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型教師培養下公共教育學論文論文

創新型教師培養下公共教育學論文論文

  一、公共教育學教學現狀的困境審視

  目前高校教師教育的公共教育學不能滿足培養創新型教師的要求,遭遇的困境主要有目標困境、地位困境、認同困境、教學困境和評價困境[4]。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目標定位不當

  公共教育學作為教師教育專業的核心課程和基礎課程之一,如何定位其教學目標直接影響著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尤其是影響著師範生的學習興趣、從教動機和能否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但在很多本科院校中,對於公共教育學的教學目標定位不是模糊不清就是不當,如有的學校將公共教育學的教學目標定位為“培養學生為師的意識和所需的知識與技能”。這個課程目標很容易引起歧義,我們培養的是學生為什麼“師”的意識?創新型教師需要哪些知識與技能?這些都沒有明確界定,不免被教師和學生認為公共教育學主要就是學習教育學理論。不僅不符合《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中的“育人為本”“實踐取向”和“終身學習”的基本理念,更不符合培養創新型教師的價值理念。

  (二)教學內容理論與實踐脫節

  教師的知識分類一般分為理論性知識和實踐性知識,在提倡教師專業發展的今天,雖然教師的理論性知識仍然對教師專業發展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但教師的實踐性知識也被看作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知識基礎,其主要包括教師的“教育信念”“自我認識”“人際知識”“情境知識”“策略性知識”和“批判反思知識”[7]。創新型教師培養的三大理念之一就是實踐取向,這要求我們在設計公共教育學教學內容時應加強實踐性課程的建構與實施,應注重將教育學理論緊密聯絡實踐,強化教師教育專業的實踐環節。但現在大多數的公共教育學課程體系仍然按照傳統教育學理論進行編排,內容與實踐脫節嚴重。這種從理論到理論、用思辨式理論來解釋理論造成學生對於教育學的相關知識進行教條認識,缺乏如何運用相應的教育學理論闡釋基礎教育中的教育現象和解決基礎教育中的實際問題的思維和方法。

  (三)教師教學方法單一

  教師選擇怎樣的教學方法,不但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直接影響著教學目標能否有效完成。《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提出在教學過程中,創新型教師能夠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敢於質疑和樂於探究的學習方式。作為培養創新型教師基礎課程的公共教育學在高校教學過程中卻沒有做到這一點。雖然多媒體輔助教學在高校課堂已經廣泛應用,但教師運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是講授法,使用的多媒體手段教學僅僅是板書的另一種呈現形式,學生也沒有真正參與到教學中。單一的講授法雖然具有提高教師的講課效率的優點,但教師的“滿堂灌”很難調動學生的上課積極性和學習興趣,也影響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最終還是會影響教學效果。

  (四)教學評價機械呆板

  教學評價是對公共教育學教學是否達到預定教學目標進行檢驗的重要標準,一般分為診斷性評價、發展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三種,現代教育提倡使用發展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順應現代教育潮流發展,提出“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髮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這就要求在培養創新型教師過程中應注意課程評價的目的.、方式、內容和主體的多元化。現在公共教育學的教學評價往往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形成性評價,即平時成績,一般佔總分的20%-40%;另一部分是總結性評價,即期末考試筆試成績,一般佔總分的60%-80%,評價內容往往以筆試為主,而忽視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核。由此可見,公共教育學的教學評價方式以總結性評價為主,而對診斷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不夠重視。此外,教學評價主體單一,往往只是教師自己對學生成績進行評定,而學生沒有參與,這就會造成教師教學評價尤其是對於學生平時成績的評定會有失偏頗。

  二、提高公共教育學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為了適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創新型教師的要求,高等院校的教師教育課程必須改變以往的各種教學問題,對公共教育學課程進行以培養創新型教師為目標的教學改革,探尋提高公共教育學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使教師教育專業學生具備基本的創新意識、創新知識和創新能力。我們認為公共教育學教學改革必須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來促進創新型教師的培養:

  (一)樹立培養創新型教師的教學目標

  創新型教師的素質主要包括創新意識、創新知識和創新能力,因此,從培養創新型教師的角度,公共教育學的教學目標不僅應改變以往定位不當和模糊不清的弊端,還應明確樹立培養創新型教師的目標定位,即在公共教育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具有敬業奉獻精神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具有比較完善的知識結構,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和鮮明的創新思維能力,既善於與人合作,又具有獨立個性,能創造性地開展教學、科研活動,善於培養和激發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師”。只有讓師範生體會到公共教育學對培養創新型教師的課程意義、教育意義、自身發展意義和教師職業意義,才能真正擺脫公共教育學教學困境。

  (二)構建培養創新型教師的課程體系

  按照《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關於創新型教師實踐取向的教育理念,公共教育學的課程體系應在重視理論性知識的同時更要重視實踐性知識,結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現代教育理論研究的新進展,調整和構建培養創新型教師的課程體系,突出創新型教師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尤其應針對不同學科和不同層次的師範生來調整公共教育學的課程內容和結構,注意與師範生所學專業知識和課程論、教學論、教育心理學等相關課程的融合。另外,還應加強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實踐能力訓練,並可以增加教育見習和教育體驗活動,並鼓勵學生運用自身經驗來反思教育,讓學生深入中小學課堂進行教學觀摩和教育體驗中切實體會基礎教育,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三)改革和創新課堂教學和學習模式

  培養創新型教師的教學不能侷限於教育教學理論和技能的單向傳遞,“課堂不再只是傳播知識、形成技能的場所,而是一個創造意義的地方,教與學的過程是意義建構、分享與創造的喜悅之旅”。公共教育學的課堂教學應該是教師在與學生進行互動活動實現公共教育學意義建構的過程。因此,教師應改變以往對教育學理論的程式化和技術化的講授—接受教學模式和學習模式,轉向以學生自身知識經驗和社會文化屬性為基礎,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構建關注學生學習體驗、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教學模式和將教師教育經驗和學生學習體驗相互融合、基於創新共同體發展的學習模式。教師將教學內容透過案例和情境的形式進行教學呈現,學生在對話與體驗中對教學內容進行學習,從而幫助學生對創新型教師培養的意義和對教育意義的整理理解。

  (四)實行綜合、多元的教學評價手段

  結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創新型教師的素質要求和《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的理念與精神,公共教育學對學生的教學評價不僅應關注學生的教育教學知識的掌握情況,還應關注學生對實際的教育教學技能和方法的運用,不僅關注對學生的總結性評價,還應關注學生在學習前的診斷性評價和在學習過程中的發展性評價。因此,要建立綜合、多元的公共教育學教學評價體系,全面評估學生創新素質的掌握程度。首先,明確評價目的,在進行公共教育學課程教學之前,教師應對所教教師教育專業學生進行前期初步瞭解,根據學生專業特點和知識基礎來調整和組織教學;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自評和互評,調動學生的評價積極性;再次,在期末考試時,應以開放性和實踐性知識考查為主,幫助學生綜合檢驗自身理論掌握情況;最後,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改變學生課程總成績結構,變平時成績—期末成績結構為平時成績—實踐成績—期末成績結構,三者的比重為30%、30%和40%,從而將發展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質性評價和量化評價結合起來。

  (五)提升創新型教師教育團隊的素質

  創新型教師培養離不開高素質的創新型教師教育團隊。這要求在創新型教師的素質要求和《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的理念與精神指導下提升教師專業素質:一方面高等院校應重視創新型教師教育團隊的培育,加強對公共教育學任課教師的培訓工作,制定科學合理的培訓方案,鼓勵教師進行校內外教學經驗交流,為任課教師教學素質提升提供系統的支援。另一方面教師自身應轉變教育思想,樹立創新型的教學理念和學生觀。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對課堂教學的促進作用,按照基礎創新型教師培養的課程目標組織多種形式教學,加強自身專業知識學習、教學反思和素質提升。

  三、結語

  創新型教師教育理念促進了公共教育學教學從目標、內容、方法和評價的全面變革。透過對基於創新型教師培養的公共教育學課程教學困境與出路的全面分析,可以提高公共教育學的教學時效性,釐清學生學習公共教育學的課程意義和教育意義,初步形成創新型教師具備的創新意識、知識和能力,併為日後其他高師課程教學改革提供一些經驗和幫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