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組織胚胎學實習課教學的思考論文

對組織胚胎學實習課教學的思考論文

  作者:羅雪,陳興書,鍾善傳,蔡其燕,肖嵐,姚忠祥

  【關鍵詞】 組織胚胎學;教學;實習課

  組織胚胎學是醫學教育的重要入門課程之一。它涵蓋組織學與胚胎學兩門學科,內容多,知識廣,專業性強。傳統教學主要是採用“滿堂灌”的方法講授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透過實習課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組織切片來了解組織器官的形態結構,這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不利於學生獨立思維能力及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的培養。本文結合本教研室教學實踐的特點,就如何充分利用現有教學資源、改革組胚實習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探討如下。

  1加強青年教師的培養

  組織胚胎學的教學既要有學生的主動學習、觀察和提問,又要有教師的積極啟發、引導和舉一反三的演示。目前組胚實習課的授課教師多是低年資的青年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系統掌握程度和融會貫通均有限,對相關學科知識掌握還欠深透。為此,透過教授示範教學,或集體備課的方式對青年教師進行業務培訓;另一方面,要求青年教師必須系統地跟班學習組胚的理論課及實習課,學習高年資教師教書育人的師德和教學經驗及技巧;鼓勵青年教師旁聽或自學與組胚有關的基礎和臨床學科知識;鼓勵他們利用網路及圖書資料瞭解本學科及相關學科的前沿知識。透過資深教師的傳、幫、帶及自身教學經驗的積累,不斷提高青年教師綜合素質。

  2採用新的教學手段

  近年來,隨著網路和多媒體技術地發展,形態學實驗室藉助多媒體、網路等技術,為學習者提供一種視聽全方位、高效、參與式的多樣化可互動操作環境。課堂上現場把網上大量形象直觀的內容展現在學生面前;也可以課前下載其它教學網站上相關的動畫短片、圖片、教學內容的檢測等內容供教師備課之用[1]。多種技術的結合利於教師講解、學生觀察;它既可單獨指導學生,又可多人同步討論。不但節省時間,擴充了資訊量,拓展了學生的視野,而且大大增加了學生的參與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3豐富教學方法

  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的積極性,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獲取知識,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2]。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表現在對教學活動的組織,對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的引導[3]。實習課有利於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根據教學內容在實習中採取適當的“互動式”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實習課前自學相關內容,然後在實習課上將學生分組,每組選一位代表講授本章觀察的要點,自主找出顯微鏡下的主要結構,並闡明其特點和相關功能,最後教師點評、總結、歸納。這種教學方法,可有效地提高學生獨立思維的.能力,使學生受益良多。對於與臨床聯絡密切或近年進展比較迅速的有關內容,學生在學好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讓學生課外查詢相關臨床資料或文獻,組織學生展開討論,互相學習,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對枯燥的理論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對學科的最新進展、相關的臨床知識得到初步瞭解,擴大知識面,為後期臨床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

  4加強專業英語教學

  對於醫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醫學英語知識十分必要,它有助於我們與世界同行相互交流。實習課授課時重要的組織結構名稱用英語表達,力求發音準確,便於學生正音;板書專有名詞時儘量以英文書寫,便於學生記憶;考試內容中也適當加入英文內容;鼓勵學生閱讀專業英語方面的書籍資料,既鞏固理論知識,又提高了專業英語水平。

  5考核驅動

  對於學生來說,成績是重要的,所以任何教學活動都要在成績中有恰當的反映,效果才會更好。課程的最終成績包括期末理論筆試成績、實驗成績和平時成績相結合的考核方式。既注重理論,又注重實踐技能,併兼顧學員平時的學習情況,能比較客觀的反映學員的學習效果。這種考核方式能全方位培養學生的能力,使學生終生受益。

  【參考文獻】

  [1] 黃悅,蘇敏,李紅. 多媒體技術在組織學教學中的應用[J]. 局解手術學雜誌,2007,16(5):347-348.

  [2] 陳世豐,孔秀敏. 對組胚實習課教學的一點看法[J]. 四川解剖學雜誌,2008,16(1):66-68.

  [3] 姚宏波,張海燕,張萌. 談組胚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中外醫療,2008,(6):78-78.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