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發展目標的高校教師教學工作綜合評價探討論文

基於發展目標的高校教師教學工作綜合評價探討論文

  論文摘要:教師教學工作評價需同時承擔鑑別和促進發展雙重功能,片面發揮鑑別功能的評價是不完全的,片面強調發展功能的評價也是不全面的。基於發展目標的教師教學工作綜合評價,堅持促進教師發展的目標,發揮評價的多重功能;其工作機理在於堅持發展為本的指向性、評價主體的多元性、指標體系的周密性和資訊分析的充分性,把握好“發展是目標”與“鑑別是手段”的關係。其實踐路徑為,以評價教師教學績效為切入點,時績效評價結果進行勝任力、努力程度以及其應用勝任力的能力三方面歸因分析,進而發現關健問題,與教師一起制定改進計劃,綜合實現鑑別與發展雙重評價功能。

  論文關鍵詞:教學工作 綜合評價 評價功能 評價目標 機理 路徑

  在高等教育蓬勃發展的今天,在擴大高校招生規模的時代背景下,高校教學質量問題日益受到人們關注。同時,隨著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推進,教師教學工作評價在高校管理中的越發重要,它既直接影響教師個人的發展,又直接影響學校管理的權威性。研究表明,我國目前高校教師教學工作評價在評價功能定位方面存在含糊、片面的問題,在評價內容、評價途徑、評價結果等方面不同程度存在著簡單化、信度低等問題,嚴重影響評價質髦。

  一、基於發展目標的教師教學工作綜合評價命題提出

  長期以來,我國教師的教學工作評價,其結果多用於教師聘任與人事升遷決策,發揮的是鑑別功能;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國外教師發展性評價理論的興起,評價重在幫助教師發現教學問題,促進教師發展的功能受到廣泛關注,並出現了發展性評價和鑑別性評價在觀念及實踐中的割裂傾向。在此,筆者在區別評價目標與評價功能的基礎上,在協同觀念的指導下提出“基於發展目標的綜合評價”的命題,希望在觀念上有所澄清,為實踐提供較明晰的思路。

  1.鑑別與發展:綜合評價協同雙重評價功能

  所謂教師教學工作綜合評價,就是透過評價過程的綜合達到評價功能的綜合,使評價既清晰地鑑別教師教學質量,又給教師充分的發展空間,協同鑑別和促進發展雙重評價功能。

  綜合評價命題的提出,有利於解決發展性評價和鑑別性評價在觀念及實踐中的割裂問題。無論在理淪上還是實際需要中,評價的鑑別功能和促進發展功能都需要;而且鑑別功能與促進發展並非水火不相容,可以相輔相成地發揮作用。評價,簡單地說就是評定價值。教師教學工作的最大價值是促進學生髮展。鑑別性評價透過核定教師教學質量,為學校教師獎懲、聘任提供依據,指向為學生提供優質教學服務;發展性評價,透過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最終促進學生髮展。因而,無論核定控制取向的評價,還是促進發展取向的評價,是可以殊途同歸,共同促進學生髮展的。目前,國內研究強調發展性評價,不應導致對鑑別性評價的全部摒棄,而應認真研究如何科學地組織評價工作,將兩種評功能結合起來。片面發揮鑑別功能的評價是不完全的,片面強調發展功能的評價也是不全面的,教師教學下作評價需要同時承擔兩種功能。

  2.促進發展:教師教學評價的目標定位

  教師教學工作評價的功能有鑑別和發展兩方面,其目標應明確定位於促進教師發展。促進學生髮展是學校工作的終極目標,促進教師發展是教師教學評價的本位目標;鑑別只是實現目標的一種功能手段,其本身不是目的。

  以發展為目標的教師評價是全球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產物。教師評價,應尊重教師的專業地位和尊嚴,相信教師有追求專業價值的願望,認定教師有責任並有能力對自己的教學作出判斷和思考,在評價中幫助教師獲得足夠的資訊與有用的建議,激發教師自我發展的熱情。這樣激發起來的內部動機比獎懲性的外部壓力具有更大的'激勵作用,評價活動就能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發力點。

  二、基於發展目標的教師教學綜合評價作用機理探微

  基於發展目標的教師教學工作綜合評價,堅持促進教師發展的目標,發揮評價的多重功能,其工作機理在於堅持發展為本的指向性、評價主體的多元性、指標體系的周密性和資訊分析的充分性,把握好“發展是目標”與“鑑別是手段”的關係。

  1,發展為本的指向性

  基於發展目標的教師教學評價,堅持以教師的發展促進學校發展和學生髮展的邏輯思路,把教師提高作為學校管理的核心。

  基於發展目標的教師教學評價以促進教師發展為目標,透過核定教師教學方案、過程與活動,及時為教師提供診斷反饋資訊,切實幫助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積極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反對把評教活動直接與教師的利益掛鉤,反對給教師分門別類,貼上不同的“標籤”。評價結果對教師人事管理僅作一定參考,不作唯一參考,不憑某一次的結果下結論,而需藉助累積、比較等資訊分析和處理方式作判斷。

  2.評價主體的多元性

  根據克龍巴赫的定義,教育評價是為了作出關於教育方案的決策而蒐集和使用資訊的過程。評價主體應該是掌握資訊並能夠進行有關價值判斷的人,包括他評人群和教師自我。不同評價主體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各有側重地對教師教學工作的某些方面進行評價,相互作用,有利於綜合實現評價的雙重功能。

  教師主體參與評價能有效提高評價的信度和效度。教師是掌握資訊並能夠進行有關價值判斷的人;教師決定理會還是不理會評價資訊,決定評價功能能否發揮。在教師自我評價中,教師個人特色和風格能夠得以展現,內在的教學思想能夠得以解說;同時,教師得到尊重信任,自我發展的動力就更大,能自覺地把評價和發展有機地融為一體。在教師的自我評價中,應引導教師對自己的工作進行觀察、追問和改進思考,而不僅是打分。近年,美國部分高校採取了一種新型教學評價方法,即“教學檔案選輯法”,教師按照學校和學院導向自己製作,選輯的檔案包括教師本人的教學思想和理論闡說、優良的教學產出、教學材料、蒐集的他人的評價材料等。

  3.才旨標體系的周密性

  評價指標體系的周密,是評價結果真實和準確的保證,是評價被教師接受從而實現基於發展目標的教師綜合評價功能的保障。

  指標的周全性。周全的評價指標一是應全面關涉教師的課程教學和研究兩大方面,課程教學至少包括教案等課前準備、課堂實施以及課後作業輔導、考試考查等環節,而不僅僅是課堂教學。二是在有量性指標的同時要有質性評價,質性評價是不可或缺的,以保證教師獲得具體的意見和建議。只有量化結果的評價往往會使教師感到無所適從,它無法為教師提供明確的改進要求。獲得質性評價的途徑有問卷中的開放題、座談等。三是要有評價課程的指標。研究表明,課程開設的必要性、被學生認可的重要程度等不由教師決定,卻影響學生對教學的評價,評價課程的指標與評價教師教學工作的指標都應有,並須有提示語分開,以便分析評價結果。四是教師教學情況評價內容既要有績效(果)評價,又要有勝任力與態度評價(因),以便進行歸因分析。

  指標的嚴密性。一是不同型別課程應有不同的評價指標。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根據不同課程的性質和授課特點,將學生評教問卷分為理論類、實踐類和體育類。二是評價等第應有明確描述。評價等第宜採用形容詞—定義式量表,這樣可以較好地減少不同評價人由於對評價等級理解的差異而產生評價誤差。三是指標應儘可能行為化,是教學中可觀察的教學表現,而不是對隱性因素的猜測、推斷。如:“提供或推薦的教學資料有助於學生學習”較“注重引導學生課外學習”具體。四是為儘可能減小評價者的主觀隨意性,應設計評價者對參評情況的自我問責題,如“我的評價是否客觀公正”等。

  4.信,息分析的充分性

  分析評價資訊是得出評價結論、進行歸因分析、提供合理建議的過程。資訊分析不應僅是對資料進行簡單加減排序,更要進行各種縱橫比較,幫助教師發現根本問題,提供一些質性的意見和建議,以同時發揮評價的鑑別與促進發展雙重功能。

  在教師個體的縱向分析中,要區別不同成長階段的教師情況,對照教師成長的一般階段特徵給予恰當的評價。根據評價結果進行人事決策,審慎的態度應該是藉助累積的資訊,而不是某個年度的資訊。

  在資訊分析中傾聽教師自己的看法和意見,組織教師和專家進行交流,有助於教師對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形成深刻的認識,有利於實現促進教師發展的評價目標。

  三、基於發展目標的教師教學工作綜合評價路徑構建

  基於發展目標的教師教學綜合評價以促進教師發展為目標指向,力求實現鑑別與促進發展雙重功能,講究指標的周密性等,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作,構建清晰的實踐路徑十分重要。筆者以為可以遵循這樣的總體路徑:以評價教師教學績效為切人點,對績效評價結果進行勝任力、努力程度以及應用勝任力的能力三方面歸因分析,進而發現關鍵問題,與教師一起制定改進計劃,這樣綜合實現了鑑別與發展雙重評價功能。在此,教師績效鑑別不止於一種管理手段,更是歸因分析的基礎,是為促進教師發展這一評價目標服務的。具體可有這樣四個階段的工作。

  1.制定評價指標體系

  根據不同評價主體、不同課程型別制定相應的評價指標體系,各評價指標體系要周密,追求高信度高效度。

  2.實施評價

  確定評價時機,組織多主體參與評價,注重在實施評價的現場作一定的宣傳與“訓練”。例如,組織學生評教時要使學生能夠對“什麼是好的教”有恰當的理解。在量化評價的基礎上,要輔以座談等多種形式的質性評價。

  3.得出評價結果

  充分分析評價資訊,得出對各位教師的個性化評價結果及情況分析,使教師能據此認識自我。

  4.運用評價結果

  根據評價結果和教師一起分析教學的長處和不足,進行歸因分析,發現關鍵問題,幫助教師設計“教學發展計劃”。與此同時,學校反省提供給教師的條件是否適宜,所設立的業績目標是否恰當以及怎樣透過培訓和改變環境促進教師發展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