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實施城市化發展戰略的思考論文

我國實施城市化發展戰略的思考論文

  城市化的含意及其指標眾說紛紜,角度不同,見地也不同。我們認為城市化的本質是指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從農村生活向城市生活的升級轉化過程。從市場經濟的供求角度看,可把城市生活視為一種特殊商品,城市化就是城市生活這種特殊商品的普及化。實施城市化戰略對於我國未來20年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指導的意義。

  一、我國城市化發展的決定因素及可能性

  今後20年是我國工業化中期發展時期,經濟還將繼續保持高速發展的趨勢。其標誌是我國工業化初期產業,如紡織、普通食品、普通建材等,已處於嚴重的供大於求的“買方市場”狀態。難以再帶動我國經濟繼續增長。目前,工業化的主導產業已轉向以機械電子為主的裝備製造業和以建材、建築業為主的基礎設施的建設上來。這些產業的未來需求量大、投資量多、資本技術密集,它們的發展無疑會使我國經濟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這就決定了我國未來20年城市化必然是一個加速發展的過程。另外據估計,今後20年至少有3億農村剩餘勞動力需要轉移。

  人們普遍認為,未來20年我國經濟仍將處於高速發展時期,城市化是我國未來20年經濟高速發展的動力和目的,在此對實現這一目的的可能性和條件作一分析。從國內形勢看,國內有效需求後勁不足,居民消費呈現疲軟狀態,傳統的消費觀念根深蒂固,如何發揮少存款多投資拉動需求,刺激消費傳統的第一、二產業趨於成熟並走多從次化、縱深化、一體化發展,而第三產業未改變產業佈局,進出口結構,解決就業問題,帶動消費。城市化戰略為其提供了環境,並且逐步改變一二三產業的比例關係。從國際形勢看,經濟一體化、全球一體化,中國要增強競爭實力為其向規模發展,而小城市小鄉鎮不能發揮規模經濟]經濟戰略優勢、品牌戰略,建立綜合型、政治型、經濟型、交通型、文化型、旅遊型等特點的城市。隨著世界製造中心的轉移,小作坊,小工廠,小企業已不適應當代要求,走城市化戰略是國際形勢的要求。中國沿海的環渤海灣地區、長江三角洲地區和珠江三角洲地區正在發展成主導中國經濟發展、參與國際競爭的三大城市群,表明了我國城市化程序的方向、趨勢。

  二、我國城市化發展的的趨勢預測

  在我國工業化中期經濟高速發展的帶動下,未來20年我國城市化將進入加速發展時期。目前我國城市化水平為30%(1997年)左右,今後將進入從30%發展到70%的國際公認的加速發展時期。從世界城市化發展的現狀和趨勢,以及我國城市化面臨的問題與挑戰,我們認為,未來我國城市化發展將出現以下幾個基本趨勢。

  (一)大城市將比中小城市的發展速度更快

  大城市發展速度快於中小城市是世界城市化發展的潮流。究其原因,一是大城市經濟效益高、居民收入水平高,雖然建設成本也相對高一些,但最終收益(收入減成本)還是比中小城市好。二是大城市功能全,能更好地滿足人們的各種需求,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大城市生活的需求也逐步提高。三是大城市具有中小城市不可替代的更強有力的帶動腹地區域經濟發展的功能,而且,在城市間的聯絡日益增多和重要的時候,在城市群不斷出現的情況下,大城市的作用更加明顯,原來獨立發展起來的中小城市現在越來越受到大城市發展的影響和制約。四是隨著技術進步、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經濟的發展使人們能夠有效地解決所謂“大城市病”現象,從而為大城市的發展掃清了障礙。例如,城市交通擁擠可以採取有軌交通、路口立交、路口停車線前移和路口四角擴寬等方法和手段加以解決。大城市環境問題隨著環保產業的發展以及城市環保設施的建設已能夠有效的控制。

  因此,未來我國的城市化應當注意大城市的作用,在不放慢中小城市的發展速度的前提下,鼓勵大城市適當超前發展。當然也還要注意不要超一定的“度”,我們認為以大城市人口增長保持在整個城市人口增長速度的1倍以內為宜。同時,發展大城市也要注意環境保護和城市容量問題。因此,在考慮加快發展大城市時,一定要注意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要綜合考慮經濟效益與資源和環境等條件的容量問題,做到大中小規模城市合理的協調發展。

  (二)以國際化大都市為代表城市群將在城市化程序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北京、上海、廣州、大連、武漢等特大城市根據其在歷史上曾經發揮過與國際交往作用的事實,在新的一輪對外開放紛紛制定了建立國際大都市的戰略設想,為我國城市化程序又增加了新的積極因素。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的一個顯著的特徵就是所謂中央商務中心區(CBD)的建設。CBD是國內外大公司總部的聚集分佈區,它負責組織和指揮分佈在全球各地的企業、工廠以及商業機構有效執行。由於各路大公司聚集在一起,它們能就近從事各種那些位於繁華的鬧市區的大百貨商店、大商場所無法比擬的大筆交易。

  城市群(帶)是城市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從經濟活動在空間的擴充套件演變規律來看,其順序是由“點”到“線”到“面”,當城市發展向“線”兩邊集中到一定的程度時城市帶就出現了。中國沿海的環渤海灣地區、長江三角洲地區和珠江三角洲地區正在發展成主導中國經濟發展、參與國際競爭的三大城市群,今後中國經濟將越來越向這三個大城市群集聚。城市化的高階形式,大城市群目前在中國已經開始出現,以此為中心,中國還應考慮規劃一系列的城市經濟帶,並發展一批有特色的中心城市,如綜合型、政治型、經濟型、交通型、文化型、旅遊型等特點的城市。中國未來城市發展的核心面、線、點形成後,將有一半的人口、GDP的80%、全國工業產值的90%以及全國進出口總額的95%在這些地域產生。

  關於未來我國城市化水平的預測,1996年我國政府向聯合國第二次人類住區大會提交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類住區發展報告》預測:到2000年,全國城鎮人口將達4.5億左右,城市化水平將達35%;2010年,全國城鎮人口將達6.3億左右,城市化水平將達45%。 三、加速我國城市化發展程序的對策與措施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工業化中期的快速發展階段,我國城市化的起飛也已到來。為保證我國城市化加速發展的順利進行,根據我國城市化發展的現狀和麵臨的問題,提出以下對策和措施。

  (一)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城市基礎設施市場化,服務價格的開放,將會有力地促進城市基礎設施的發展。但由於城市化進入起飛階段後,城建規模巨大,估計每年約需投資總額高達5000億元左右,如此驚人的投資單靠財政投資和價格開放後的收入是絕對不夠的。目前國家財政總收入也只有8000億元左右,因此,必須進一步開拓城建籌資渠道。根據國外經驗,可選擇的籌資渠道有政府專項城建債券、以BOT方式吸收社會資金和外資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是城市入戶電網線路的改造、城市軌道交通設施、城市交通樞紐、城市水源設施、城市汙水和垃圾處理設施等。

  (二)必須逐步開放城市生活基礎設施的服務價格,充分發揮市場在城市化程序中的基礎性的調節作用,促進城市化按市場規律健康、快速地發展

  “城市生活”的巨大供需差額,根本原因就在於計劃經濟時期遺留下來的國家對城市基礎設施的低價限制政策。它使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長期處於供應嚴重不足的狀態。低價政策往往使城市基礎設施連成本都收不回來,必然要靠政府大量的財政補貼維持正常運轉。城市基礎設施管理部門一般都很少有資金用於更新和建設,形成了城市基礎建設越多,財政負擔越重的惡性迴圈。為改變這一狀況,建立起城市化發展的良好的微觀執行機制是關鍵。首先,使大多數城市基礎設施管理部門企業化,擺脫行政干預,走向市場,成為市場的主體。其次,在考慮到居民的承受能力的情況下,分期分批地、有步驟地放開大多數城市基

  礎設施的價格,並把原來的財政上的“暗補”變為進入居民收入的“明補”。最後,對一些影響較大的公共基礎設施服務價格,建立有城市公共基礎設施主管部門和居民共同參加的價格協調機制,按“成本+合理利潤”的原則,共同制定大家能夠接受的合理的價格。

  只有透過上述改革,才能一方面有效地增加城市基礎設施的供應,另一方面適當抑止現有城市居民對城市基礎設施過度的需求。從而使“城市生活”在市場的調節下達到供求平衡,以實現城市基礎設施的合理配置。城市基礎設施價格放開後,開始是會有一個價格上漲的時期,但隨著“城市生活”供應量在較高的價格的引導下迅速提高,在供求關係的共同作用下,將使城市基礎設施的`服務價格逐步下降到正常的水平。從而有利於城市基礎設施按市場經濟規律健康快速地發展。

  (三)逐步取消不合理的戶籍制度

  城市基礎設施的市場化,要求其消費者有相適的選擇權利。否則市場的分割勢必還會影響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因此,有必要逐步取消不合理的城鄉分割的戶籍制度。在此,有人擔心戶籍制度的取消會引起人口向城市的大量湧入,使城市人滿為患。其實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因為這種現象不可能發生,城市基礎設施服務價格的放開,使“城市生活”的價值得以真正體現出來,戶口放開的城市只可能吸引那些符合這一收入水平的人進入,低於這一收入水平的人群在市場價格的調節下會自動離開,以尋求符合其收入水平的地方。這一點實際上被我國目前在許多方面已不起作用的戶籍制度本身所證實。當然,在一些特殊的大城市裡會暫時出現一些“貧民窟”現象,但只要對此加以特殊的行政干預,這一問題是不難解決的。在此還必須指出的是,目前我國城鄉差別還很大,戶籍制度在調整人口的合理分佈、控制人口過快增長等方面還起著一定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戶籍制度的取消是一項長期的目標,不能操之過急,要有步驟分階段逐步地去實現。

  (四)鼓勵多種形式的城市化模式的發展

  城市化是經濟發展的一項中長期任務,各國城市化程序既遵循著一般共同的規律,同時又有其特點和與其國情相適應的具體模式。我國的國情是人口多,耕地少,經濟實力還比較落後,尚處於工業化程序之中。這就要求我們的城市化必須更加註重經濟效益,注意節約各種寶貴的稀缺的自然資源,特別是耕地及水資源。為此,適當的大城市的超前發展模式是符合我國國情的選擇。另外,農村城市化是各國城市化起步階段普遍採取的模式。既鼓勵就地城市化模式的發展,也積極鼓勵異地城市化模式的發展,充分發揮這兩種基本城市化模式各自的優勢,共同有效地促進城市化起飛階段發展的順利進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