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關於高校公共體育課創新教學的思考論文

試析關於高校公共體育課創新教學的思考論文

  論文關健詞:高等學校 套共體育課 創新教學

  論文摘要:“創新教學”是高校公共體育課進行教學改革的目標和方向,是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的有效途徑。實施創新教學必須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平等、民主、和諧、洽的新型師生關係。

  改革開放以來,體育教育專業建設取得了較大的成果。在“面對21世紀的教育”國際研討會上,專家們普遍認為,未來人才素質的構成應有積極進取的開拓精神,具有更高思想道德品質和對人類的責任感,具有在急劇變化的社會中較強的適應能力,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會學習,適應科技領域綜合化,具有多樣的個性特徵和特長,並具有與他人協作及進行國際交往的能力。隨著科技飛速發展,體育專業應從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對口式”專門人才的培養模式,向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適應社會型“複合式”人才的培養模式轉變,也就是說,從過窄和過死的專業教育模式向綜合素質模式轉變。

  “創新教育”是對以往的傳統教育進行反思後提出來的,是當前推行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創新永遠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課題,只有培養出有創新意識的人才,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

  高校體育教育是以使學生增進健康、增強休質、養成良好生活、鍛鍊習慣、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為主要目的。但是,進人高校的學生都經過了十多年中、小學“應試教育”的艱苦歷程,使得極大多數學生的體育素質處於一個相對低的水平,自我體育鍛煉能力和習慣遠沒形成。進人高校後,每週僅有90分鐘的體育課程,教師必須要深思,怎樣充分利用這90分鐘的課堂時間,來激發大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和積極性。只有把興趣和積極性調動起來,才能保障高校學生學好紮實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才能使高校學生會學習,自覺主動地利用大學課外時間來挖掘自身的潛力,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面對90分鐘的體育課,依據高校學生的特點,如何實施創新教學,提高教學效果,提高高校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呢?

  一、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

  鄧小來同志講“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因此,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十分迫切。教師只有不斷充實自己,才能提高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高校教師應具備高尚師德、優良教風和敬業精神,具備嚴謹科學的治學態度和高度的責任心,具有良好的知識結構。這就不僅要求教師知識寬廣厚實,瞭解知識的發展過程和趨勢,深刻地把握其中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而且要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和豐富的社會實踐能力,並及時瞭解國內外的最新動態。現代社會和科學技術既分化又綜合,各科之間既相互滲透又相互促進,因此,教師不僅要熟練掌握本專業的技術知識,同時還要對其它學科的`技術知識具有廣泛的瞭解,教師只有站在這樣的高度才能進行科學的創新教學;教師還要樹立正確的素質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教育規律,把教學的科學性和藝術性高度完整地統一起來,從而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的合格的大學畢業生。目前,體育教師知識結構以專項為主體的多,單一的教練型的多,而知識結構綜合型的少,體育文化型學者少。因此,體育教師首先應認真學習現代體育理論,接受現代體育理論的再教育,並不斷充實、探索研究新知識新理論。其次,應積極探索研究其他學科的新知識、新理論、新動態。只有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的體育科學理論以及相關學科的科學理論,樹立全方位、多樣化指導高校學生參與體育學習和技術錘鍊的教育觀,才能在課堂教學實際中向學生傳授現代體育文化知識,真正為體育教學“素質化”的提高提供有效保障。

  二、體育興趣培養和激發

  高校體育教師要從“手把手”的保姆式教學中解脫出來,提高學生的的自主參與意識和能力。培養高校學生的主體意識、主動精神是對體育教師教學的基本要求。當前,高校學生在參與體育活動上的主體意識、主動精神還比較薄弱,興趣也相對較低,需要體育教師透過課堂教學,對學生加以教育和培養。

  心理學的理論和實踐證實,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功,對於形成、鞏固和發展學生興趣有著特殊的作用。比如,在體育課“跳高”課堂上,成功過杆的學生,情緒飽滿,積極上進,勤學好問,表現出濃厚的學習興趣。失敗的學生,情緒低落,上進心差,學習興趣淡漠甚至厭學。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就要善於創造條件,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施展才華和取得成功的機會。教師根據學生的基本情況,因材施教,分組進行,使他們在一次次的成功中獲得學到知識、技術的滿足感,體驗學習知識技術的快樂,不再把學習看成沉重的負擔,從而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感官刺激也是培養學生興趣的有效途徑之一,如果大腦處於興奮狀態,就會對教師傳授的知識、技術印象深刻。反之,留下的痕跡就是模糊的;同時,教師還可透過樹立學生榜樣、開展競賽等形式來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師生關係的調整

  在教學過程中,傳統的師生交往有三種類型:一是教師中心型,二是學生中心型,三是師生均衡型。這三種類型雖然各有其優點,但是師生交往的鬆緊度不容易把握。因此,高校教師要樹立師生關係三個轉向的理念,由教師是主動、學生是被動、教師是支配者、學生是服從者轉向平等、民主、和諧、融洽的高校師生關係;由課堂上以教師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中心;由被動體育鍛煉轉向主動體育鍛煉。建立多向互動的師生交往系統,在多向的師生互動交往系統中,教師起到發動和幫助學生合理思考的作用,學生有進行隨意討論和鍛鍊的自由,確保了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學生所應具有的主體性。而創新能力的形成,正是主體性充分發揮的結果。教學要把命令與服從的傳統師生關係,轉化為平等、民主和朋友式的新型師生關係。只有師生之間心理和諧、融洽,教與學緊密結合成一個整體,學生群體才能形成“群情激動,躍躍欲試”的熱烈氣氛,學生的創新慾望和創造行為才能得到啟用。聯合國教科文編寫的《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教師的職責現在已經越來越少地傳授知識,而是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職能外,他將越來越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位發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這就意味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教育高校學生淡化權威意識,反對“尚書,唯師”,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自由思考,堅持真理,服從真理。

  總之,高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敢於探索,勇於創新。不斷改進教學內容和方法,注意培養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注意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注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以適應21世紀對人才的需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