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綜合利用與人類可持續發展論文

水資源綜合利用與人類可持續發展論文

  摘要:社會和諧離不開人與自然的和諧,人水和諧又是人與自然和諧的重要內容。目前,人類面臨嚴重人與水不和諧問題,所以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採取積極有效的對策與措施,實現和水的和諧共處,構建人水和諧關係,以達到社會和諧。

  關鍵詞:社會和諧;人水和諧;措施;水文化;節水型社會

  1 人類社會的發展與人水不斷和諧的過程

  1.1 水孕育了人類的文明

  水孕育了人類的文明,從原始人類的進化到人類文明社會的產生都與水有著不解之緣,整個自然進化史和人類社會發展史都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在約300萬年的人類歷史中,人類選擇自然所邁出的第一步是逐水草而居,世界上幾乎所有的重要城市都偎依著一條河流。回顧中國的歷史,水正是中國文化產生的淵源。人類的生存與健康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前提,而人類的生存又需要人與水的和諧關係作為支撐,因此,人水和諧是人類文明進步與社會和諧發展的基礎,水孕育了人類的文明。

  1.2 人類治水的四個階段

  人類治水歷程,大體經歷了四個階段:一是人類利用河流並聽命於河流的自然階段,大致相當於原始社會時期,雖有保護居民區的護村堤埂,但人們對水的自然狀態無力加以明顯的改變,不得不聽命於大自然的主宰。

  二是人類利用河流並抗禦河流的階段,大約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時期,人們有能力一定程度地控制洪水的威脅,也有條件興建較大型的灌溉和航運工程,但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仍然有限,嚴重的旱災或水災還常常成為改朝換代或重大社會動盪的直接原因。

  三是改選河流為人類服務的階段,隨著科學技術的巨大發展和生產力的迅速提前,人類支配河流的能力遠遠超過歷史水平,但也帶來對河流健康的傷害。

  四是人類與河流和諧發展的.階段,當主要依靠工程技術措施治水出現困境時,人們重新認識到,人類與河流的關係應該是既要改造和利用,又能主動適應和保護,人類要由河流的征服者,轉變為河流的朋友和保護者,把人類的治水實踐推進到人與河流和諧發展的階段,即人水和諧。

  1.3 人水不和諧問題

  一是洪澇災害,我國季節性,地區性洪澇災害十分嚴重,給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嚴重影響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的健康、持續和快速的發展。本世紀以來,世界各國曾先後發生過近40次特大洪澇災害,洪澇發生頻次與災害損失都在逐年增加,每次都導致上萬人的死亡和千百萬人的流離失所。

  二是地下水超採與地質災害。對地下淡水資源採取掠奪式開發,導致地下水位嚴重下降,形成大面積的降落漏斗,從而引起地面沉降,危害地下管線和建築物。如西安市地下水的超採,致使地面連續沉降。現有大的地裂縫9條。天津、上海、北京等城市也存在同樣的情況,其中上海、天津市累計沉降幅度己超過2m。

  三是水土流失,據遙感普查,我國水土流失面積不包括凍融侵蝕面積就達355.56萬km2,佔國土面積的37.42%。由於水土流失,每年損失的土壤總量達50億t之多,水土流失危害嚴重,在許多地方造成耕地減少、肥力下降、江河泥沙淤積、水源涵養缺乏、自然氣候和生態環境惡化等不良後果。

  四是不安全飲水,2008年11月21日,衛生部監督局局長趙同剛在第三屆國家環境與健康論壇上透露,中國有3.2億農村人口飲水不安全,其中有5000多萬人飲用水氟、砷含量超標。

  五是水資源短缺、水汙染,目前,全國有超過一半的城市缺水,而水汙染又使缺水形勢更為嚴峻,且有逐年加重的趨勢,嚴重地威脅到城市居民的飲水安全和人民群眾的健康。

  2 促進人水和諧的對策及措施

  2.1 改變傳統治水思路

  “98洪水”之後,水利部與時俱進,創新理念,提出了現代治水新思路,並不斷補充完善,成為系統的思想理論體系。資源水利——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現代治水新思路的核心。概括地說,就是從工程水利向資源水利、從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可持續發展水利轉變,透過水資源的最佳化配置,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援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2 積極發展水文化

  人與水之間的關係很大程度取決於人們對水的認識,而人們對水的認識屬於水文化內容。水文化是人類水觀念的外化。反映了人類對水的認識程度,水文化的重要內涵是人與自然的相處哲學,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人與水的和諧相處,保持生物多樣性及穩定的可持續發展,是水文化概念提出的初衷。水文化意識有助於人類平衡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這種意識是人類長期以來和自然共存的過程中積累起來的,它是基於人類對於水與人類生存之間的關係的深刻理解,以及水與人類社會文明程序的理解之上的。此外。還應大力宣傳,使廣大人民群眾知道、瞭解、熟悉水法規,形成依法治水、管水、愛水、節水的意識,努力實現從人類向大自然無節制地索取,隨意開發利用水資源,轉變為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科學合理開發,利用和調配水資源。

  2.3 建設節水型社會,建立健全和諧的用水體系

  建設節水型社會是解決水資源短缺最根本,最有效有戰略舉措,也是一項長期任務。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量力而行、有重點、分步驟地推進。一要搞好節水宣傳,要以媒體為手段、以活動為載體。向領導和群眾宣傳水危機、節水知識、節水典型,喚起全社會惜水、節約水,保護水的強烈意識。二要抓好制度建設,要建立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制度,編制全市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提出取水許可總量控制,制定工業、農業、生活等各項用水的定額標準,對各行業、各部門、各單位實行年度用水問題控制。三要逐步建立與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的經濟增長方式、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2.4 加強依法治水

  建立健全和諧的管水體系,構建人水和諧社會是一項艱鉅而複雜的系統工程,上承各級政府,下連千家萬戶,牽動社會各界,涉及各方面。因此。只有動員全市人民的共同參與,才能使人水和諧的目標變成現實,要把共同建設,共同享有貫穿於人水和諧社會建設的全過程,最大限度地激發人民群眾的參與熱情,最大限度地讓人民群眾享受人水和諧的快樂。

  2.5 建立健全水資源管理制度

  要探索建立水權制度和轉讓制度,完善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相結合的取水許可制度。抓好國營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促進水利經濟的增長,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按照“誰投資、誰受益、誰所有”的原則,引入市場機制,透過組建農業用水者協會等有效形式,全方位加快農村小型水利體制改革的步伐;實行城鄉防洪、排澇、蓄水、供水、用水、節水、水資源保護、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的一體化管理。按照人水和諧的理念,結合水利發展的目標和重點。堅持全面規劃、統籌兼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方針,緊緊抓住國家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本部大開發戰略的大好機遇。加強對水資源基礎研究和水利專案前期工作的領導,加大前期工作經費的投入,搞好基礎設施建設和重點工程專案建設。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