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校體育教學中學生心理障礙成因及調控機制論文

淺談高校體育教學中學生心理障礙成因及調控機制論文

  摘要:從體育教學實踐中發現,由於學生的身體機能、身體素質、情感、意志、個性特徵等方面的差異或教師自身修養問題,使學生在進行某些具有一定難度或危險性的學習時,經常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因此,為了更好地完成體育教學的目的任務,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幫助學生克服和消除心理障礙,文章對其形成的原因及調控機制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體育教學 心理降礙 學校體育

  1問題的提出

  一般而言,體育教育總是和身體發展密切相關。它強調的是對學生健康體魄的塑造,因此在某種意義上對心理健康的關注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忽視。同時由於學生在身體機能、身體素質、情感、意志、個性特徵等方面的差異,使學生在進行某些具有一定難度或危險性的學習時,經常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因此,為了更好地完成體育教學的目的任務,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幫助學生克服或降低心理障礙是進行體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

  2研究物件和研究方法

  2.1研究物件

  山東省部分高校學生,其中男337人,女113人。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

  查閱了90年代以來與之相關的論文幾十餘篇。全面瞭解了本課題領域的研究現狀,確定了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向。

  2.2.2問卷調查法

  參照心理健康衛生心理健康自評量表(SCL-90),引用楊劍博士的健康自評問卷部分內容,設計體育課心理障礙調查表。透過隨機抽查方式對山東省部分高校學生進行了調查,調查人數為520人,收回有效問卷450份,有效回收率87%,其中男337人,女113人

  2.2.3實驗測試法

  測試調查物件的身高、體重、肺活量、臺階試驗、立定跳遠和握力等六項資料,並透過對各抽樣學生的體質測試與評估指導對測試的原始資料進行評分,得出體質總分、身高標準體重分數、肺活量體重指數分數、握力體重指數分數、臺階試驗分數和立定跳遠分數等六項反應學生體質狀況的等級分數。

  3研究結果與分析

  3.1體育教學中學生心理障礙的表現及成因

  體育課是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門課程,因其特殊性,學生在體育實踐過程中,產生心理障礙的因素較多,其外在表現也是比較多。

  3.1.1學生生理因素是學生產生心理障礙的主要因素

  3.1.1.1身體機能差是學生產生心理障礙的重要生理因素

  從調查表中看出(見表1),不少學生對自己的體質不是很滿意,體質需要提高,由於體育課的實踐性比較強,需要有健全的肢體來完成,如果身體能力不強,在完成技術動作時,勢必在心理上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

  3.1.1.2運動體能是學生產生心理障礙的主要生理因素

  在體育課中,需要透過肢體的相互配合來做出一些動作技術,動作技術的好壞主要透過肢體速度、力量、耐力、柔韌等來完成,因此對於身體素質差的學生來說,在上體育課時,心理壓力大,產生心理障礙。從調查表2中可看出,學生在力量、速度、柔韌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大部分學生需要提高自身身體素質。

  3.1.1.3對學生體質測試結果分析

  透過以上內容知道,體質和身體素質越好,心理負擔越小,產生心理障礙的程度越小,反之,心理障礙就會越大。依據學生體質測試的等級標準,將身高體重指數分數、肺活量體重指數分數、握力體重指數分數、臺階試驗分數和立定跳遠成績、體質總體評價劃分為四個等級:優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為便於比較,本研究將體重正常者歸為優秀組,將較低體重者歸為良好組,稍胖體重者歸為及格組;將肥胖和營養不良者歸為不及格組。將所測得的六項原始成績經過評分後,得到6項指標的評分和等級,按體質等級統計得到如表3的結果。從體質總體評價等級來看,%%的學生體質等級達到及格及以上水平,說明學生的體質狀況整體較好。然而,從另外5項指標的具體分佈情況來看,學生的某一指標發展不均衡,有些指標整體偏低,如立定跳遠和肺活量體重指數不及格的比例分別高達45%和25%。體質狀況的不均衡發展,導致學生在進行某一項動作技術練習時,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因此,增強學生體質,深化體育教學改革,促進青少年學生身心協調發展已勢在必行。

  3.1.2心理因素造成學生在體育課中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

  3.1.2.1心理失衡是學生產生心理障礙的主要心理因素之一

  社會的高速發展,對人才的要求更高,加上社會環境、學校、家庭、就業等各種壓力下,造成部分學生心理扭曲,人格結構平衡感失衡,出走、自殺、自慘現象嚴重。在體育課中表現為上課孤僻不合群,討厭體育教師,僧恨或嫉妒比他好的同學,不願與學生一塊練習。 3.1.2.2學生情緒障礙也是學生產生心理障礙的重要心理因素

  調查顯示,認為學習體育動機不明確(消極)中完全符合佔22%,較符合佔22%,由於學校引導方向以及教師自身素養,使大部分學生不能充分認識其在社會發展的地位和作用,對前途認識迷茫,無所適從,產生消極的不良心理,更沒認識到體育對自己終身的重要性,普遍存在一種輕視心理,上體育課故意請假、無故缺席,即使上課,情緒也不高,不願主動練習。調查中,認為體育教材應該有所突破中符合佔83%,本人認為教材的`設定應以省編教材為藍本,根據各學校的具體情況,開設對學生有吸引力、有興趣、有特色的教學內容,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發展,並使其終身受益。

  3.1.2.3學生認知障礙也是影響學生在體育課中產生心理障礙的重要因素

  認知障礙是指人們在思維、記憶或注意等心理活動過程中發生困難或異常。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由不同的劣性刺激也會引起認知障礙。調查顯示,為數不少的學生在學習動作技術時,其記憶、思維、注意等方面存在問題,有些學生能較快的理解某一技術動作要領,卻有些學生較慢,因此正確對待學生這些問題,充分利用體育的特殊性,培養學生在記憶、思維、注意等方面的能力。

  3.1.3人際關係不強是影響學生心理障礙的另一因素

  人際關係是覆蓋面很大的一種社會關係,它是指人與人之間直接接觸產生心理上的關係,心理上的距離。人際關係反映了個人或團體尋求滿足其需要的心理狀態。調查中顯示相當一部分學生,由於個性心理、學校、家庭和社會等因素,導致學生社會較往能力差,比較閉塞。在體育活動中表現為神情冷淡、練習消極、不合群,集體專案不熱心參加,交際範圍比較窄,不善於言辭,受到其它同學冷淡,久而久之,更加自閉。

  3.2體育教學中克服學生心理障礙的調控對策

  3.2.1體育教學應努力培養學生的體育能力,為心理健康發展提供物質保證。

  體育能力是一種特殊能力,它是由體育智力、體育知識、體育技術及體育技能構成的一種個性身心品質的綜合體。這一綜合體在體育運動中表現出來就是能順利地、成功地完成一系列體育活動。要培養他們的體育能力,首先就要對他們的身體基本活動能力、體育運動能力、自我鍛鍊身體能力、運動保健能力等方面進行調查研究,從而真正瞭解當前大學生的體育能力。然後針對學生的體育能力,學校的體育教學主管部門,應當負起責任,給學生制定運動處方,建立合理的鍛鍊計劃,同時學校應積極配合體育部門提供較好的資源設施。

  3.2.2結合體育特點,組織豐富多彩的體育教學活動,針對性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體育教學的安排上,可以結合課堂教學,在課外組織許多不同內容、不同形式的體育活動,如校系及班的球類比賽、拔河比賽,登山和越野跑等身體活動,一方面可以充實大學生的業餘生活,另一方面又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增強團隊精神,讓學生充分感受集體的力量,要學會與隊員分享快樂、一起承受失敗,使學生有良好的心態。

  3.2.3建立教師隊伍評價體系,抓好體育教師隊伍素質的建設

  體育教師在課中充分體現主導性,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性要強。學校要做好考評、獎懲機制,抓好體育教師隊伍建設,健全學校教師的培養體系,加大培養力度,提高教師的自身素養,使體育教師具備較高的體育素養和心理素養,為學生提供優質服務。

  3.2.4加大體育投人力度,建立體育俱樂部。

  俱樂部是建立在體育課、體育鍛煉和比賽的基礎上,讓學生管理自己的新興活動團體。它能有效地利用學生的課餘時間,讓他們有計劃、有目的、有發展地參加體育鍛煉,使其既強健體魄、陶冶情操,同時加強了學生之間的聯絡,對學生的身心發展都相當有利。

  4結論及建議

  4.1學生軀體機能和運動機能因素是學生產生心理障礙的內因之一,同時隨著心理障礙程度的加重,學生體質狀況呈下降趨勢,建議體育教學應努力培養學生的體育能力,為心理健康發展提供物質保證。

  4.2學生心理失衡、認知障礙和人際關係差都會使學生產生心理障礙因素。建議體育課中應組織豐富多彩的體育教學活動,針對性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

  4.3體育教師自身素養差,不能正確引導學生練習,也是學生產生心理障礙的因素之一。建議學校要抓好體育教師師資隊伍的建設,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減輕學生心理負擔。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