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需求為導向的高職日語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踐論文

職業需求為導向的高職日語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踐論文

  關鍵詞:以職業需求為導向 高職日語 專業課程體系 構建

  摘要:本文主要對作者所在學校的商務日語系的專業課程體系構建進行的實踐作一闡述,並展望了繼續課程體系改革的措施。

  本校商務日語系根據本專業的“打造基於日語能力的寬口徑、多方向的應用人才”的培養目標,在廣泛的人才市場調查基礎上,“應用日語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和專業骨幹教師,就2006級學生的專業課程體系進行了改革。

  一、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在課程體系及教學設計上採用了“以職業需求為導向的課程模組式結構”。整個課程體系分為三大部分:職業素質課程模組、專業知識課程模組、職業技能課程模組。職業素質課程模組,旨在培養學生能夠就業的基本素質,其中包括:大學英語、英語聽力、計算機文化基礎、大學語文、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等職業素質課程,透過學習,學生可以考取大學英語A級證書、計算機水平證書等專業技能證書;專業知識課程模組,旨在培養學生運用日語進行商務活動的基礎能力。其中包括:基礎日語、日語聽力、日語會話、日語泛讀、日本風土人情等專業知識課程,透過學習,學生可以考取國際日語能力考試一、二級證書、日語託業考試證書等技能證書;職業技能課程模組,旨在培養學生應聘某一特定崗位時的專業應用技能,其中包括:酒店服務與管理、導遊實務、秘書實務、國際貿易實務、外貿函電日語等職業技能課程,透過學習,學生可以考取國際貿易業務員職業資格證書、國際貿易跟單員職業資格證書、涉外日文秘書職業資格證書、日語導遊職業資格證書等職業資格證書。

  這樣的課程設定從三個方面體現了其優越性:打破了學科體系結構,以不同專業方向職業崗位的需求為導向,同時考慮了學生的職業生涯需要;形成了以職業崗位工作流程為導向的模組化課程結構;注重中和運用知識、技能、態度來完成工作任務,初步形成了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的課程體系。

  本專業是小語種專業,所有的職業技能都是建立在職業素質和專業知識基礎上的,必須先掌握職業素質和專業知識之後才能學習其它的職業技能,這種職業技能必須在課程體系及教學設計上有所體現。此外職業教育的特點也要求本專業不能拘泥於語言,語言只是一種工具,必須培養適應職業需要的多方向應用人才。本專業課程模組的第三大部分就是職業技能課程模組,開設的一系列職業技能課程,有助於學生掌握一定的職業技能,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職業技能之後,就能在就業時站穩腳跟,立於不敗之地。

  經過對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實踐,課程內容的實用性和課程設定的靈活性得到了加強,學生的職業素養得到了提高,職業證書獲證率穩步上升,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學生對就業的信心,良好的課程體系改革也促進了訂單式培養的校企合作的比率。

  二、繼續課程體系的改革與展望

  為了不斷完善以職業需求為導向的課程結構,形成任務、專案驅動的課程特色,完善人才培養方案,使其以技術應用能力為主體,相對穩定,具有前瞻性,形成專業特色。我們認為還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繼續加強建設措施:

  1.繼續開展市場調研,根據經濟和產業結構調整,及時提出人才培養方案的修改意見。完善人才培養方案,使其規範科學、相對穩定,具有前瞻性,能夠及時主動對經濟和產業結構調整作出反應。

  2.深入開展課程研究。繼續依託各人才市場和相關企業所開展的市場調研和論證,隨時瞭解市場對人才需求的.變化,不斷對課程體系加以調整最佳化,同時以人才培養模式為中心,按照職業崗位對知識、技能、態度的要求,完善以職業需求為導向的課程結構。外語專業的學生培養模式以及高規格合格人才培養等問題涉及各教學環節的許多微觀層面,這需要教師的積極參與,在研究的同時進行實踐。

  3.按照人才培養方案,進一步完善“企業全程參與,緊密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強化實踐性教學。

  4.繼續深入開展教學方法的研究。大力推進培養職業能力為核心的教學方法,使教學方式多樣化、立體化、層次化,更多采用現場教學、案例教學、專案教學等教學方法,樹立職業教育教學方法觀。

  5.加大“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比率,作為培養學生的本專業教師應具備該方面工作的經驗,特別是實際操作經驗。因此,對教師的培養除了重點放在學歷提升方面,還要設法幫助專業教師進入該類企業進行實地工作和調研工作。

  6.進一步完善畢業實踐教學環節。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形成以“學生作為主的畢業實踐環節教學制度”,加強畢業實踐的指導,確保每名教師指導的學生不超過15人。在符合勞動保護要求的前提下,開展頂崗實習,每年向合作企業輸送畢業生進行半年以上的實習。嚴格對畢業實踐進行考核,確保實踐環節不走過場。

  7.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加強校園網的建設。進一步完善校園網的精品專業學習平臺與學習資源庫,確保資源共享,使學生在網路中更能自主地學習。

  8.總結專業職業能力考核的經驗,根據不同課程的型別與特點,完善考核標準,並能採取靈活的考核方式,確保學生的能力考核符合能力培養要求,效果明顯。

  9.豐富教學內容。在把職業精神教育貫徹理論教學的同時,將學生帶入合作企業現場進行實習實訓或現場第二課堂活動,使學生現場體驗職業精神,並納入學生的評價考核體系。

  總之,只有確立了明確的職業崗位指向和職業能力要求,和符合學生實際的課程目標,明確課程知識目標、技能目標、態度目標和課程在職業能力培養中所處的地位、作用和價值,才能使學生的學習能力、應用能力、寫作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充分的體現,在將來的就業崗位上具有更大的優勢。

  參考文獻:

  [1]湖南省職業院校精品專業建設方案(試行)[Z].湖南:湖南省教育廳,2006.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