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體育教學內容最佳化設計研究論文

小學體育教學內容最佳化設計研究論文

  摘要:近二十年來,中國青少年學生體質的不斷下降。體育與健康課程作為提高學生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徑,卻出現了和《國家體質監測標準》執行嚴重脫節的現象。因此,促進《國家體質監測標準》與體育課程的融合成為了體育工作者的一個重要任務。本文嘗試從改革體育教學內容的角度,運用“課課練”和“快樂體育”的教學模式理論,構建了基於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小學體育教學內容最佳化模式,並實施在小學三年級的體育教學工作中。本文認為,透過教學內容的最佳化設計促進《國家體質監測標準》和體育課程融合是合理可行的;教師應注重體育教學內容的多樣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國家體質監測標準》的測試,最終提升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

  關鍵詞:體質健康水平;教學內容最佳化;國家體質監測標準

  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新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導致人們的身體活動減少和心理壓力增加,這對國民健康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尤其近二十年來,中國青少年學生體質的不斷下降,吸引了國家和社會的關注。體育與健康課程作為提高學生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徑,對改善青少年體質健康具有重要意義。2011年教育部頒佈的義務教育階段《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標》),遵循了“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是我國體育教育工作者進行日常教學的指導性檔案。同時,2014年教育部公佈修訂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以下簡稱《國標》),是評價學生綜合素質、評估學校工作的重要依據。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是促進青少年增強體質、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重要措施,也是一線體育工作者的工作重點。然而,在實施《國標》體質測試的體育課堂上,卻出現了以下幾種場景:一是重視達標,輕視課程。體育課變訓練課,反覆訓練達標專案,導致課堂乏味,學生興趣缺失,體育習慣難以養成;二是重視課程,輕視達標,導致課堂歡聲笑語,測試資料“虛高”;三是意圖兩者兼顧但是礙於各方面侷限,不得不向某一方面傾斜,最終還是把“達標”和“課程”對立起來。由此可見,《國標》的執行和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結合出現了脫節問題。由於不合理的安排、機械的執行《國標》測試,導致教學過程的混亂,且沒有使學生的體質狀況得到改善。如何將《國標》的測試活動與體育課程標準相融合進而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1]。因此,本文提出基於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小學體育教學內容最佳化設計,目的在於促進小學體育教育改革,逐步完善小學課程教學內容和體系,使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的合格率得到提升,以期為《國標》與體育與健康課程融合提供一定的依據,併為其他學校提升《國標》資料提供一定的參考。

  1體育教學內容最佳化設計的理論依據

  1.1注重身體鍛鍊的體育教學模式

  在課堂教學中,有一種使用特定的時間進行身體鍛鍊的體育教學模式,也稱為“課課練”教學模式。該模式始於20世紀80年代,旨在提高學生的體質。在每一節體育和健康課程中,固定一段時間,讓學生進行專門的體能訓練[2]。“課課練”教學模式的特點為:以某一運動技能學習為主線,根據教學技術動作的特點,開展相應的一套身體素質練習作為運動的內容。具體來說,在每節課的後半部分,新增一個“體育鍛煉”的環節,時長約為5~10min。鍛鍊的內容需要與技能學習的內容相對應,以追求身體的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然而,“課課練”的教學模式也存在缺陷。例如,因練習時間短而效果有限,容易與主教材發生衝突,練習手段比較單調無趣,學生提不起興趣,這直接導致了學生喜歡體育而不喜歡體育課[3]。

  1.2注重體驗運動樂趣的體育教學模式

  該體育教學模式也常被稱為“快樂體育教學模式”,是建立在國內外快樂體育理念上形成的教學模式。其教學理念是讓學生在掌握運動技能和體育鍛煉的同時體驗各種運動的樂趣,並透過體育運動樂趣的體驗形成參與體育鍛煉的習慣。該模式的教學過程特點:體育的樂趣來自多方面,使學生體驗樂趣的教學方法也多種多樣,但其教學過程的共同特點都是,它有一個或多個環節來體驗運動的樂趣。有時這些環節是連線的和漸進的,這樣學生就可以體驗到運動,學習,挑戰,溝通與創造的樂趣。這種教學模式大多采用遊戲方法,挑戰方法,集體遊戲方法和小組學習方法等教學方法[4]。

  2體育教學內容最佳化模式的構建

  在宏觀的教學內容的把握上,遵循《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和《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對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相關要求,結合“課課練模式”與“快樂體育”教學模式及相關理念,改變以技術教學為主體的單一教學內容,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把一些身體素質練習內容以遊戲形式穿插到體育課堂中,使學生掌握體育運動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提高學習積極性,同時重點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透過在體育健康課堂中調整教學內容、轉變教學模式,改變傳統的三段式教學,把教學過程劃分為三個側重不同又互相聯絡的階段。(1)改變傳統的以徒手操為熱身內容的活動形式,以結合教學內容選擇專項素質輔助練習來代替熱身活動。(2)依照《課標》要求的教學內容組織教學,並在間歇時間穿插身體素質練習。(3)教師傳授體質健康標準的理論知識,指導《國標》中的測試內容進行身體素質練習,並結合遊戲或比賽的形式。具體模式構建如表1所示。

  3基於體育教學內容最佳化模式的教學工作計劃

  以小學三年級學生的實際教學實驗為例。2017年下學期,該年級學生的《課標》要求的考核內容為:投擲壘球、立定跳遠與30s跳繩;對應的《國標》測試的身體素質專案為:往返跑、仰臥起坐、坐位體前屈、1min跳繩。首先參考運動技能形成規律,將所有《課標》教學內容和《國標》測試內容分為兩個階段:初步學習階段和鞏固提升階段。在每個階段,又有三個教學單元構成。其次,將《課標》的考核內容分配至兩個階段的教學進度當中。再次,將身體素質練習按型別分為3個單元,結合技術教學內容對身體素質的教學內容進行課時分配:第一單元的身體素質內容側重於速度和靈敏素質遊戲,時間為3個周;第二單元的身體素質內容側重於力量素質的遊戲,時間為3個周;第三單元的身體素質內容側重於柔韌素質的遊戲,時間為3個周;第四、第五、第六週則為重複與強化前三單元的身體素質練習,主要以比賽手段為主。最後,結合具體《國標》測試專案,創編與身體素質相應的遊戲與比賽,並分配到每個單元的教學中。見表2。

  4結論與建議

  透過教學內容的最佳化設計促進《標準》測試和體育課程融合是合理可行的。最佳化後的融合教學與直接的測試有明顯的不同。直接測試導致大部分學生是被動、敷衍的測試,只為完成任務。而最佳化後的融合課堂教學,讓學生了解了《國標》中的測試專案、意義、標準、程式等知識,使學生系統地掌握體質健康標準的理論知識,並逐步建立監督體質健康的意識和能力,提高學生自我健康的意識。此外,教師應注重體育教學內容的多樣性,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引導學生參與《國標》專案的測試。在要制定體育工作計劃時,我們必須緊密聯絡教學和測試的內容。在時間和空間上,注意循序漸進,允許學生逐漸適應。在設計課時計劃時,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並安排一些與測試相關的內容。

  參考文獻

  [1]李宗堂.《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融入大學體育課程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D].蘇州大學,2011.

  [2]劉文明.淺談體育教學模式的分類及其應用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6(1):83.

  [3]李蔚.體育教學模式的理論與應用[J].上海教育科研,2008(6):86-87.

  [4]劉梅.快樂體育教學在中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應用的探討[J].科技資訊,2011(28):211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