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語文課程理念的創新與教師角色的轉換論文

試論語文課程理念的創新與教師角色的轉換論文

  論文關鍵詞:語文課程理念創新教師角色轉換

  論文摘要:語文課程理念的一系列重要更新,熱切呼喚著教師角色相應做出深刻的轉換。這種轉換是教師伴隨著中國基礎教育改革的實質性推進和現代語文課程的新成長而發生的,是教師面向教育未來的發展性建構。這就需要首先理性地審視和反思語文教師的傳統角色,使之逐步從所謂傳道授業解感之權威向與新課程同步成熟的“平等者中的首席”作根本位移。換言之,語文教師要在新的課程環境下重新塑造自己並界定角色職能。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經過多年廣泛論證和反覆實驗,終於出臺。這一指導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領性檔案,集中體現了課程理念的創新,以提高國民素質為宗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綱要》對課程改革的目標、課程結構、課程的標準、課程的評價、課程的管理、課程改革的組織與實施、教學過程、教材的開發與管理、教師的培養與培訓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標準。

  新課程標準是語文教學的指導性檔案,熟悉新課程標準應當是語文教學的前置條件,每個語文教師都要認真學習領會,並自始至終予以貫徹落實。同時,要搞好新教材通研,熟悉新教材,用好新教材,以達到語文課程理念的創新。

  隨著新課程的深入推廣實施,語文教師在教育舞臺上的歷史定位發生變遷,語文教師將與新課程同行,以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為基礎重新建立新的教學方式,成為一名開放型教師,實現語文教育的價值。新課程向廣大語文老師提出了新的思考、新的挑戰,所以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的角色的轉換很有必要。

  一、切實轉變教育觀念,具備先進、明晰的教學思想

  新一輪課程改革成功的關鍵在於教師教育觀念的轉換,而教師教育觀念的轉換,主要在於如何看待學生主體地位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隨著學習化社會的到來,語文教師不再是知識的佔有者和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良好語文習慣的培養者、資訊的提供者、意義的建構者、學習的幫助者。傳統教學觀念必須隨時代的發展而更新。

  作為開放型教師必須擁有反映時代要求、體現教改方向的先進教學思想:即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在語文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鼓勵並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發展;對學生進行文學基本素養的綜合性訓練;營造民主、和諧、真誠和溫馨的心理氛圍;展現教學過程的魅力,建立新型的師生情感關係。

  要實現學生的自主發展,就得在教學中切實轉變過去的一些做法,如重知識輕情感,重教書輕育人,重理解輕感悟。要創設民主和諧師生合作的課堂教學情境,把教學當作教與學二者的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以達到共同提高。在這個過程中師生雙方學會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作為教師要在教學中始終充滿真情、激情,讓自己的一切活動都能真正地為學生服務。

  語文教師的角色轉換主要體現在語文教師是創新語文課程的參與者、開發者。在傳統的觀念中,語文課程是語文教育教學的方向或目標,是由國家制定,因而具有一定的強制性、統一性。語文老師的任務是忠實而有效地傳授課程知識,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的成績達到考試要求。這樣,語文這個本應最富有靈氣、活力的課程走向了封閉、僵化,走向了難、繁、偏、舊。傳統的語文教學是整齊劃一的:統一的教材、統一的教參、統一的內容、統一的考試、統一的標準答案。這樣使語文老師喪失了自己的獨立性、創造性。也使學生的語文學習走向了死衚衕,失去了學習語文的興趣。這是語文教學的莫大悲哀。因此,語文教學和語文教師的角色到了非改不可的情況。

  語文教學的創新由“專制”走向民主,由“統一”走向了多樣,語文課程不再是“課本課程”,不再是特定知識的載體,而成為教師和學生共同探求新知識的過程。老師和學生是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併成為相互作用的主體,教師就是課程之一,是課程的主體,是課程的參與者、開發者。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統一,其實質是師生的互動。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學生之問的互動過程。傳統的教學普遍存在“教師中心”的現象,教師有絕對的權威,師生之問是領導與被領導、命令與服從的關係。文章的理解、語段的分析、語言的揣摩、文章感情的把握都以老師的答案為標準,更有甚者,作文都是按老師設計的套路模式。學生沒有自己的思考,沒有自己的創造,這樣的語文教學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剝奪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摧殘了學生的自信心。語文教師成為語文教學的主宰。語言課程創新要求透過師生的互動,形成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師生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從而教學相長,形成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二、語文教師要完善自身知識結構,具備駕馭教材的能力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語言文學精妙傳神。語文肩負著傳承文明、傳播文化的`神聖使命,語文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較高的文學品位。但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對語文的興趣並不大,甚至有點討厭語文。這裡有教育觀念的原因,更與我們語文老師自己的知識結構不夠完善有關。

  語言課程涉及的專業知識面極廣,涉及古今中外,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市井風俗。作為語文老師,要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博學多才的“雜家”,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關注我們生活裡的熱點、焦點,尋找能引起學生心靈共勉的切人點,把生活的源頭活水引進課堂,才能使學生心田永遠流淌著汩汩清泉。 創新語文課程理念的過程中,教師角色的轉換還需要有鑽研精神。因為當課程由“專制”走向民主,由封閉走向開放,由專家研製走向教師開發,由學科內容走向學生經驗的時候,課程就不只是“課本課程”,而更是“體驗課程”。這意味著,課程的內容和意義在本質上並不是所有人都相同的。在研究教材時要有創新,不要只看教參,要以自我研究為主,選準角度,突出新意,“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東西”,體現自己獨到的看法。對給定的內容不斷進行變革與創新,使其不斷轉化為“自己的課程”。鑽研教材時要挖掘教材的內涵和語言特色,使教材的思路成為教師的教路和學生的學路,使課程變成一種動態的、生長性的“生態系統”和完整文化。處理教材時要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與訓練目標,大膽取捨,合理地使用教材,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三、富有探索實踐精神,具有創新精神及創造性教學能力

  創新語文課程理念的過程中,首先,創新精神是語文教師角色轉換中重要的因素。教師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創造性。教師要積極探索,大膽實踐,以自己的個人魅力去影響學生創造的積極性,對學生形成無形而強有力的精神召喚。其次,應該充分地瞭解和信任學生。相信“處處是創造之處,時時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相信學生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充分挖掘潛能,開展創造性教學。再次,應該不斷提升自己。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科學技術的“裂變效應”將會導致知識以更快速度更新。師生之問不再是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關係,教師應成為一潭活水,應該永遠新鮮、充沛而不枯竭的創造之源。

  課程創新將教師的自由空問擴大了,教師對教材有了自己的處理和開發的權力,可以根據學生髮展的需要,採用自己認為比較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過去是教教材,現在是用教材教。要求教師具備對教材的甄別、選擇、重組、改造、開發能力。

  課程創新要求教學追求三個維度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和諧統一,教學目標的開放性給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目標採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但自由不等於散亂,開放不等於無序。教師在創新課程的實施中,必須具有與之相適應的教學能力。如體驗學習,教師就必須具有預計、判斷學生學習心理發展的能力等等。

  過去,我們教書只知道教知識技能,只在認知領域裡面進行探索,而今天還要發展學生的情感,於是,怎樣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怎麼調動學生的學習能動性,怎麼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便成了教師需要研究的新的領域。首先,營造積極的心理氛圍。教師的首要任務是營造一個寬鬆愉悅的成長環境,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讓學生在平等、尊重、信任和理解中受到激勵和鼓舞。其次,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再次,發現、尋找、蒐集和利用學習資源。

  總之,在創新語文課程理念的過程中,教師不再過於注重學科知識的傳授與應試,而是著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修改發展。從教師教學的角色轉變來看,教師由“權威者”轉為“學習的引導者、學生的合作者、高階的支持者”,學生也由“配角”真正走向了“主角”地位。從教師的教學過程來看,不再是課程傳遞與接受的過程,而是課程創新與開發的過程,更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它要求教師不僅關注自身的教,更重要的是關注和引導學生的學。面對教師角色的變化和教師過程的巨大變化,教師的專業發展面臨著難得的挑戰和機遇。語文教師要在創新語文課程理念的過程中,透過不斷地學習知識、更新知識、掌握知識,最佳化知識結構,提高專業道德水平和專業發展能力,以適應創新語文課程理念下新型語文教師角色的需要。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