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理念下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探討論文

新課程理念下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探討論文

  摘要:語文教育自始至終離不開認知教育和情感教育,二者密切配合,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然而,在語文教學中,人們往往只重視認知教育而忽視情感教育。尤其是在升學考試的壓力下,情感教育往往成了被遺忘的目標。因此,有必要探討在語文教學中加強情感教育的問題。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 語文教學 情感教育

  一、轉變觀念,確立地位

  情感教育在語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從根本上說,認知活動的啟動、維持和發展,始終離不開人的情緒、情感。可以說,如果沒有情意活動的配合和促進,認知活動簡直無法進行。把教學看成是單純的傳授活動,以為只要掌握知識就萬事大吉的想法,是極其片面陳舊的。

  既注重知識的傳授,又重視智力和能力的發展,對只強調傳授知識的舊觀念而言,無疑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但是,倘若無視情感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把它排斥在語文教學的目的任務之外,則仍然不完整。

  而事實上,許多語文教師總是在自己的實踐中努力探索加強情感教育的路子。任何語文教師在自己的課上也總是有意無意地滲透自己的情感。完全沒有情感教育的語文課客觀上是不存在的。問題的關鍵在於:要進一步增強情感教育的意識,努力做到有心、有序、有效,真正確立它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

  情感教育決不是隨心所欲的事,不是高興就進行不高興則可以取消的事。教師應該根據《新課程標準》所提出的有關要求,結合課文內容,確定情感教育的目的、要點、方法和途徑。這樣才能克服隨意性、克服星星點點、一鱗半爪的.現象和一曝十寒的毛病,也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在語文教學中加強情感培養和訓練,不僅要明確情感教育的內容,而且要著眼於情緒感受能力和情感表現能力的培養。情緒、情感不是憑空產生的。俗話說,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用好教材,藉助教材的感染力,調動學生自身的積累,引導他們感知課文內容,幫助他們形成穩定的情緒和積極健康的情感,進而促使其完美人格的構建,這是語文教學的使命之一,是語文教學中思想教育具體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在這個過程中,特別重要的一點就是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訓練和發展。教師對學生的薰陶感染固然重要,同學之間的相互影響和促進固然不可忽視,但更重要的還是自身理智感、道德感和審美感的增強,自身情感的豐富和發展。

  二、著眼發展、建立機制

  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必須著眼於人的發展,著眼於人的內在心理結構的塑造。這就是說,要使學生在積累語文知識、培養語文能力的同時,不斷豐富自己的感受,發展自己的情感,陶冶自己的情操,並強化情感發展的機制。

  應該在情感教育目標的指導下,透過聽說讀寫的訓練,激發起情感感受的慾望,並逐步養成敏銳的感受能力。情感教育與語文能力的培養是不能截然分開的,它只能寓於聽、說、讀、寫之中。

  情感教育應寓於朗讀訓練之中。透過範讀把教師的情感體驗傳遞給學生。課文字身對學生的薰陶感染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在學習課文過程中的情感交流也不可忽視。

  情感教育應寓於講解之中。教師的講解,不只是傳道、授業、解惑,還應包括情感的薰陶。教師講解課文時,應該表現(或表達)出自己的愛憎、自己的喜、怒、哀、樂,顯示出自己的個性特徵,給學生以深刻的甚至久遠的影響。至於講解時的聲調、表情、體態,所用詞語的感情色彩,無不反映教師的情感及其對課文中人物、事件的態度。

  而所有這些都不可能詳細地寫在備課筆記上,只能伴隨知識的傳授和閱讀的指導滲透在講解之中。

  情感教育還應寓於各類基本訓練並延伸到課外活動之中。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課文、鑑賞作品,不只要揣摩字、詞、句的含義,評價篇章結構的特點和寫作的技巧,還必須求得情感的溝通。圍繞語文教學所進行的參觀、訪問、觀察、寫生等活動,不僅可以豐富學生寫作的內容,而且有助於豐富學生的情感,有助於他們對課文的理解。

  上述情感教育如能正常進行,語文教學就會象一個人的脈搏正常跳動一樣,顯示出勃勃生機,既紮紮實實,又生動活潑。

  反之,則會出現死氣沉沉的局面。

  三、協調關係,創設情境

  要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益,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必須協調認知教育與情感教育的關係。眾所周知,情感教育是認知發展的動力。認知活動的啟動、維持和發展,離不開情感的作用。由於情緒的低落或波動,由於情感的淡薄或牴觸,認知活動必然處於低效狀態,甚至難以維持。反之,由於情緒的穩定,由於情感的投入和它的調節作用,認知活動才有可能順利進行。

  忽視情感教育的同志,往往看不到情感教育的作用,一旦在教學過程中遇到困難出現卡殼的現象,就一味埋怨學生。殊不知,沒有情感教育的參與,學生的認知活動是很難進入最佳狀態的。

  認知教育與情感教育本來就是水乳交融、相輔相成的。認知活動不僅得益於情意活動,而且它也可以給情意活動以積極的影響,可以促進學生對情感意義的及時認同和吸收,從而豐富和發展自己的感情。

  要協調教學環境和教學活動的關係。

  教學工作總是在具體的特定的空間進行的,為著最佳化教學過程,必須最佳化教學環境。

  一個班級的環境、學風如何,直接影響到每個個體的學習。應該使每個學生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熱愛語文學科的學習,努力激發他們學好語文的動機和興趣。一堂成功的課,一定要有大多數學生的積極投入。那種完全由教師講,學生只管聽的做法,不僅不利於認知活動的進行,而且就情感教育而言,也是絕對不可取的。

  最佳化教學環境的突出任務在於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係。一個優秀教師,在處理師生關係時,所堅持的最重要的一條準則就是尊重學生的人格。在探討怎樣提高教學藝術的問題時,應反覆思考的一點就是如何尊重學生的感情,激發其創造精神。不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企圖用強制的、訓斥的手段要求學生建立起理智感、道德感和審美感,那是南其轅而北其轍。教師的成功應表現為引導學生樂滋滋讀書、作文,主動地求知、探索,自覺地接受老師的薰陶感染,提高素養,發展個性。教師應根據課文的特點,貼近學生的生活,溝通師生思想,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激發情感。教師既可以使自己的情感隱而不露,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教育;又可以直抒胸臆,叩擊學生的心扉。由此而激發起來的學生的情感,則既可以似輕風吹拂下的微波,又可以像巨風掀起的波瀾。一切都應該合乎情理,順乎自然。

  教師在教學中處於主導地位,必須既以誠感人,又以言感人。教育者必先受教育。

  對課文中所表現的情感,教師要認真地感受,以自己真切的體會與學生交流。千萬不能以教訓人的口吻對學生唱高調,說假話,故作姿態,矯揉造作。情感交流的主要手段是語言,語文教師尤其要善於以言感人。要努力提煉語言,提高自身的語言修養,增強教學語言的感染力。

  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問題,儘管是個老話題,但我們在這方面交出的答卷並不是太出色,所以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我們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不斷地去嘗試、總結,這樣才能獲得比較理想的成績。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