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中角色表演的教學的方法分析論文

閱讀教學中角色表演的教學的方法分析論文

  近幾年來,廣大的教育工作者對語文閱讀課堂中的角色表演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認為角色表演對於學生感悟文字語言、把握文字內涵、內化運用文字語言、體驗作者傾注於文字的情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但也有人認為角色表演是追求課堂表面熱鬧的形式主義,會沖淡語文課的味道,有喧賓奪主之嫌。對此,筆者認為,角色表演好似一把手術刀,到醫生手中便能醫治病人,救死扶傷,而到了罪犯手中則能濫殺無辜,置人於死地,關鍵是看如何使用。若運用得恰當,角色表演於語文閱讀教學有著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獨特功效。

  一、角色表演的獨特功效

  (1)情感體驗。關於此,曾有一個經典的研究:研究者先測試被研究者對某一事物的態度,得出結論後,讓被測試者按研究者事先做好的內容進行發言,發言的內容與被研究者事先的態度是不一樣的。結果發言者(即被研究者)隨著發言時表現出來的態度和自身原先的態度相比,方向也發生了重大變化,而聽者則很少有所改變。這就告訴我們,被研究者親身體驗了新的角色後,隨之的心理活動也相應隨著角色的一言一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讀者解讀文字,學生學習課文,心中多少都有自己的體驗,而將這種體驗融入文字的角色,這種體驗將在角色的深處愈演愈烈,形成體驗的良性迴圈,進而學生可以更加準確、迅速、全面地把握文字的人物,也使學生語言實踐活動成為學生認識自我、表現自我、塑造自我的過程。

  (2)綜合實踐。角色表演也會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受到動口、動手、動腦等全方位訓練,不但掌握了基礎知識,而且形成了一些簡單的表演技能。在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中,才能改變冷清、沉默、拘謹的氣氛,使每一個學生敢於表演,善於表演,充分表現自己。

  二、當前角色表演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問題之一:缺乏互動。課堂表演是多種多樣的,有單項表演、綜合表演、單組表演、多組表演、個體表演、群體表演等。但不論是哪種形式的表演,都易發生一種傾向——部分演,部分看;部分學生有事可幹,部分學生無所事事;部分學生激情高漲,部分學生無精打采。這種表演的最大不足在於不能面向全體學生,課堂容易形成脫鉤,缺乏聯絡,缺乏動態的生成,不能形成有機的整體。

  應對策略:強化“導演”功能。大家都知道,一部有質量、有內涵的電影的產生,導演是功不可沒的。在與導演的合作中,演員的演技也會日趨成熟。在拍攝過程中,導演會對演員說戲,讓演員瞭解故事發生的背景,感受人物的角色,以致讓演員融入到戲中,其中我們語文課堂教學的角色表演也同拍戲有異曲同工之處。角色表演的課堂,要想脫離僵化、單調的氛圍,就必須要強化導演的功能,真正地為學生的表演服務。

  問題之二:表演泛化。角色表演當然有個度的問題,並不是所有的文字或文字中所有的地方都適合角色表演。有的教師一篇課文用上幾處表演,一節課中左一個表演,右一個表演,不能真正理解表演在課堂教學中本質和使用原則。學生一旦無所適從,便開始失去信心。如果長此以往,再得不到成功的體驗,必然會熄滅主動學習的熱情,失去了真正表演應有的作用。

  應對策略:該出手時再出手。針對這一問題,教師一方面應對文字有足夠的瞭解,把握表演作為一個教學手段的本質,只有這樣才能在最能訓練語言的時候,學生最迫切需要的時候,及時出手以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另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還會有些小型的表演。這些表演也許是“一個抬頭,一個舉手,一個擠眉,一個弄眼”,但教師也應找準學習內容和學習興趣的相關點,找準已知和未知的聯結點,找準課文內容和學生生活的'結合點,做到讓學生敢於表演,善於表演,且有生活的活水可引。

  問題之三:注重形式,忽視語言。不少教師在運用角色表演教學時,只注重形式,不管怎樣讓學生先演起來,只要演就行,只要有了動作對白就行,有了貌似表演的樣子和模式就以為達到了表演所能達到的效果,而不去注重學生語言文字的訓練:表演時的語言[文秘站-您的專屬秘書,中國最強免費!]是否合情合理,是否通順具體,是否適合人物角色的獨特心境。

  應對策略:咬定青山不放鬆。進行角色表演,絕不是追求課堂上的熱鬧,也不是課堂承載幾點新穎的形式而成為評價時的說點,不能打著讓學生自主學習的幌子使角色表演成為一種毫無意義的敗筆。角色表演應重視學生語言的積累與訓練,這就要求教師要在排演的過程中,重視排演的指導。學生排演時,教師不是一味地放任自流,結束就結束了,就放任不管了。教師要對文字中最能體現人物的重點詞句、人物神態、動作語言的描寫把握準確,這樣一來才能幫助學生進入角色,成功塑造人物。

  所以,教師應在成熟的時機,運用角色表演的手段,讓學生獲得語言能力的提高,思維品質的提升,人物情感的體驗,真正地為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服務。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