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高師聲樂教學法論文

淺論高師聲樂教學法論文

  摘要:聲樂課程是高師音樂教育專業中最重要的專業課之一,擔負著培養中小學音樂師資的重任。在現實中高師院校對美聲、民族演唱有深入研究,但對中小學聲樂教學中的教法研究卻很少。為適應我國國民素質教育發展需求,要突出高校聲樂教學的“師範性”“實用性”,作為為中小學培養合格音樂教師的高等師範院校,應該增設聲樂教學法課程,以滿足基礎音樂教育的實際需要。

  關鍵詞:高師 聲樂教學 教學法

  高師音樂學(教師教育)專業擔負著為基礎音樂教育培養高素質音樂教師的重任。《聲樂》是“音樂教師教育專業”中一門重要課程,是基礎音樂教育中音樂教師必備的專業素質,也是高師師生專業技術訓練的重點。我國的高師音樂教育始於20世紀初,一直以來都為“西樂”模式。聲樂課程的學習,以西洋美聲唱法為主,1949年以後又有了“中國民族唱法”,所以一直以來高師音樂教育專業中,《聲樂》課程的教學內容以“美聲唱法”和中國“民族唱法”為主,有些學生能夠演唱技巧很高的美聲、民族聲樂作品,而畢業到了小學卻唱不好“兒歌”,也不懂怎樣進行聲樂教學,這不僅對高校音樂教育是一種師資浪費,對培養出來的人才也是一種浪費。所以高師在聲樂課中應該增設聲樂教學法課程,使培養的人才在工作崗位上學為所用,以適應基礎音樂教育的實際需要。

  一、聲樂教學法課程在高師音樂教育專業中開設的必要性

  1.對聲樂教學法的認識

  高師聲樂教學法是高師音樂教育的一門重要專業理論課,是對學生聲樂學習中的聲樂理論知識與聲樂表演技能技巧等方面的指導課。它是一門集知識性、技能性和實踐性為一體的聲樂教學理論課。它在聲樂技能小課的基礎上將聲樂實踐理論化,將聲樂訓練總結成系統的、較全面的聲樂教學方法與研究,以提高學生就業之後的聲樂教學水平,使其在基層聲樂教學領域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2.聲樂教學法是提高學生歌唱教學能力的基礎

  聲樂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具備透過嗓音表達思想感情的藝術表現能力,充分發展學生的控制歌唱的心理手段,使發聲器官具有適應歌唱時所要求的那種協調與耐力,並改善嗓音,使學生獲得歌唱表演的知識。而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歌唱能力,則首先要對人體發聲器官的生理構造,歌唱發聲的肌能狀態,歌唱的姿勢、正確呼吸、共鳴以及歌唱的咬字吐字、聲區的'劃分及其特徵等有全面系統的瞭解認識,並在歌唱基礎理論的指導下,進行更好的歌唱技能的學習訓練。因此,聲樂教學法課是培養和指導學生歌唱教學能力的基礎,也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自身歌唱能力的必要環節。

  3.聲樂教學法是培養合格中小學音樂師資的需要

  音樂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合格的中小學音樂教師,而聲樂教學又是中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這就要求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畢業後不僅要有自己“唱”的能力,還要有“教”的能力。而聲樂教學法就是解決教師該如何教的問題,因此,聲樂教學法課是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培養合格中小學音樂師資的需要。

  二、聲樂教學法課程教學的主要內容

  聲樂教學法課程開設的目的是提高學生將來的聲樂教學水平,因此,聲樂教學法教學的內容可分為以下幾個模組。

  1.聲樂基礎理論知識模組

  首先是弄清人體發聲器官的生理構造。認識到兒童與成人在發聲器官的生理構造上並無根本區別,只是器官的大小與成熟度不同,只要採用科學、合理的訓練方法,兒童與成人的聲樂學習效果也將是一致的。其次是變聲期與嗓音的保護。主要介紹兒童嗓音保護與發聲指導,青春期變聲的生理衛生知識和嗓音保護方法,以及變聲期科學、合理的發聲訓練與歌唱教學方法。再者是聲樂藝術心理學、共鳴的原理、歌唱表演的原理等方面的內容。

  2.聲樂教學中的歌唱技能、技巧訓練模組

  一是歌唱基本技能、技巧訓練。主要包括:良好的歌唱姿勢(站姿、坐姿),正確的呼吸方法,自然圓潤科學的發聲,清晰的咬字、吐字等。歌唱技能、技巧訓練內容一般要透過講解、發聲練習和歌曲演唱實踐教學等環節來完成。二是演唱作品的選材。給學生選擇能唱好的作品,可以直接引起學生演唱的興趣,從而使他們主動地去學習,獲得有效的音樂表演實踐體驗。一般要做到:選擇音域適中、容易上口、具有情感和美感價值的作品,以及選擇學生熟悉的歌曲和唱法。三是清晰的吐字。吐字也稱“咬字、吐字”。所謂咬字是指找準聲母的著力點,咬準字頭。所謂吐字是指將韻母的主要母音引長,然後歸韻。在歌唱教學過程中透過歌唱實踐運用示範、模仿的方法,藉助學生較熟悉的漢語拼音知識進行教學。四是歌曲的處理。歌曲演唱教學主要是指對演唱作品內容的分析和藝術處理。教師要透過範唱,介紹、分析演唱作品的內容和音樂表現手法,啟發學生理解作品的內涵,引導他們正確地處理和表達作品的情感。

  3.課堂歌唱教學方法模組

  一是聽唱法和視唱法。聽唱法是由教師進行範唱,學生進行模唱的學習歌曲方法。學生可以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歌曲的情感和韻味上,直接、簡便地學習唱歌。視唱法是學生運用已經掌握的識譜技能,透過看譜學習歌曲的方法。教師應注意對不同年齡、不同年級的學生要使用不同的方法。二是新歌教學的方法。教授新歌並無固定的程式和方法。教師應根據當代的課程標準及學校所在地的基礎與條件創造性地設計歌曲教唱方法。教師們一般常用的過程是:複習學過的歌曲或發聲練習;範唱和匯入新歌;教師指導學生用聽唱法和視唱法相結合的方法學會新歌;歌曲的藝術處理,使學生有感情地唱歌。三是歌曲教學的穿插與交錯。每一堂音樂課中,以學習一首歌曲為主,同時學習或複習另外一兩首歌曲,將同期學習的幾首歌曲恰當地相互配合。將學習過的歌曲不斷進行復習、背唱。

  三、聲樂教學法課程教學的模式

  1.聲樂理論集體大課教學模式

  聲樂理論集體大課一般由20名以上的學生在一起接受一名教師教育的授課形式,一般安排一個年級(同專業)的學生同時上課,並由講師及其以上職稱的教師擔任主講教師。主要是讓學生系統的學習人聲發聲器官構造,聲樂基礎理論知識,使學生理解和掌握聲樂學習中必須的聲樂理論基礎知識,掌握科學的聲樂訓練方法以及相關的人體生理學知識,形成科學、正確的聲音概念,從而指導學生的演唱實踐,提高演唱技巧,能夠獨立完成中級以上程度的中外聲樂作品,同時逐步掌握聲樂教學的基本方法和訓練手段,以勝任中小學以及各層次聲樂教學的工作。

  2.聲樂小組實踐課教學模式

  現代聲樂教學理論要求下的聲樂小組實踐課,要求小組成員應主要由同一年級或同一專業的學生組成(一般5到8人),教師統一講授基本要求,佈置作業,然後一起聽、唱、評價。小組課的教學,主要解決同一小組的學生演唱過程中存在的共同問題,統一傳授歌曲演唱的知識,以利於同一程度的學生取長補短、展開競爭。小組課的教學任務應當由講師以上職稱的教師擔任。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能力,選擇與學生相適應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小組的成員,不是固定不變的,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學習一段時間後(一般在期中、期末)及時調整,根據學生嗓音條件和程度重新調整班組。

  3.聲樂個別課教學模式

  沿襲了幾百年的傳統聲樂個別課授課形式,至今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個別課的教學更加細緻深入,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有目的地糾正、解決問題,使其在演唱技術和作品表現力兩個層面都得以提高。主要是針對有一定的聲音條件,基本功紮實,演唱水平較高的學生。個別課教學一般由高職稱教師或是教學效果較好的優秀講師專門進行輔導、講授。

  4.聲樂藝術實踐教學模式

  聲樂藝術實踐課教學模式,可以進行聲樂觀摩,如觀看聲樂教學錄影、名人名曲欣賞、名家聲樂講座等,讓學生直觀地感受聲樂演唱的藝術魅力,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豐富學生的聲樂理論知識,從而指導他們進行歌唱技能的訓練。同時,還要透過舞臺藝術實踐,獲得舞臺經驗,從而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舞臺歌唱的表演能力,逐步掌握教授聲樂的基本方法和訓練手段。

  總之,聲樂的學習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音樂教育專業聲樂教學中,加進聲樂教學法課程,是培養和提高學生歌唱能力的基礎,是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培養合格中小學音樂師資的需要。隨著我國教育與國際的全面接軌,我們將面臨著巨大的機遇與挑戰,我們必須進行教學改革,科學合理地設定課程,重視教師的高素質、強能力的培養。為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健康、持續、快速的發展,為培養能適應新世紀需要的高素質的音樂教育人才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張婉.高師聲樂教學法[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邵祖亮.中學音樂教學法[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3.

  [3]曹理,繆斐言.中學音樂教學論新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4]陳玉丹.音樂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鬱文武,謝嘉幸.音樂教育與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6]王燕賓.聲樂理論課對聲樂教學的重要性[J].音樂生活,2006(2).

  [7]楊立崗.聲樂教學法[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