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創業教育服務體系中的主體角色定位研究論文

對於創業教育服務體系中的主體角色定位研究論文

  [論文摘要]隨著大學生創業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重視,創業教育服務活動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高校、政府有關部門和社會力量應當在創業教育服務中共同發揮作用。文章就這三方在創業教育服務中的角色定位和各自應承擔的具體職責展開了論述。

  [論文關鍵詞]創業教育創業教育服務功能定位

  將創業教育納入高等教育的教學體系當中進而推動大學生創業,成為拓寬就業途徑、提高大學畢業生就業率的有效渠道。但大學生創業教育絕不應當僅僅是高校一方主體的任務,大學生在產生創業意願後或者是開始有了初步的創業行動之後,所涉及的技能培訓、知識輔導和實踐等各個環節,應當由政府、高校和社會綜合協調、共同實施。

  一、國內創業教育的發展現狀及相關概念界定

  創業教育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是在20世紀80年代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次提出的,它指的是透過開發和提高學生創業基本素質和創業能力的教育,使學生具備從事創業實踐活動所必需的知識、能力及心理品質,被稱為“未來的人應掌握的‘第三本教育護照”’。與國外相比,我國的創業教育起步較晚,最早始於清華大學舉辦的創業計劃競賽,1999年教育部發布的《面向二十一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提出了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概念。隨著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9所院校開展了創業教育試點,創業教育開始受到國內學者的積極關注。經過了十餘年的發展,從當前我國高校的創業教育活動開展水平來看,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初步建立,創業師資隊伍初具規模,對創業教育的研究也在不斷深入。

  相對於創業教育而言,創業教育服務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在高等教育領域內,創業教育服務被界定為創業教育的進一步延伸,它是針對接受創業教育之後有了一定基礎的創業構思或者有了初步創業行動的大學生進行的,包括政策法律、工商稅務、生產營銷、經營管理、企業文化等內容在內的支援和幫助活動。高等院校是開展創業教育服務的最主要力量,政府機構和企業等社會力量則是創業教育服務重要的參與者。高校、政府相關部門、社會力量應當圍繞知識傳授、技能培訓、資金支援、法律維權等眾多方面準確自我定位,明確自身職能,建立一系列相關的規章和制度,逐步形成一套完善的支援大學生創業的政策法規體系和社會支撐體系。

  二、高校在創業教育服務中的角色定位和職能承擔

  高校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學科優勢,是創業教育活動中當之無愧的主導力量。一方面,高校教師作為教育任務的直接承擔者,具備熟悉青年學生的心理特點,瞭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和個體意願等先天優勢。高校可以利用其在科技、管理、法律、營銷等方面的學科優勢,為學生從事創業活動提供知識儲備和技能培訓。另一方面,高校自身也存在著缺乏創業實踐經驗、經費不足、創業課程體系不完善、創業實踐環節形式單一等問題,且諸多因素受困於高校自身性質和體制因素無法完全解決。因此,高校在創業教育服務環節必須依靠政府有關部門和社會力量的大力支援和有效配合才能真正發揮主導作用。在創業教育服務環節,高校應當承擔以下主要職能:

  第一,轉變教育理念,構建合理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創業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創辦幾所盈利的企業和培養幾個成功的企業家,而是在於透過知識的系統傳授和技能的模擬訓練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因此,高校應當加強自身的組織和制度建設,科學整合現有的學科資源,將創業教育納入到高等教育的綜合教學體系中,積極引進和借鑑歐美教育發達國家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系統地開設創業教育課程。要注重創業教育課程設定的學科綜合性和實踐運用性,在專業基礎上突出與創業密切相關的科技、金融、財務、人事、市場、法律等領域,形成專業課程與創業課程相結合、理論學習和實務操作相統一的課程結構,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全面提升學生的職業素質。

  第二,最佳化配置教學資源,加強創業教育服務師資力量建設。教師的水平和素質直接決定了教學的效果和學生的發展狀況,創業指導教師不僅僅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業意識,更重要的是在學生產生創業意願、開始初步的創業行為之後,為其提供工商稅務、政策法規等方面的綜合知識,傳授涉及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營銷策劃、企業文化構建等涉及企業運營方面的實際操作技能,這就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企業管理技能和創業實踐經驗。高校可以選派教師到生產或銷售企業一線進行掛職鍛鍊,鼓勵青年教師投身創業實踐,在實戰中積累創業經驗;同時應加大對社會資源的充分利用,透過多種渠道引進和聘任具備豐富企業管理經驗的企業家、創業者和技術專家參與到創業教育服務當中,利用其豐富的企業管理實務經驗彌補自身師資在創業實踐上的不足,滿足創業教育對管理類、營銷類、法律類等多層次人才的需求。

  第三,廣泛開展創業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素養和創業技能。創業教育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指導教師應當將理論教學和實習實訓有機結合,將校園文化活動和企業經營活動協調統一,拓寬學生的知識體系,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營造濃厚的.創業校園文化氛圍。高校可透過舉辦創業計劃競賽、創業模擬訓練、邀請企業家定期舉辦創業講座等校內實踐活動拉近學生與社會的距離;同時將社會實踐作為創業教育的大課堂,透過企業實習、假期實踐、參與社會中介機構舉辦的企業經營技能培訓等方式鼓勵學生走向社會,增強學生的職業經驗,提高其動手操作能力。

  三、政府在創業教育服務中的角色定位和職能承擔

  近年來,政府的勞動就業部門和教育部門出臺了一些優惠、鼓勵政策支援大學生創業,團中央和教育部還設立了創業專項經費。但是由於整個社會過於注重創業的成敗得失,缺乏鼓勵嘗試、寬容失敗的長遠目光,尚未形成能夠促進學生創業的輿論環境,部分政策在制定時缺乏實踐依據,在執行時受到地方實際狀況的影響,單純依靠行政手段推動難以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政府與高校之間不應當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而應當是服務主體與服務物件之間的合作關係,政府在創業教育服務中的角色也不能僅僅侷限於宏觀政策的制定者,而應當定位於創業環境的營造者、政策的制定和推動者、社會資本進入創業教育領域的引導者和創業服務保障的直接提供者。

  從宏觀層面,政府相關部門應當透過政策制定和執行監督,營造有利於大學生創業的社會大環境。要強化政府在宣傳導向和政策法規制定方面的職責,建立較為完善的大學生創業幫扶機制,降低創業企業的准入門檻,擴大市場的准入範圍,面向創業企業實施簡化設立流程、稅費減免和提供小額、低息或無息貸款的優惠政策,不斷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在人事檔案管理、社會保險等方面提供便利以解決創業大學生的後顧之憂。要進一步加強在社會中的宣傳和引導,帶動形成人人關注大學生創業,對創業鼓勵支援、對失敗寬容諒解的良好的外部環境。

  從微觀層面,政府勞動就業部門要採取措施引導、推動社會力量進入創業教育服務領域,同時在產學研過程中提供直接服務。資本市場的逐利性使得企業等社會資本在面對創業失敗的高風險時往往持觀望態度,政府應在高校和社會力量間建立聯絡,引導社會資本進入創業投資融資、高薪技術創新、中小企業經營管理、經理人培訓等創業教育的具體服務保障領域。可以借鑑歐美等國的具體模式,按照區域設立專門的創業教育研究推動機構和科技成果轉化中介機構,引導社會資本推動校園創業教育科技園區即創業孵化器的建設和發展,在師資建設、資金支援、法律援助、市場諮詢等方面發揮組織協調作用。

  四、社會力量在創業教育服務中的角色定位和職能承擔

  從國內大學生創業的發展現狀來看,創業教育的服務保障工作基本是在政府的政策推動下由高校獨立承擔,以企業為代表的社會力量在參與程度和參與方式上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著較大的差距。社會力量和高校之間缺乏交流,高校在教師創業實踐培訓和小型企業育成、孵化等最需要社會力量介入的環節無法獲得足夠的支援。相對於國外的風險投資在創業專案形成之初即開始介入,國內的風險投資對大學生創業的關注程度小,很多創業計劃大賽的獲獎專案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實際操作效果不佳的問題,創業比賽的成功並不等於創業成功,投資往往面臨著較大風險,企業的參與熱情不高。從國外的做法和經驗來看,社會力量應當是創業教育服務的重要力量,在創業者培訓、資金支援、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承擔了重要的職能。

  第一,利用企業在經營、管理上的優勢對大學生創業者進行培訓。要支援企業以積極的姿態進入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領域,向高校及時反饋社會對人才培養的具體需求,聯合高校共同設計創業型人才的培養和實施方案,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實習基地和實習崗位,積極參與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的組織和評審,在學生模擬創業和企業管理實務等環節提供指導和幫助,鼓勵社會專業培訓機構介入大學生職業經理人培訓領域,為大學生創業者的成長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第二,拓寬社會融資渠道,建設完善的創業教育融資體系。創業教育的資金來源除了國家的專項撥款和高校的自我籌措,更需要風險投資等社會資本的介入。經濟效益最大化一向是企業追求的根本目標,但在經營中單純以經濟效益為導向往往帶來急功近利、人才儲備缺乏、企業價值文化缺失等缺陷。創業教育以培養受教者的開拓意識和進取精神為目標,其核心是創新意識的增強和創新能力的提高,恰好能為企業源源不斷地獲得高素質人才提供保障,要引導企業從社會趨勢和自身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待大學生創業。在融資方式方面,可參照美國矽谷銀行的模式在高新技術開發區允許民間資本設立金融機構,促使民間資本積極介入創新投資領域,積極開拓天使基金、校友捐助、社會公益基金等多種融資渠道,提高中小企業創業的外源性融資水平,最佳化創業投資結構,完善創業融資資本市場體系,建立起有利於大學生創業的成熟的投資、融資體系。

  第三,加強大學生創業基地和創業科技孵化器的建設,聚集社會資本,形成創業叢集效應。創業孵化服務工作是創業教育體系中的最後一個環節同時也是最重要的環節,科技成果轉化、對市場準確定位和企業經營管理等方面往往是大學生創業者所面臨的最普遍的困難,這就需要社會力量給予中小企業孵化以必要的幫助。創業基地和科技園區可以透過提供辦公場所、聯合創投企業設立種子基金、建設公共服務平臺、聚集社會資源搭建服務網路等方式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必要的幫助,各服務機構之間建立必要的聯絡,透過叢集效應降低創業風險,提高創業成功率,從而帶動整個社會形成創業教育服務保障的一體化網路。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