲透就業指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順利就業打下堅實基礎。

  4、建設隊伍

  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創新,關鍵在於構建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素質高的就業指導工作隊伍。因此,學校應該在人力、財力、工作環境、工作條件等方面提供保障。建立專門的工作機構,建設一支專業化、專家化、有事業心、愛崗敬業、關心學生的就業指導隊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