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層次教學與職高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論文

簡析層次教學與職高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論文

  摘要:文章針對職高生數學學習中“厭學”情緒的成因,提出“層次教學”的教學方案,以期在職高數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提高職高生的數學學習熱情。

  關鍵詞:分層教學;數學教學;興趣培養

  一、職高學生數學“厭學”成因探索

  1.從主流來說,職高學生都有學一技之長的主觀願望。他們朝氣蓬勃,思想上進,可塑性強。但是在當前職高的生源堪憂,且學業成績不理想,自我學習能力差。因此,職高學生起點普遍較低,在學習方法、思想行為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問題。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學習缺乏主動性;紀律觀念淡漠;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差等等。多數職高學生學習目的性不明確,學習懶散,對理論性較強的數學更是不感興趣。久而久之,感覺數學課冷漠、機械、無聊,厭學情緒嚴重。由於學生的“厭學”,嚴重阻礙了職高階段的基礎理論和專業技能的學習,也為以後從業道路上的可持續發展帶來困難。

  2.教學模式陳舊。長期以來,受傳統教育理論的影響而形成的,以知識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影響,我們習慣了“鋪墊——匯入——新授——鞏固——作業——小結”這種教學模式。但是他最大的缺點是忽略了老師與學生的“互動”,學生與學生的互動,沒有學生合作學習的機會。在這樣一種教學模式中,教學的目的是知識的授受,課堂上老師把重點放在包括考試內容的練習,並下意識地排除對創造性和批判性思維的培養等有幫助的訓練。滿堂灌的教學,學生學得很辛苦,特別是基礎較差的職高生,一節課下來,他們腦子裡塞滿的只能是公式、運算、定理,而沒有學習的方法,其枯燥、厭煩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二、層次教學的概念及其意義

  所謂“層次教學”,就是在保持原班級結構的前提下,透過對知識分層、教學內容分層,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因材施教,進行分層遞進教學。一般職業中學的學生的入學成績較差,但各科發展不平衡也是一種普遍現象,其中不泛數學學習較好和較差的學生,如果一視同仁採用同一要求的教學方式,勢必造成基礎好的學生“吃不飽”,基礎差的學生“吃不了”的現象,兩極分化的問題就會更加突出,要改變這種狀況,分層次教學和因材施教就顯得極為必要。因此,按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成績的發展趨勢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是使全體學生共同進步的一個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實處的一種有效的方式。

  三、培養職高學生對數學學習興趣的方法——層次教學

  現代教育理論研究結果表明:學生對某一學科的興趣,直接影響著學生對該學科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教學是否成功的關鍵在於是否培養起學生對該學科的興趣,只有培養了學生對該學科學習的興趣,使他們樂學、愛學,從而增強學習的自信力,就能獲得該學科學習的成功。數學通常被職高學生理解為抽象的學科,多數學生學習數學感到抽象乏味,所以,在數學教學中如何進行教學過程的設計,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已成為當務之急。下面就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如何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興趣談談看法,以達到拋磚引玉的目的。

  1.知識分層(新舊糅合,難度平均、培養興趣)。在數學學習中,學生時概念、定理的理解及運用程度,直接關係到數學學習的效果,但是數學概念是職高生認為最抽象也最不喜歡學的內容之一。因此,老師在講解數學概念時,應多從具體例項出發,多做鋪墊,以降低數學難度。例如,在講“角的概念的推廣”時,筆者做了如下課堂設計:

  課前練習(限時5分鐘):①在初中,角的定義是:在平面內,一條射線繞著它的端點旋轉而成。②用30°的三角板畫30°、60°和90°的角。③在直角座標系中,畫以Ox為始邊,繞著原點旋轉而成的45°、135°、120°和300°的角。   引入新課:透過例項(跳水運動員向內翻騰與向外翻騰的.差別),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將角的概念擴充才能刻畫這兩個不同的動作,以期達到概念產生並非老師強加,而是自主認知水到渠成的目標。

  又如,在上正稜錐的側面面積這節課時,嘗試用紙皮做了好幾個正四稜錐讓學生傳看,還允許學生拆開,有些學生沿側稜展開,也有學生沿斜高展開。然後,互相比較看誰的展開圖好看,此時提問:“正四稜錐的側面展開圖是由幾個什麼圖形組成?”學生都很積極地回答問題,雖然答得不是很理想,但學生都動腦筋思考問題了。接著問學生有什麼好的方法求正四稜錐的側面積。不一會,有一個學生大聲說:“老師,只要求一個三角形面積×4就可以了。”筆者及時表揚了他。這時,讓學生把圖形又粘好,學生髮現原來側面的每一個三角形的高是很關鍵的一條線段,我們把它叫做正四稜錐的斜高,只要把斜高求出來,側面積就可以求得了。離勝利只有一步之遙了,這時的學生都很想知道怎樣求斜高,此時再講解正稜錐斜高及其求法就顯得水到渠成順理成章了。

  2.課堂教學分層。上課是運用分層教學的關鍵環節,教師要做好兩項工作:

  (1)適時明確分層教學目標,鼓勵學生個個努力達標。每個學生雖然在相對保密的情形下知道了自己目前所處的層次,但到每節課時,又常常找不到自己的學習位置,因此教師應在每節課講解新課前,向學生簡明扼要地說明各層次的教學目標,使每組學生帶著明確的學習目標,有目的地去聽課,從而達到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效果。

  (2)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時時瞄準不同層次的學生,用課堂提問和演示練習等形式檢查學生的達標情況。要能真正收到成效,所提問題或練習就必須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層設問,將基礎的、容易理解的問題或練習,讓C組同學回答;對需綜合分析、歸納概括、有一定靈活性的問題或練習,讓A組或B組同學回答。讓每個學生都有表現自己和獲得表揚的機會,讓學習較差的學生能感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讓好的學生感到有壓力。

  3.課後作業分層。作業是教師瞭解課堂教學效果的一面鏡子,也是學生對當堂所學知識掌握程度的自我檢驗。因此,教師要精心安排、因材設定,在達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分別設定與A、B、C三組學生水平相適應的練習題,題量與難度均在學生承受範圍內,一般以學生在30分鐘左右能完成為宜,讓A組吃得飽,C組吃得了,還可避免抄襲作業等消極現象,真正調動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達到人人動手、個個用腦的目的。

  4.教學評價分層。既然學生起點和層次不一樣,就要針對學生具體情況進行分層評價,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施行不同的評價標準。不同層次的學生測試不同深度的題目,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透過自己的努力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績,使他們的付出能夠得到有效的回報,從而增加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另外,每過一個階段,應該根據學生的考評成績和綜合表現,對學生進行合理的調整,讓進步的學生層次往上提,把退步的學生適當降級,這樣可以引進競爭機制,使分層教學能夠良性發展。

  總之,作為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透過不同的方式不斷地激發和培養學生興趣,而實施“層次教學”,無疑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持續發展有良好效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