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應用型本科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初探論文

淺析應用型本科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初探論文

  論文關鍵詞:應用型本科 創新創業教育 人才培養模式

  論文摘要:文章分析了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定位和特徵,提出了其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在借鑑國內外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上,認為應用型本科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實施路徑是:爭取地方政府支援,構建校政企合理分工、良性互動的大學創新創業教育機制;利用親產業優勢,構建創新創業教育“大課堂”;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打造多種創新創業教育平臺;開闊視野,有效開展國際創新創業教育合作。

  一、國內外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分析

  1.英美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特點

  1947年,哈佛大學首次開設“新創企業管理”課程,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美國高校創業教育主要分為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兩類。課堂教學除了傳統的理論和方法教學外,還採取案例教學、模擬教學、專案教學、講座、公司考察、自由討論、個別輔導等。課外活動則主要包括:(1)創業計劃競賽,指創業者就某一項具有市場前景的產品或服務,向風險投資家遊說以取得投資的商業計劃書。(2)“合作計劃”專案,指高校與公司、非盈利機構、政府機關等合作,定期參加一定階段的工作實踐。(3)大學裡的“孵化器”,為學生提供辦公場地,裝置和創業輔導等。(4)創業論壇,成功的創業家與學生座談交流,使學生了解他們在創業過程中的創業經驗、創業理念,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美國高校創業教育課程可分為創業意識類、知識類、能力素質類、實務操作類,課程實施逐步深入,從入門到意識,再到技能,最後到熱情。

  英國政府明確提出高校創業人才培養的根本目標在於在全社會形成一個激發創業、鼓勵創新和獎勵成功的文化,而不僅僅是為即將要建立企業的學生實施教育和培訓。1987年英國政府發起了“高等教育創業計劃”,旨在培養大學生創業能力,此後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1)政府資助在學生創業能力和企業家精神培養方面表現優異的高校。(2)為扶持青年創業,政府提出了多種計劃和基金,針對青年特點提供債券式的創業啟動金。(3)校外力量包括政府都十分關注創業人才培養活動,為學校提供專案、經費和研究等方面的支援。

  英國高校在長期實踐中,形成了“創業意識”、“創業通識”、“創業職業”三個層次的創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創業意識”旨在培育學生創業精神和意識,形成尊重創業的社會文化。“創業通識”旨在培養學生的企業家思維習慣,學會以企業家的視角來看待問題。“創業職業”側重於開辦企業、發展壯大企業等企業經營管理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成就有創業潛質的學生,助其成為未來的創業者或企業家[1]。

  國外的創業教育具有以下特點:(1)開發系列完備的創業課程。到2005年,在美國2000多所高校中,大約有1600所大學開設了2200多門關於創業的課程。這些課程涵蓋了創業構思、企業融資、企業設立、企業管理的方方面面。(2)依靠堅實的學術研究成果。國外高校十分專注於創業研究和教學,甚至將該類教育作為學校的競爭優勢來培養,不少學校將商科學生必修的“管理學”直接改為“創業管理學”。許多大學還開設創業學或創業研究專業,成立專門的'創業教育中心和研究會等。同時還擁有大量的創業學術期刊,鞏固了在創業學研究領域的領先地位。(3)重視學生的模擬體驗教育。國外創業教育的途徑多種多樣,有創業計劃書的撰寫、案例分析、演講、與有實務經驗的創業家座談、計算機模擬等,十分注重學生感性體驗的獲得[2]。

  2.國內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實踐

  從我國創業教育實踐看,有三種創業教育模式:一是以中國人民大學為代表,強調創業教育“重在培養學生創業意識,構建創業所需知識結構,完善學生的綜合素質”,將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結合起來開展創業教育。二是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為代表,以提高學生創業知識、創業技能為重點。其特點是商業化運作,建立大學生創業園,併為學生提供資金資助和諮詢服務。三是以上海交通大學為代表,以創新為核心的創業教育,在專業知識傳授過程中注重學生基本素質的培養,同時為學生提供創業所需資金和必要的技術諮詢。

  廈門理工學院高度重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成立了創新創業園區,2010年獲批教育部、科技部高校畢業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和廈門市創業孵化基地稱號。對學生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提高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都起到很好的作用,學校的主要做法是:

  (1)積極與國外高校開展專案合作,與英國中蘭開夏大學開展“就業能力與創業精神研究”專案。獲得由英國前首相布萊爾發起的“首相倡議計劃”資助。與日本佐世保高專合作的“透過日中交流培養有實踐經驗的年輕技術者”專案獲得日本文部省資助等。 (2)有效整合校內外資源。由企業家導師授課、以創業精神為主要內容的課程已納入教學計劃。2009級以後的本科生都必須取得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2個學分方能獲得學位。聯合廈門明翰電氣、東林電子、建霖工業等企業開辦創新創業實驗班,聯合設計培養方案、選派師資、實施招生計劃、參與培養過程、推動就業與創業等,實驗班深受學生歡迎。成立福建省內高校首個“創新創業教研室”,跨系的教研室共有教師42名,師資涵蓋創新創業教育的各個環節。

  (3)打造創業專案體驗與孵化平臺。園區現有29個大學生創業團隊進行創業體驗。園區為其提供場地和3000元到2萬元不等的創業啟動金,並配備一對一的企業家導師定期進行指導。選擇一些相對成熟的專案進行孵化,2009、2010年分別提供了20萬元和35萬元的種子基金。

  (4)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熱情。以學生為主導開展“夢想工場”、專案展會及淘寶市集等主題活動。與廈門大學、集美大學等大學的學生互動交流創業經驗,聯合申報創業專案和參與創業計劃競賽。

  總之,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正在發生可喜的轉變:從名牌大學試點到應用型本科高校再到普通高職院校,從面向有創業意向的學生到全體學生,從創業知識的傳授到創新素養的培養,從特定環境下的指導到日常教育各個環節。

  二、應用型本科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實施路徑

  創新是大學的靈魂,創業是大學的社會責任。應用型本科與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關係密切,與產業關係親近。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中要處理好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關係,從學校所處區域的實際出發,探索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開放性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

  (1)爭取地方政府支援,構建校政企合理分工、良性互動的大學創新創業教育機制。政府應加大力度建設創新創業培訓和支援系統,彌補高校教育力量和資金的不足。政府在工商註冊、資金扶持、稅收減免、辦公用房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政府要推進大學生創業園建設,為大學生提供創業實踐平臺。企業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擔任創業導師,參與創業指導和服務。高校應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發揮所有課程和實踐環節的作用。

  (2)利用親產業優勢,建立創新創業教育“大課堂”。把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校內教學與校外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從創造性意識、精神、人格、知識和能力等方面合理安排課程教學。與企業合作開展實習實訓基地建設,讓學生實地瞭解企業的管理和運作,瞭解行業的贏利模式,瞭解創業所需的各種知識和技能。建立企業導師制,讓有創業經驗、管理經驗的企業導師參與創業專案指導和培訓。與企業合作,實際參與企業的產品研發、管理創新、市場拓展等。

  (3)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打造多種創新創業教育平臺。組織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專案,讓學生了解企業、行業和地區的特點和發展趨勢,提升學生調查分析、歸納推理、知識創新等方面的能力。企業導師參與商業計劃書的指導,使得創業計劃更加貼近市場、貼近企業實際執行。選擇優秀專案給予資金資助,讓學生創業團隊真正進行實際運作,獲得創業體驗。對於可以商業化的專案,聯合企業、政府給予支援,形成學生創業的品牌。

  (4)開闊視野,有效開展國際創新創業教育合作。在學術研究、課程開發和教材出版等方面進行國際合作,提高我國創新創業教育水平;參與國際創新創業計劃競賽,透過競賽,讓學生、老師與國外高校多交流溝通,感受不同國家的創新創業文化,取長補短;與跨國公司合作,就企業關心的技術研發、產品開發、市場和品牌拓展等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春虎.英國高校創業人才培養的實踐及借鑑[J].中國高校科技與產業化,2010(7):58-59.

  [2]周波,程豔.中外創業教育的歷史回顧及其發展趨勢[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0(6):56-58.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