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教師教育資訊科技培訓現狀的調查論文

國內外教師教育資訊科技培訓現狀的調查論文

  摘要:人類進入了資訊化社會,在這個社會中,教師的發展必須具有時代的特點。教師不僅要掌握必備的科學知識、教學技能,而且必須具備一定的資訊素養;教師不僅要掌握教育技術、資訊科技的基本理論、操作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具備如何利用教育技術來開展、最佳化課堂教學的能力。因此,需要對教師進行教育資訊科技培訓。

  關鍵詞:資訊化社會資訊科技資訊素養教師培訓

  教師的發展必須具有時代的特點,在當今的資訊化社會中,教師不僅要掌握必備的科學知識、教學技能,而且必須具備一定的資訊素養;教師不僅要掌握教育技術、資訊科技的基本理論、操作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具備如何利用教育技術來開展、最佳化課堂教學的能力。因此,需要對教師進行教育資訊科技培訓。教師教育資訊科技培訓的開展已經有若干年,筆者對國內外的教師教育資訊科技培訓現狀進行了調查。

  1.國內教師教育技術培訓情況

  我國教師的教育資訊科技培訓得到了政府的重視。1999年,我國教育部頒發了《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規定》(教育部令第7號),把教育教學技能訓練和現代教育技術列為主要的培訓內容和類別。同年,在上海召開了“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和校長培訓工作會議”。會議啟動了“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程”,提出要在2002年前,對全國1000萬名中小學教師基本輪訓一遍,資訊科技培訓被列為全員培訓的主要內容。

  為了貫徹第三次全教會精神,落實《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提高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和水平,根據“關於實施‘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的通知”(教高[2000]1號)精神,教育部高教司發出(教高司[2000]79號)文:《關於開展高校教師教育技術培訓工作的通知》,《通知》中強調:教育技術是提高教學質量、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推動高等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方面。

  我國從2001年開始開展高校教師教育技術培訓工作,幾年來,全國高校教育技術協作委員會積極組織培訓工作的開展,成立培訓工作委員會,組織制定了培訓計劃和培訓大綱。編寫了培訓教材並組織認證了一批適合培訓的教材。逐步建立和完善高等學校教師培訓的各項規章制度,如培訓管理制度、證書發放規程和考核辦法等。組織和協調全國各高校的教育技術培訓工作,授權有條件的高校成立教育技術培訓中心,組織培訓各高校培訓中心的教師,進行資格認證等。

  2002年3月1日,我國教育部正式出臺的《教育部關於推進教師教育資訊化建設的意見》,更是提出了“十五”期間教師教育資訊化建設的發展目標,並對教師資訊科技培訓的組織、內容、形式等均提出了具體要求,為指導各地開展教師資訊科技培訓工作提供了依據。

  全國各高校都在積極開展培訓工作,很多高校或地方都制定了一些促進培訓的具體措施及培訓計劃。如北京市於2003年5月已發文,規定市屬高校教師現在的教育技術培訓等級證書與計算機水平證書同等對待,而且2005年後,所有1960年以後出生的教師評聘職稱必須按相關要求取得高校教育技術培訓等級證書,天津也已出臺一些較好的激勵措施,另外,湖南的中南大學,也把教師評聘職稱與教育技術培訓證書進行掛鉤等。相信更多的約束性政策會不斷出臺,這也說明教育技術培訓正在被社會認可,培訓已具有一定的品牌效應。

  雖然我國對教師進行系統的`教育技術培訓還處於起步階段,但現已基本建立起一套全國性的培訓系統,據“全國高等學校教育技術協作委員會”統計,到2004年底為止,已在127所高校建立了教育技術培訓中心。各培訓中心積極組織培訓,共培訓教師約30001)人,頒發了培訓證書1200()多張。

  事實上,教育技術培訓對於教育的改革正在起著重要作用,只是我們今天做得還不盡如人意。比如說“摔校通”工程,到2002年底,全國已有2萬6千多所中小學校建立了校園網,其中85%的學校校園網沒有充分發揮作用,真正應用得比較好的不到15%。還有,我國教師的資訊科技技能現狀令人擔憂。

  《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資訊化水平調查報告》對全國十幾個省市近三千位中小學教師進行資訊科技水平的調查結果顯示,電腦在教師家庭的普及率為33.48010,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11%,但對電腦的利用率與上網率都很低,不到30%。調查發那電腦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我國教師資訊科技水平普遍較低,差距較大:72.48%的教師承認還處在電腦啟蒙階段,資訊科技資格考試透過率只有6.45%,86.84%的教師承認自己對電腦硬體基本沒有了解;對於資訊化教學最基本最重要的Word等文字處理、網頁製作、PowerPoint等簡單課件製作類工具,能熟練應用的分別只佔14.1%,4.43%和7.84%。以上調查結果說明目前我國教師資訊科技技能嚴重缺乏,應用資訊科技不夠普遍;不少教師只是在公開課或評審課中應用資訊科技;多數教師不瞭解也不能夠掌握和應用教學設計的原理和方法,資訊科技的應用的方法單一,主要的是用於解決教師的“教”的問題;相當多的教師不能夠掌握和應用基本的資訊科技。

  2.國外教師教育技術培訓情況:

  在國外的教育系統中,集中力量進行培訓被看作是政治機構的行為,如教育部、國家科學技術顧問委員會(NationalAdvisorsofTechnologicalSciences),“教育部教師培A中心”、“國家科學委員會”等。它們遵循從上到下具有政治官僚性質的模式。

  面對資訊科技給教育領域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各國政府對教師的資訊科技培訓都高度重視,在硬體配置、資金投人、培訓管理等方面都採取了相應的舉措來適應這種變化。

  2.1美國

  美國是世界上教育技術起步最早且發展迅速的國家。國家在教師教育技術培訓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並卓有成效,這對我國的教師教育技術培訓有重要的借鑑意義。基本舉措有:

  (1)在1996年克林頓總統提出的“教育技術行動綱領”中就對教師應具備將技術整合進課程的必要技能做出了要求。

  (2)“全國教育技術教師標準”為教師教育技術培訓提供了評價尺度。國際教育技術協會與幾個單位聯合制定的全國教育技術教師標準,確定了教師需掌握技術的內容和行為表現指標,主要包括六個面:技術操作和概念;規劃和設計學習環境和經驗;教學、學習與課程;評估和評價;生產力和專業實踐;社會的、道德的、法律的和人類問題。

  (3)教育資源公司等單位為教師教育技術培訓提供了豐富的網上教育資源。

  (4)2001年美國電信學習會議提出用於教師培訓的投資不能少於25%,即要高於軟體方面的投資。美國很多大學的多媒體中心每週有20小時幫助教師學習教育技術,使教師不斷提高教育技術應用能力。

  2.2英國

  英國政府非常重視教師的資訊通訊技術培訓,1998年9月教師培訓署(TTA)採納了有關國家政策中使用資訊通訊技術的建議,這一舉措將確保教師在未來的教學中有信心和有能力使用資訊通訊技術,新機會資金(NOF)從1998年起投資2億3千萬英鎊於教師資訊通訊技術培訓。資訊通訊技術培訓行動的主要目的提高教師在學科教學中使用資訊通訊技術的專業知識,讓他們自信地和有能力地使用資訊通訊技術工具進行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培訓將重點放在課堂教學的資訊通訊技術應用上,培訓在必要的地方將與整體資訊通訊技術技能相整合。培訓將更加側重於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用資訊通訊技術的實踐能力。教師資訊通訊技術教育主要透過兩個途徑,一是新資格教師(NQT)資訊通訊技術教育,二是在職教師資訊通訊技術培訓。當前英國的新教師教育已經將資訊通訊技術課程作為必須課程,學生必須接受相應的資訊通訊技術教育。英國的教師的培訓,採取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包括線上培訓(on-linetraining)、使用資訊通訊技術的遠端學習和書本資料相結合、面對面的培訓。

  2.3德國

  要求教師具有最新教育理論,具有技術、演算法、經濟領域中的主要理論基礎,擁有操作計算機和程式設計的能力及最新專業知識;要求他們有能力適應最新教學內容、並能開發新型教學模式。為了達到上述目的,需有計劃地對教師進行新技術教育的培訓,主要採取了以下兩個措施:

  (1)設立地方性的專供教師培訓的計算機中心,作為培訓教師的場所;

  (2)由教師進修學院組織諮詢團,對教師所碰到的間題作解答。

  2.4新加坡

  新加坡政府要求每一名教師都應該具備操作資訊科技裝置和在學生中推廣新學習策略的能力。國家教育研究院將制定有效的教師培訓計劃以確保其所有畢業生都具有基本的使用資訊科技資源進行教學的能力,這就需要該院在課程中注人資訊科技的成分,為所有受訓教師提供便利的資訊科技工具和相關資源,將他們訓練成為利用資訊科技進行教學的模範。該院還將鼓勵受訓教師購買自己的電腦。

  採取的途徑:到1999年要在每所學校形成一個由四個層次組成的隊伍。首先培養高階資訊科技講師,在計劃執行的第一階段這些講師將對第一批實驗學校進行培訓;第二階段,第一批實驗學校每校再分別負責3到4個非實驗校;最後一個階段,以此類推。而第一階段的那些高階講師則作為所有學校的顧問。這種方法可以在各學校迅速地培養資訊科技人力資源。此外,還有高階學習理論研究所、資訊科技公司、資訊科技專業人員的參與。這些參與者將與學校達成協議,為學校提供專業技術支援、提出技術上的建議,並保證學校有源源不斷的理論與實踐資源庫。該規劃成為現實以後,這些在各種型別的學校使用資訊科技的不同方法將是一筆寶貴的資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