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體育教學促進中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教育研究論文

淺談體育教學促進中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教育研究論文

  論文摘要:本文運用文獻綜述法、描述性研究法、經驗總結法等研究方法對個性化教育的含義進行了闡釋,歸納、總結。指出個性化體育教學具有主體性、獨特性、差異性、創造性的特性。明確了學生個性化發展和創新精神、意識能力的培養是21世紀體育與健身課程的重要教育目標之一。提出了體育與健身課程的教學中進行個性化教育的理論依據,並且重點對體育教學中如何對中學生進行個性化教育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教學探討分析。經驗總結了新課程背景下的學校教育一體育教學中實施個性化教育的一些具體教學策略、措施,對當今體育教學在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方面提出作為一名中學體育教師幾點教學建議。

  論文關鍵詞:

體育教學 中學生 個性化教育

  1、個性化教育的含義

  個性化教育是指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挖掘學生的個體潛能,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的教育。個性化教學最關鍵的就是師生之間的互動以及學生與教學資源之間的互動。其中”個性發展”中的n個性”,不是狹義上的心理層面的個性品質,而是指學生個體的綜合素質,其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差異性

  人的生長髮育和生命過程有不同的階段性,各年齡階段個體的生理特徵也不相同。同時每個個體的先天遺傳和後天環境、家庭等因素在每個階段也有差異性。因此,針對不同的個體我們教師在進行體育鍛煉活動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的階段性和差異性。最大限度地促進每一位學生個體素質的發展,實施個別化教學是個性化教育的基本措施。

  1.2 獨特性

  獨特性是個性化教育的必然產物。學生的個體差異,既是教育的前提,也是教育的結果。個別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有性別、認知能力、性格型別、氣質、身體素質的差異,因此,在教育過程中,必須因材施教,在共性的基礎上發展個性,同時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

  1.3 主體性

  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個性化教育的前提。其主要反映出人高度的主觀能動性,集中體現為人的自主性、能力性、創造性。在人類活動中,人們總對原有的認識、操作、成果有所革新或突破。從而創造出豐富的物質產品與精神產品,同時也促進了個人的創造性發展,其表現的內容有創新意識、創造思維和動手能力等方面。承認學生的主體性,在教學過程中就必須把學生真正當活動的主人,必須尊重學生,並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

  1.4 創造性

  學生創造性的體現是個體創造力的行為過程表現,它是根據一定的目的和任務,運用已有知識。產生出某種新穎、獨特、有社會或個人價值的產品的特殊能力。心理學上,指出創造性活動中結合自身的創造性思維過程不僅表現在科學、藝術等領域,而且也會在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而每個人的創造力是可測量和後天針對性培養提高的。具體表現在:求異性、聯想性、發展性、綜合性、逆向性、獨創性,六方面。

  2、中學體育與健身課程實施個性化教育的理論依據

  2.1 實施個性化教育符合國家體育課程改革的發展目標

  體育與健身課程作為中小學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其一定的特殊性。結合學生實際生活和社會發展需求,把各種休閒娛樂性的、新興的健身內容納入了教學範圍。學生在這些自己喜愛、熱衷的學習過程中所獲得的身心體驗,及所產生的個性化的創造表現,就是我們所期待的現代體育價值觀的重要目標之一。

  2.2 實施個性化教育符合現代教學論的觀點

  現代教學論認為:個性化教育是著眼於充分發展人的個性的教育。它針對人的個性差異,透過一定的訓練和培養,使其得到充分的發展。只有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才會帶來自己的獨特的東西,從而使受眾個體思維豐富活躍起來。現在的體育教學實施過程中,力求老師與學生、認知與情感、體能與心理健康全面協調的發展。

  2.3 實施個性化教育符合現代教學三大原則

  個性化教育符合因材施教原則,身體全面發展的原則和鞏固提高的原則。實施個性化教育。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優勢體育專案,既貫徹了因材施教的原則,也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自覺、主動性。然而,任何一種優勢體育專案的形成都是建立在身體全面發展的基礎之上的,同時也是貫徹鞏固提高教學原則的有力體現。

  3、中學體育教學中個性化教育的具體實施措施

  3.1 激發運動興趣,培育學生的探究學習和創新能力

  實施個性化教育,就是使每個學生都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有的在這方面成功,有的在那方面成功。因此。體育教師應象對待自己孩子一樣,以有序的課堂和創設積極的競爭情境給每一個學生獲得顯示自己運動能力的機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運動興趣。並嘗試將所學其他學科(如物理學、心理學)的知識運用到體育學習之中,並不斷構建新的知識和技能,有意識地培養創新能力和探究學習的能力。

  3.2 創設輕鬆的課堂教學環境,解放學生的個性

  3.2.1 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

  現代中學體育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師生觀,多與學生進行民主、平等的交流,走進學生的心裡世界,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為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條件。課堂上。教師要掌握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激發他們學習興趣,主動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見解,給予學生質疑教師權威的權利。在遵守課堂常規的同時。我們教師不妨一試對課堂紀律實施”彈性”管理,張弛有度,多給學生自由展示及(分層)小組協作探究學習的空間,嘗試採用詼諧幽默、輕鬆活躍的教學風格帶動調節課堂氣氛。針對像體育課這樣的顯性學科,我們也可以運用形式多樣的專項體育遊戲貫穿在中學體育課堂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運動積極性,讓他們從”要他學”變”我要學”。教師還應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錯誤,多些理解和寬容,多用鼓勵法,少些斥責。制定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幫助每個後進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3.2.2 教學內容的合理性。

  教師在安排和組織教學時一定要考慮到中學生的年齡、性別、體質情況和接受能力。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採取相應的教法措施,會使整個教學過程生動活潑,節奏鮮明,效果顯著,有利激發學生以極大的熱情投入練習。學生在接受、學習一項教學內容時,掌握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方法。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對待。理解、寬容、尊重每位學生。在一個班中,身體素質好、接受能力快的和一些身體素質較差的,應用分組、分層教學。譬如在初、高中都有的跳箱、單槓等技巧類難度專案教學中,體重較大的胖學生和彈跳力協調較差的學生,首先我們老師要做的是消除他們恐懼害怕的心理,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並透過降低首次達成的指標要求及相關輔助器材運用等,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

  3.3 開放性課堂教學體系。張揚中學生的個性

  3.3.1 交還學習的自主權。

  每一個學生都有自我發展的願望和潛能。因此,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該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設自主學練的條件,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長、學習能力選擇練習內容、練習形式和練習方法,獨立的進行體育鍛煉。一旦學生擁有了學習自主權,學生就會主動樹立學習的`自我意識,積極參與學習過程,體驗體育運動的快樂,交流學習的經驗,進而養成獨立學習的個性特徵。

  3.3.2 擬訂開放的教學目標。

  學生個體的性別、遺傳、環境等諸多因素導致了學生的個性差異性。體育教師必須因材施教,課堂教學且標的確定應該體現課程的層次性、階段性和發展性,制定符合各類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確保體育教學活動中學生透過自身努力”跳一跳夠得著”的原則。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需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體驗學習成功,建立自尊、自信,在準確的自我定位中發揮每個人的個性特長,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3.3.3注重教學評價方法的多樣性。

  現代教學評價要求越來越重視評價的教育功能,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方法、標準的多樣化。其目的是創造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評價體系。新的體育課程標準中要求:從單一的注重學生成績考核評價逐漸發展為自我評價、他人評價、學習過程評價、教學成績評價相結合的綜合評價體系。實踐中,教師以學生髮展為本積極地為學生創設參與的空間。透過組織學生學練過程中的自評、互評、小組評、集體評等,讓他們對自己的學習過程主動反思與提高。往往這樣可適應當今學生競爭好勝、自尊心強的心理特徵。讓每一位學生都有一個自我表現向上追求的原動力和提升空間。

  4、結論與建議

  綜上所述。在學校教育中的中學體育與健身課程對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是具有積極的、重要的作用。我們教師教學中採取的多樣化、靈活性、個性化的有效教學策略、措施對實現、達成體育課程三維目標、促進學生個性化全面發展:培養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高素質的新型人才,也都是必要、行之有效的途徑。為了更好的實施個性化教育教學,在此提出幾點自己研究建議:

  4.1 各中小學校積極完善課程內容體系,結合各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正確理解、落實在學校教學中體育基礎型、拓展型和研究型三類課程內容。

  4.2 體育與健身課程內容的多樣化和教學手段、方法、形式的多樣性。(在學習內容上,我們一線中學教師儘量做到多采用現代化的教學設施,選用拓展類內容特別是新興運動專案的研究與教學。如:青少年學生喜歡的街舞、輪滑、攀巖;當下主流時尚的瑜迦、排舞專案。結合音樂、色彩等各社會流行元素,進一步最佳化我們的體育課堂教學。

  4.3 體育與健身課程達成目標的多元化及對中學生課程評價的綜合化。

  4.4 國家、地方教育部門應加強中學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和教育能力的專業化培養,以便適應現代體育教學要求。

  4.5 各區、縣學校可依據自身場地、器材:師資、資金特點;借鑑國內外成功經驗,開辦學校兼管、運營的初、高中體育俱樂部;靈活運用學校與社群資源相結合的模式來發展中學生的終身體育能力和個性化體育人才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吳也顯.教學新論[M].北京:教學科學出版社,1991,261—264.

  [2]明睛.學校教育與個性發展[M].北京知識出版社.1991.43—56.

  [3]樊向前.體育與健康課學生學習成績評定的實施方案[J].體育教學,2002,(4):12—14.

  [4]邱來棟.體育運動個性化教學初探團,科教文匯,2007,(11).

  [5]丁勇江,林宗德.體育教學應重視個性化發展[J].體育研究,2006,(3).

  [6]詔林仙.談體育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育[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5,(4).

  [7]陳堅華,歐海燕.個性化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J].體育科技,2006,(4).

  [8]張海平.呼喚體育教學的“個性化”[J].體育師友,2005,(5).

  [9]沈建華,徐阿根.上海市中小學生體育與健身課程標準解讀[M].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2006.19-59.

  [10]季瀏.體育心理學[M].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