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學生醫保基金管理的探討論文

高校大學生醫保基金管理的探討論文

  一、醫保基金支付管理

  1.發生效力的時點

  大學生一般在秋季的9月入校繳費,那麼其所繳的醫保費什麼時間生效比較適宜呢?現在有兩種做法,一是自次年1月1日開始生效,保險期間為次年的自然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另一種做法是自繳費的次月起生效,保險期間則為當年的10月開始生效(當年10月1日至次年9月30日),這兩種方式各有優劣,前者的好處是便於計算,給資料整理和錄入預留了充分的時間,不足之處在於當年有3個月的空檔期,容易出現參保者生病無處報銷的尷尬;而後者的好處在於銜接緊密,較好地保護了參保學生的利益,不足之處在於資料整理、錄入和完善醫保資訊系統的時間異常緊迫,容易出現錯誤。比較兩者的優劣,筆者認為應當採用第二種方式比較適宜,主要原因在於它消除了真空期、更好地維護了學生的參保權益,在資訊不完善和資金不到位的情況下,可以採取先行個人或學校墊資診治,然後再完善報銷手續的辦法予以彌補。由於學生參保的事與當地的醫保管理機構和財政密切相關,從充分保障學生利益的角度出發,就需要提前與他們協商,力爭早日達成一致意見,一旦學生入學就可以享受到相應的待遇,這對於學生個人和學校都是有益處的,可以避免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2.設立門診統籌基金

  目前大部分學校實行的是自我管理門診統籌基金,即當地醫保管理機構核定人數和繳費金額後,由學校將參保資金劃轉到醫保管理機構,然後醫保管理機構按照一定的標準(比如30~50元/人)劃轉到學校,成立學校門診統籌醫保基金,然後由學校參照當地居民醫保的報銷規定執行,由於款項之間劃轉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所以經辦人員要盯緊這件事,力爭款項早日到位,便於及時向學生報銷支付。

  3.門診統籌基金的使用管理

  學校自行掌管的門診統籌基金在使用過程中具有以下特性:面對的服務物件較廣且分散、報銷和支付的金額小額且零散、核算過程主要靠手工較為繁雜、需要考量基金收支平衡問題等,於是強化管理的任務就成為核心工作之一。一般實際操作中,主要採用了以下幾種使用方式:一是校醫院(衛生所)+醫保定點醫院。對於那些具有完善醫療條件的校醫院和衛生所的,主要是依靠自身的力量為學生提供醫療服務,對於不能處理的複雜情形則轉院到醫保定點醫院。在本校就診的,有兩種結算方式,一是實時結算,即按照報銷範圍和比例進行現場結算,學生只支付自己應該承擔的那一部分;另外一種則是事後報銷制,即學生先全額墊付,然後再進行報銷,採用現金或者轉賬的方式支付。兩種方式可以適用於不同的狀況,但是為了充分保障學生的就醫權益,建議儘量創造條件實現實時結算,減輕學生墊支的壓力。二是外包給簽約醫院。對於學校自身缺乏醫療衛生條件的,可以採取全部外包的`方式,即按照就近方便、醫療技術可靠等要求,與醫保定點醫院簽訂協議,當學生生病時就可以直接去簽約醫院就醫,為此,學校需要簽約不同級別醫院,以便應對高危病情、同時又儘可能地節約醫療費用。

  4.住院統籌基金管理

  按照上述基金的分配比例來看,學生的住院統籌基金可以達到165—185元/人年,可以報銷的上限一般可以維持在8—9萬元/人年,經過近幾年的實踐來看,這應當是比較充足的,剩餘額一般保持在30%—50%。住院基金的報銷制度設計遵循了醫院級別越低、報銷比例越高的原則、因此對於學生而言,也應當精打細算,根據自身的病情選擇相應級別的醫院就醫,不但可以節省整體費用,而且也減少了自付部分。住院基金的結餘額比較大,當累計結餘額達到一定比例的時候,則可以考慮提高報銷標準或者適度地向大額醫療費承擔著傾斜,不能因為因為結餘金額大而挪作他用,必須始終堅持專款專用的基本原則。

  二、基金使用效益管理

  1.經濟效益的求取

  (1)嚴格審查,嚴格按照報銷制度進行操作。在進行學生醫療費報銷時,具有缺乏成熟門診費核算軟體、工作量大、單據零散冗雜、需要區分辨別的情形多樣等特點,為此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進行詳細的稽核和計算,儘管如此,我們仍然要仔細地進行這項工作,屬於報銷範圍的,一分也不能少;相應地,不屬於報銷範圍和缺失相關證明材料、手續的,則一分也不能多給,在制度面前一律公平。開發輔助軟體以幫助提高工作效率,這是迫切需要的。面對大量的報銷資料,經辦人員急需有一種輔助報銷的軟體系統,這樣就可以減少大量的手工簡單勞動力付出,針對每一所學校的實際情況的不同,各校可以先自行開發一些實用的小軟體進行過渡,待條件成熟時可以按照區域統一起來,有了成熟的軟體,可以實現實時報銷、實時查詢,對於基金管理者和參保者來說,均可以帶來很大的益處。透過校園一卡通進行費用的發放,可以減少工作量和工作差錯,值得推廣普及。由於學生報銷的金額比較小、且人數眾多,使用現金髮放的話,則是一件非常繁瑣的工作,為此,可以與校園一卡通系統進行聯通,借用該系統進行轉賬發放,這樣就可以免除小額現金多頻次交易的弊端,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學生和管理人員均受益。

  (2)預防機制的建立和完善,包括經費的投入、疾病預防知識的普及以及硬體設施的建設。根據國際衛生組織的統計資料表明,加大預防投入可以有效地減少疾病的發生、有效減少醫療費用支出,同樣的道理,我們也應當在這一經驗引入到高校進行實踐,包括各種疾病的預防知識、投入適當而必須的硬體設施、預防藥物等等,在推進預防、防疫工作的過程中,必須動員全體學生參與,醫保基金可以適度用於這方面的開支。

  (3)倡導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包括體育鍛煉、營養膳食、正確用藥等內容。為了鼓勵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可以採取硬性考核和獎勵措施並舉的方式,引導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營養膳食、正確用藥、合理的作息時間等良好的習慣,這與上述第二點共通之處,即用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來提高身心素質、預防疾病的發生,從而減少醫療費用。在實際工作中,可以拿出部分醫保基金投入到這方面的工作之中,與其它職能部門相互配合,共同做好這方面的工作。上述第2、3項措施的有效實施,可以收到較好的效果,一般情況下可以達到1∶3的效果,即投入1個單位的預防費用,可以節省3個單位的醫療費用,更重要的是透過非藥物治療的方式保障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更具有不可同日而語的效果。

  (4)參保學生如何保障自身利益最大化?這是每一位參保學生均十分關心的核心問題之一,根據我們多年的經驗總結,給出如下建議:首先要保持健康的身心狀態,儘量透過預防少生病、不生病,這是最好的利益保障;其次,患病時首診最好選擇校醫院(衛生所),因為這裡的醫療費用十分低廉、醫師會盡最大的努力為著想和服務;第三,根據自身的病情,選擇適宜的醫院就診,儘量選擇級別較低的醫院,因為這樣總的費用和自己所要承擔的費用都比較低;第四,根據醫療費用的預判,正確選擇門診就診或者住院治療,對於費用較少的則可以考慮選擇前者,對於檢查專案較多、費用總額較大的則可以考慮選擇後者;第五,充分利用好政策中關於特殊疾病、大額醫療費的傾斜性照顧規定,及時申請、爭取到資格;第六,嚴格履行好制度規定的手續、準備好完備的證明資料和各種票據,不要因為這些小事失去了效力;第七,正確理解醫保政策、並隨時掌握相關政策的變動內容,尤其需要充分利用好對自身有效的部分。

  2.社會效益的求取

  (1)對弱勢群體的照顧。在大學校園裡,有部分因為醫療費用的重負而嚴重影響學業的正常生活的大學生,對此,醫保基金有義務為他們作出必要的付出和幫助,以體現其良好的社會效益。醫保基金管理者應當做好醫療救助基金的籌集和使用工作,首先是救助基金的籌集,這是最為關鍵的一環,要廣開思路、儘量多地開闢籌資路徑,逐步讓該基金規模不斷壯大;其次,要專款專用,公開、公正、公平地使用好該基金,讓它切實發揮出應有的效用。在醫療救助基金的建立和使用過程中,必須建立長效機制,我們不但不能因為款項籌集困難、資金額度小且雜亂、使用人數少、救濟效果不明顯等難題給阻擾了,相反,要落實專人長期做好該項工作,要儘量多地籌集資金、救濟儘量多的大學生醫療弱勢群體。當然,給予醫療弱勢群體的救助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救助基金只能起到減輕經濟負擔的作用,其它包括同學之間的相互關心、學業的補進、心理的疏解等都是必不可少的,這需要其它部門或社團同步開展。

  (2)精神健康教育的重視與大力投入。在目前這種高壓的社會環境裡生活的大學生們,呈現出了精神障礙疾病增多的現象,對此我們需要高度重視,研定必要的措施進行干預,而站在醫保基金管理者的角度來看,不僅且是生病了給予治療的經費保證,更有必要拿出一部分經費進行先期的疏解和預防。與心理諮詢中心相互聯手,普及這方面的知識,及時進行觀察、跟蹤和干預,以防累積後更大破壞力的釋放。做好這方面的工作,在保證學業的順利完成和日後在社會中健康地生活工作等兩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十分顯著的社會效益。國家為了培養國家需要的高層次人才而實施的大學生醫保制度,在呵護大學生身心健康方面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為此,我們有必要根據校內外環境變化來探索更多有益的管理方式,以確保它發揮出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