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高校武術教學模式重構的啟示論文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高校武術教學模式重構的啟示論文

  關鍵詞:建構主義 學習理論 高校 武術教學模式 重構

  摘要:武術是中華民族傳統體育專案,是普通高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採用文獻分析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借鑑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及深刻反思傳統武術教學模式的缺陷,總結出了問題探究、情境陶冶、自主學習三種武術教學模式,並進一步闡述了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高校武術教學模式重構的啟示。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我國傳統武術教學模式的博弈

  1.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精神內涵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倡導者是美國學者傑夫裡·舒爾曼,他認為學習者是學習的中心,是資訊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學習的生成過程是學生以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其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主動建構新知識的過程。這一學習過程具有主動性、社會性和情景性的特點川。它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起組織者、幫助者、引導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協作、對話、意義建構等現實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能夠有效地建構所學知識的目的。

  我們倡導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觀點來進行以學生為主體的武術教學模式的重構,是因為武術融合了中國古代哲學、倫理學、宗教學、兵學、醫學、藝術等多種知識門類,內容博大精深,形式豐富多彩,運動器械種類多,運動套路數量多,動作路線變化多,動作蘊涵的人文精神因素多,具有健身、防身、娛樂、觀賞、交流等多種功能和價值。這些與眾不同的特點正符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所倡導的情境設計、嘗試協作、會話交流、意義構建等理想教學情境的設定,因此,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不僅對武術教學模式的重構具有理論指導意義,而且具有較強的實踐操作價值。

  1.2高等學校傳統武術教學模式的缺陷分析

  1.2.1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武術教師在多年的教育實踐中都會不自覺地形成一種體現自己特徵的教學模式,這些經驗性的東西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但卻容易忽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這種在教師主導下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給學生帶來了負面的影響,限制了學生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的發展,失去了對武術學習的興趣和激情,不可能達到武術教學所要求的各種教育目標。同時,這種片面強調教師主導作用的思想,也會使部分教師養成不思創新,不求進取,自我感覺良好的不良習慣。

  1.2.2注重技術學習,忽略良好習慣的養成

  高校武術教學往往以技術學習為主,常常是一套拳、一套器械、加上理論成績就可作為考核學生的標準,極易造成學生盲目追求考核專案的成績,而忽略應該根據自身發育特點進行體育運動和鍛鍊。學生只知道自己某個專案的成績,並不知道自己身體健康總體狀況如何,以至造成被動、消極參與武術的學習與訓練,不能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

  1.2.3注重統一標準,忽略學生間的個體差異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面向全體學生,採用單一的以教師講解示範、學生模仿練習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施教,使所有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和執行老師的安排,而不能針對自身條件和興趣特長制定鍛鍊計劃和進行自主學習,無法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

  2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武術教學模式重構

  教學模式是教師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指導下,依據教學規律,創造教學環境,為實現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學習所採用的教學範型或過程。透過領會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精髓,並結合武術學科的特殊性,以科學的態度加以總結,形成了如下三種行之有效的武術教學模式。

  2.1自主學習模式

  自主學習模式是依據武術技能的形成,需要學生不斷練習、反覆體驗的特點,在教師科學指導下,透過學生能動的創造性學習和練習活動,實現自主性發展的教學模式。其教學的基本程式是:自主探索—研究討論—練習反饋—體驗成功。在武術教學中,教師講解和示範基本技術動作後,學生在動眼、動腦中獲取豐富的運動表象,為進行意義構建和自主探索提供必不可少的素材。學生透過自主嘗試、小組合作交流、組際間的交流與競爭,對武術技術動作進行思維加工,以獲得相應的理論知識和運動技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將學過的基本動作進行重新組合,使學生在協作中準確掌握和熟練運用,學生不僅學會了自主學習的方法,增強了對體育運動的熱愛和自信,更能從中體驗運動的快樂和成功的自豪,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和願望,造就出高素質的自主學習者。   2.2問題探究模式

  問題探究模式是指教師引導學生從武術學科的特點和現實生活情境中選取探究主題,以問題解決為中心,注重學生的獨立活動,透過使學生主動探究問題、驗證假設,去獲取知識、技能,不斷提高思維能力、運動技能和創新精神的教學模式。其教學的基本程式是:提出問題—形成假設—互動探究—促進發展。在武術教學中要鼓勵學生提出與教學訓練有關的問題,並形成假設。學生根據假設和猜想而進行具體練習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喚醒學生探究的內驅力,鼓勵學生另闢蹊徑。同時,促進學生在認知、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幾個領域的發展,使學生原有知識和技能得到自由拓展、重組和昇華,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情感,啟用學生的思維和創新意識,達到自主進行意義建構的目的。

  2.3情境陶冶模式

  情境陶冶模式是指在武術教學中,教師依循教材內容的內在關係,結合學生的認知需要,透過創設具有知識性、科學性、實踐性和探索性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這種類似真實環境中去感受、去體驗、去領悟,不斷激發起新的學習動機,從而以高漲的情緒投人學習,培養學生的交往、合作、競爭和創新能力的.教學模式。其教學的基本程式是:創設情境—組織會話—明確結論—擴充套件推理。在教學中,要為學生創設各種自然情境,幫助找到新舊知識的最佳結合點,促使學生學習的正向遷移。從各種情境中啟發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層次分析問題,拓寬分析、解決問題的渠道,透過不同觀點的交鋒、整合、補充、修正,加深每個學生對當前問題的理解,使學生的認知結構進一步明確、具體、深化。武術知識和技能的獲得不能僅僅停留在“學會”的基礎上,而應達到對該知識和技能所反映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該事物與其它事物之間內在聯絡的深刻理解,即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3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高校武術教學模式重構的啟示

  3.1正確處理繼承與創新的關係是武術教學模式重構的前提

  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重構武術教學模式具有許多優點,但這並不意味著對傳統武術教學方式方法的徹底摒棄。對武術教學模式進行新的構建時,一定要正確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係,不僅要吸納眾家之長,更要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相契合,考慮到本學校實際教學條件和現有設施,充分發揮教師自身的教學特點和優勢,準確把握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在教學實踐中對武術教學模式進行科學的選擇、組合、最佳化和超越,使武術教學永遠充滿著活力。

  3.2把握武術教學的特點是武術教學模式重構的關鍵

  武術是中華民族傳統體育中最具有民族代表性的專案,它集中反映了我們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是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具有所有體育專案都具備的強身健體的特點,還具有注重內外兼修、道德教化的功能。古諺講“未曾學藝先學禮,未曾習武先習德”。在武術教學中不僅僅要學生學會幾個套路、幾種拳法,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領悟武術的內涵,如武術倫理、武術哲理、武術文藝、武術醫學等,使武術情結深深紮根在學生心中。因此,在重構武術教學模式時,更應充分利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情境設計、協作教學、嘗試完成、會話交流等形式,不斷總結出科學實效的武術教學模式。

  3.3提高運用網路技術的水平是武術教學模式重構的保障

  置身於資訊社會和高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人類學習的內涵和外延得到充分的擴充套件,學習的方式已由被動的接受式學習轉向主動的探索性學習和研究性學習閉,而網路技術的發展無疑為教師教學方式和教學模式的改革提供了物質保障,同時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這就要求武術教師必須熟練掌握網路教學的常用技能,學會利用網上豐富的資源為教學實踐服務,並透過創設圖、文、聲並茂、形象直觀的互動式學習環境,為武術教學模式的重構與最佳化提供廣闊空間。

  總之,隨著知識經濟和資訊社會的到來,教育發展呈現出“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趨勢。在武術教學模式改革中,要特別注重傳統文化的繼承、發揚和創新,重視學生個性發展以及對社會和環境變化適應能力的培養,既尊重傳統,又大膽超越,不斷探索出更好的武術教學模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