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建構主義的高職課程設計教學研究論文

基於建構主義的高職課程設計教學研究論文

  摘要:建構主義理論被引入到教育技術領域,並逐漸用於指導教育實踐,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人才的培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尤其對高職的教學改革更具指導意義。本文主要對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高職衝壓模具課程設計的實施過程,學生的知識建構過程和教學效果的評價進行研究。

  關鍵詞:建構主義;高職;課程設計;教學效果

  建構主義是認知主義的進一步發展,它從新的認識論角度出發,在知識觀、學習觀、教學觀和師生觀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觀念和見解,在國內外教育教學領域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併成為我國教育教學改革的理論基石之一,它對高職的教學改革所起的作用引起人們極大的關注。高職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特殊領域,它的培養目標和生源都決定它的教學過程實施和教學效果的評價的特殊性,在建構主義的理論模式指導下,研究高職教學過程設計和教學效果評價對高職教學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文介紹建構主義的理論在高職教育中應用的重要性,並對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高職衝壓模具課程設計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評價進行研究。

  一、建構主義理論在高職教育中應用的重要性

  (一)建構主義理論的概述

  建構主義的學習觀認為: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地建構內部心理的過程,這個學習過程同時包括兩個方面的建構。建構主義古寧漢認為:“學習是建構內在的心理表徵的過程,學習者並不是把知識從外界搬到記憶中,而是以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透過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建構新的理解”,也就是說,學習要建構關於事物極其過程的表徵,但它並不是外界的直接翻版,而是透過已有的認知結構對新資訊進行加工而建成的。在這個加工過程中,每個學習者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經驗系統為基礎對新的資訊進行編碼,建構自己的瞭解,同時原有知識由於新經驗的介入而發生調整和改變,因此,學習並不是簡單的資訊積累,它包含由於新舊經驗的衝突而引發的觀念轉變和結構重組,學習過程是新舊經驗反覆的雙向的相互作用過程。由此可以推出,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學習者不是被動地吸收資訊,而是主動地建構資訊,這裡的建構一方面是對新資訊的意義的建構,另一方面也包含對原有經驗的改組或重組。

  建構主義教學觀認為:教師不是知識的呈現者,而是引導學生豐富和調整自己的理解。學習者對問題的理解的差異性,在學習者的共同體中恰好構成了一種寶貴的學習資源,所以合作學習受到建構主義者的廣泛重視。

  (二)高職教育特點

  高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特殊領域,它屬於“高階的知識獲得”及“專家知識獲得”階段,一方面是使學生獲得必備的知識能力,另一方面則是要使學生獲得一定專業技能,讓學生在被動學習知識技能的同時,主動把這些知識資訊重新加工、創新,從而形成自己專業技能。另外,高職學生錄取的分數較低,對文化理論知識的學習興趣不濃,自主學習的能力較差,由此可知,高職教育教學改革重點就在於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透過在科學的教學模式下主動建構知識,對獲取的知識資訊進行加工、創新,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

  (三)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高職教學改革

  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教學模式應倡導“教師指導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這就要求學生的學習必須有情境、協作、交流和意義建構幾個過程,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這種教學模式實施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經驗、個性差異、興趣、動機等特點,安排恰當的情境,使學生在課堂上獲得的理論知識與自己的情感、信念和價值觀等融會貫通,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和創造的思想。教師所扮演的是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學生在教師創設靈活的學習情境下,在自己經驗的基礎上主動參與、調查研究、探索鑽研、進行知識的建構。這種教學模式正是高職教學改革所要,建構主義理論對高職教育教學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二、基於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衝壓模具課程設計》教學設計研究

  《衝壓模具課程設計》是在學完《衝壓工藝與冷衝壓模具設計》課程後進行的實訓課程,本課程的直接目標是設計一副衝壓模具,包括模具的總裝圖、零件圖,要求設計正確、合理,所繪圖紙符合製圖要求,設計中有一定的創新。實際上是透過設計,讓學生在一定情境中,進行協作、討論、完成衝壓模具設計知識的建構,它將對《機械製圖》、《模具材料與熱處理》、《公差與配合》、《機械基礎》等知識進行重新加工、創新,建構自己設計衝壓模具的知識體系,從而掌握衝壓模具的設計方法、程式、瞭解設計過程中的注意點。以下是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對《衝壓模具課程設計》進行的教學改革實踐的研究。

  (一)確定課程設計的任務

  衝壓模具的設計最簡單的是單工序模設計,而多工序的複合模的設計和級進模的'設計都比較複雜,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能讓學生實現從簡單模具設計的知識建構到複雜模具設計的知識建構的認知過程,為此在確定學生衝壓模具的課程設計任務時選擇兩個工序以上的模具設計,並根據此要求擬定與一定工程背景相類似的設計任務書。 (二)制定教學策略和方法

  建構主義的教學觀認為教學應是“教師指導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它是學生在老師創設的情境之下,藉助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探索、積極交流,相互合作,從而建立新的認知和經驗的過程。為此教學上採用“分組設計,一組一個任務”的形式,組和組的設計的任務有共同的之處,又有一定的不同之處。安排如下:分組一分發任務書和設計指導書一學生了解設計內容一在創設的情境下進行模具設計的構思一確定合理設計方案一完成模具圖樣的設計一設計答辯一修改、提交模具設計的一套圖樣。

  1、分組。根據班級學生的現有知識基礎進行分組,每組好、中、差的學生按一定的比例搭配,這樣在組內進行設計協作討論時,有利於學生在協作、討論後進行知識建構和重組,也有利於的學生認識到設計過程中易出現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

  2、在創設的情境進行模具設計的構思。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課程設計,需要創設一定的情境,情境的創設是根據課程教學的目標和學生的現有基礎而設計的, 《衝壓模具的課程設計》就是要學生設計出一副模具,因而創設的情境分兩部分,一是具有一定工程背景的實物——模具拆裝實訓室中的模具或模具模型,學生對實物都是很感興趣的,這樣學生就會自然的去研究模具的結構,尋找和自己設計任務相似的模具或模具分解體的模具,對自己要設計的模具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在創設的這種情境中,無論基礎好的還是基礎差的學生都對所學內容感興趣,都會積極思考自己的課題,構思所要設計模具的結構。二是到圖書館查閱資料和複習教材。學生在瞭解實物的基礎上,如何正確合理的用技術語言表達模具設計的思想呢?還要能有一定的創新?這不僅與學生原有的基礎知識有關,還與學生利用知識庫(圖書館)的能力有關,圖書館有很多的參考書、模具設計手冊和模具圖冊等等,學生根據出現的問題去查閱資料、探索鑽研,進行模具設計和創新。

  3、確定合理設計方案

  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完成模具結構設計的構思,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設計方案,每組學生再進行方案的討論,在討論中,取長補短,形成較為合理的方案,在此階段,學生將會不斷提出問題,在學生和學生之間,學生和教師之間進行討論,使問題得到解決,每個學生都將在自己原有的知識基礎上進行知識的重構,每組可有多個較為合理的設計方案。

  4、完成模具圖樣的設計

  每組學生對確定的較優方案進行分工協作,完成模具結構每一個零部件的設計,形成模具的設計圖樣。此過程要求學生都積極參與,討論,協作,完成模具圖樣的設計。

  5、設計答辯

  每組學生講解較為合理的模具設計的方案及設計出的模具圖樣,全班的同學和老師都可以進行提問,透過設計答辯,不僅學生能有興趣,積極參與,而且學生能瞭解模具設計中易出現的問題和錯誤,同時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設計的能力。

  6、修改、提交模具設計的一套圖樣。

  學生在設計答辯後,對模具設計中存在的問題部分進行修改,修改後提交一份比較完普的模具設計圖樣。

  (三)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衝壓模具課程設計》教學效果的評價研究

  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 《衝壓模具課程設計》教學效果的評價應該是對學生知識建構的過程的評價,它不是單獨的,而是系統性的。也就是考慮模具設計的全過程,對每一部分的只是建構都進行評價,即在真實的教學背景下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這不僅會使學生意識到他應該擔負起自我評價學習效果的責任,也能培養學生職業能力,更有利於提高教學效果。

  三、結論

  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高職《衝壓模具課程設計》教學設計和教學效果評價的研究表明: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對教育教學的改革產生深遠的影響,尤其對高職教學中培養學生興趣,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主動進行知識建構和能力建構方面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它鼓勵教師在教學中儘量採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採用正確的方法評價教學效果,對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素質的培養將會起到積極推動的作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