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跳遠運動員心理訓練淺析論文

高校跳遠運動員心理訓練淺析論文

  【摘 要】透過運動訓練的實際情況和參考有關文獻,擬以高校跳遠運動員的心理訓練為研究物件,對影響跳遠運動員心理素質的若干因素——如意志品質、適應能力、場獨立性等進行了描述,並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高校 跳遠運動員 心理訓練

  跳遠運動是一項技術複雜的運動專案,心理訓練也是提高跳遠起跳準確性的有效手段。所以對於教練員來說,如何培養高校跳遠運動員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個長期困擾跳遠教練員們的老大難問題。跳遠運動員心理素質好壞與否,最明顯的表現方式是其起跳的準確性。如何保證運動員在有限試跳機會中獲得完美的起跳?筆者將近年來在高校教學、訓練和實踐中的一些體會整理出來,供參考。

  1 運用感知覺規律提高跳遠踏板的準確性

  助跑起跳過程中即包括視覺、聽覺、速度感、節奏感、肌肉用力感覺等時間知覺和運動知覺以及空間知覺。透過心理訓練可以提高運動員感受性的銳敏度、知覺廣度與深度、反應的速度與準確度、運動表象的完整性等,對跳遠的準確踏板起到積極的作用。

  1.1標誌物訓練

  為了練好跑的節奏,發展步幅的穩定性,在跑道上放置具有—定距離的小木棒或畫上明顯的白線,反覆做棒(線)間跑。用色彩鮮明的標誌物固定自然快速跑的步長,在穩定步長的基礎上逐漸做到快速準確而有節奏。為了發展速度感和節奏感,可把整個助跑距離分為三個階段,並用不同顏色放置三根標誌杆。第一根放在起跑後10米左右處,為加速階段。第二根可放在途中20米處,作為保持速度階段。第三根放置在距起跳點7-8米處,為進入起跳階段。不同階段提出不同的要求,讓運動員反覆練習,體會節奏感和速度感,然後逐漸撤去標誌物,令其回憶當時感覺,反覆進行完整助跑訓練,直至達到與有標誌物一樣的感覺,這樣,準確性就提高了。

  1.2擴大踏跳區與縮小踏跳區的訓練

  為了克服視覺誤差,可用擴大踏跳區和逐漸縮小踏跳區的方法進行訓練。用白灰畫線,把踏跳區擴大一些,使踏板明顯,反覆訓練,然後逐漸縮小踏跳區,直至與踏板一樣大。 這樣可以逐漸克服視覺造成的誤差,使踏板準確。

  1.3心理訓練

  用默唸的方法聽助跑節奏訊號(事先錄製好),進而過渡到原地跑步配合,關掉錄音機,默唸助跑節奏,這樣反覆練習,直至形成強烈的節奏感。在每次助跑前都默唸一、二遍助跑節奏,對準確踏板起很大作用。

  2 意志品質的訓練

  加強意志品質培養,是形成良好心理素質的前提。運動訓練本身,就是克服自身疼痛和疲勞的過程,在成才的過程中,必須付出無數的汗水,甚至流血,才能取得優異成績。

  2.l 從思想教育入手,端正思想,教育運動員熱愛祖國和人民,樹立為校、鎮、縣和市爭光的雄心壯志。

  2.2 用我國優秀運動員的刻苦訓練精神,戰勝傷病,勇於拼搏取得優異成績等先進事蹟教育他們,激勵他們奮發上進。

  2.3 經常在室外越野跑或加大運動負荷,作為培養運動員提高意志品質的手段。

  2.4 在訓練中常常在逆風中,或下雨天進行速度或專項技術訓練,這樣實戰訓練,為今後在比賽中碰到惡劣環境戰勝對手,創造優異成績打下基礎。

  3 克服緊張情緒,加強自我控制能力

  在跳遠比賽中,經常會出現因心理緊張發揮失常現象,更談不上超水平發揮,也叫“怯場”,直接影響運動技術水平的發揮。在訓練中,加強自我控制能力訓練,對提高訓練質量,為今後提高運動訓練成績有著不可估量的意義。在訓練中,有針對性地採用放鬆訓練法、呼吸法來調節運動員的緊張程度,引導運動員把注意力轉向內心世界,而集中注意力訓練,因勢利導,從精神世界入手,穩定隊員的情緒,控制和調整他們的心理狀態,使之形成最佳的競技狀態,爭取最佳的運動效能。 3.1 自我放鬆訓練

  運動員閉目舒適地仰臥在床上或長板凳上,聚精會神地想象自己肌肉放鬆的情況,同時自我暗示:“我是非常安靜的”、“我的四肢放鬆了”、“我的呼吸是安靜的”、“安靜了……放鬆了……”;也可以讓運動員靜坐,調整放慢呼吸一至二分鐘等。在一定程度上使運動員肌肉得到放鬆和休息,消除了賽前緊張狀態。

  3.2 自我控制訓練

  利用想象力,透過內心影象,把一種成功的機制編入大腦和神經系統,然後去實踐。如:“我在休息”、“我感覺很好”、“我能,我—定能成功”、“我不能犯規,我一定不犯規”、“我有力量了”;還可以講簡短的有趣笑話,要求運動員聽了以後,必須控制自己不外露情緒。透過這樣長期訓練有利於提高運動員肌肉的.自我控制能力,還可以使動作節省化和調節內臟器官的功能。

  4 克服恐懼心理

  比賽中,運動員由於考慮名次、成績或有時碰到對手很強,害怕試跳踩線犯規等因素,經受不住這種壓力致使助跑踏跳動作這一神經聯絡混亂、失調,從而破壞了平時訓練中建立起來的正確動力定型,致使助跑踏跳的準確性下降。因此要培養跳遠運動員勇於征服“準確起跳”的自信心理,面對跑道精神抖擻,敢於衝擊新遠度,創造新成績。

  4.1 賽前調節

  賽前要嚴格、科學有針對性訓練;不給運動員定指標,讓其輕鬆上陣;制訂準確的比賽方案,做到知己知彼,臨陣不亂,樹立良好的比賽動機,努力發揮出自己最高水平。

  4.2 賽中調節

  4.2.l 想象調節

  比賽中如果出現思維混亂,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這時運動員可以想象平時訓練或過去某一比賽中創造最優成績時的動作順序的情景,以穩定一下情緒。

  4.2.2 呼吸調節

  由於比賽時運動員產生緊張的心理情緒時使其交感神經活動加劇,心跳加快,血壓上升,呼吸急促,動作不協調,思維混亂等現象,這時如果採用慢節奏的深呼吸方法就會減輕以上這些現象,從而消除緊張感。

  4.3 賽後調節

  教練員不要因運動員偶爾幾場比賽的失敗就指責運動員,而應用微笑、鼓勵方式來幫助他尋找失敗的原因。

  5 提高適應能力

  在訓練、學習、日常的生活中,隊員本能地、恰當地利用時機,使身體方面的準備與周圍環境相適應。如對場地、身體思想感覺、人、裝置、目標的適應等。運動員要象演員一樣表演出較高的水平,必須適應不同場合,特別是在比賽中進入角色,而且還需要動員發揮自己最大的潛力,將全部身心投到訓練和比賽中去。

  6 增強抗干擾的能力

  在跳遠訓練和比賽中,運動員抵抗各種內外干擾能力,是在各種複雜困難的條件下,保證訓練和比賽順利進行及技術水平發揮的重要因素。特別是高校運動員,採用改變訓練環境,來提高運動員的抗干擾能力,應付不同情況,保持心理穩定,發揮較好運技術水平。例如:把運動員帶到較熱鬧的地方,或者到附近的學校場地去訓練、測驗、比賽,有學生或觀眾觀看,增加訓練氣氛,也培養了隊員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

  7 較強的場獨立性

  在這裡可以把“場”理解為外界環境。場獨立性和場依存性,是個性心理學中依據場的理論對個性的一種分類。一個優秀的跳遠運動員,在比賽中應頭腦清醒,善於分析,獨立性強。在比賽中就能採取最有利於自己的技戰術和穩定的心理狀態,充分發揮自己的水平。

  參考文獻:

  [1]吳保英.試論跳遠運動員的心理訓練[J].福建體育科技,1991,(2).

  [2]肖威.心理訓練在田徑運動中的應用[J].田徑,2005,(7):11-12.

  [3]王方春.對跳遠運動員賽前心理訓練的研究[J].安徽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2).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