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樹栽培技術的發展及新思路論文

果樹栽培技術的發展及新思路論文

  1 我省果品業現狀及存在問題

  1.1 果品業現狀 建國以來,我省果樹發展出現了三次高潮,第一次高潮是六十年代中期,主要發展的是蘋果、梨等;第二次高潮是改革開放後的八十年代中期,以蘋果、梨、桃、紅棗、板栗等為主;第三次高潮是九十年代初期,果樹生產得到全面發展,面積、產量、產值急劇增長。

  我省地處北緯38度線周圍,發展果樹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區位優勢。現有果樹樹種103個,主要栽培有蘋果、梨、紅棗、板栗、桃、杏、葡萄、柿子、核桃、山楂等十多種,以蘋果、梨、紅棗、板栗為主。河北鴨梨、雪花梨、京東板栗、滄州金絲小棗、贊皇大棗、阜平大棗、保定磨盤柿、宣化牛奶葡萄、深州蜜桃、涿鹿杏扁、黃驊冬棗等在市場上久負盛譽,馳名中外。我省生產的梨、蘋果、桃、板栗、紅棗等大宗果品,以省外銷售較多,約佔其總產量的三分之二,流通主體是近2000個民營的一體化組織和數萬個個體商販。國內銷售以南方市場和城鎮市場為主,約佔總銷量的75%。據調查,1998年我省為京、津市場提供果品3億公斤,約佔其外調果品的40%。國外銷售以東南亞、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為主,歐美及中東市場較少。

  1.2 存在的主要問題 (1)果品質量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名牌精品較少,果品市場佔有率不高。(2)樹種、品種結構不能滿足市場需求。一是水果面積偏大,優種乾果面積偏小;名特稀果品、時令果品、錯季果品等面積和產量相對不足;蘋果、梨、桃等主要樹種的早、中、晚熟品種比例與市場的需求不相適應。二是新品種的選育、引進力度不夠,適合市場需求和我省省情的'更新換代品種、特別是加工品種不足。(3)果品產業化程度較低,龍頭企業和組織較少,產業鏈的聯接十分脆弱,資訊尚不靈通,組織程度較低;果品貯運設施等落後,果品加工量小,果品精深加工附加值較低,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果品市場體系不健全,有場無市和有市無場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觀。(4)部分果樹立地條件較差;農業特產稅返還果樹生產少,果樹經費嚴重不足;管理機制與市場經濟的要求不相適應,急需健全和改進。總的看,目前我省果品狀況是總量不足,特別是乾果和名特優新果品、時令果品、錯季果品不足,與區域性大路果品相對性、結構性、低質性過剩同時存在。

  2 果樹種植技術對策

  2.1 選址 果樹種植要選擇在遠離汙染源的地方建園。

  2.2 肥料施用種類 生產綠色安全果品主要使用的肥料,一類是農家肥、綠肥及未汙染的餅肥。農家肥中廄肥、牛羊糞、雞糞、人糞尿、秸稈生物肥等需經腐熟施用;果園綠肥如苜蓿、草木樨、沙打旺、小冠花、三葉草、田菁等禾本科草類,是改良土壤、維持生態平衡、清潔又安全的肥料。另一類肥料是非化學合成的商品肥。如腐植酸、微生物肥料等。對允許限量使用的化學肥料,如尿素、硫酸鉀、磷酸二氫鉀,應與有機肥配合使用,有機氮與無機氮比為1:1;也可與微生物肥配合使用。但最後1次追肥應在採果前30天。化肥中應禁用硝態氮肥。

  2.3 痛蟲防治

  2.3.1 選用抗病蟲品種及脫毒苗木 選用已經檢疫的無病蟲為害的健壯苗木,同時要求品種抗病蟲,增強樹體營養,提高抗病蟲性,保持樹體健壯,減少打藥次數。

  2.3.2 採用物理、農業防治法 如燈光、色彩殺蟲,樹幹塗白,清除病蟲枝、葉、果,刮除翹皮,清理果園。防護林避免選用與果樹有共同病蟲害或可作為中間寄主的樹種。

  2.3.3 採用生物農藥、植物源農藥、昆蟲生長調節劑防治病蟲害 使應用較多的有核多體病毒、白僵菌、生物桿菌(Bt)等。新型高效生物農藥阿維菌素能有效防治蟎類、鱗翅目、雙翅目、鞘翅目的害蟲。Bt殺蟲劑,由於成本低、高效安全、不傷天敵、不汙染環境,可取代1605、敵百蟲、菊酯類農藥,還可與昆蟲生長調節劑類農藥如滅幼脲3號、殺鈴脲交替使用,防治鱗翅目為主的害蟲。植物源藥劑有除蟲菊素、菸草水、魚藤根、大蒜、苦楝等。在害蟲捕捉器中使用昆蟲外激素,如資訊素和其他動植物源引誘劑。另外,植物源製劑如生物膜(高脂膜),噴灑後形成的分子膜層,雖不具殺蟲、殺菌作用,但可起到驅避害蟲、抑卵孵化,預防空氣汙染、防治小型害蟲等功效。

  2.3.4 實施套袋栽培技術 果實套袋是生產綠色安全果品的重要措施。但果袋價格較貴,且套袋較費工。因此,大面積推廣尚有一定難度,今後應進一步研究開發高效、低成本套袋技術應用於生產。

  2.3.5 禁用劇毒、高殘留農藥 對劇毒、高殘留的農藥應絕對禁用,如福美砷、賽力散、滴滴涕、六六六、殺蟲脒等。另外,各種遺傳工程微生物製劑(GEH)也應嚴格控制。

  2.3.6 加快果品安全質量與標準體系的建設 按照綠色果品的標準來生產。制定統一的果品食用安全衛生標準(強制),包括水果種類、主要品種、必檢農殘的種類、農殘限量、重金屬種類及限量、氟、氯和(亞)硝酸根的限量等。

  3 果樹栽培新思路

  傳統果樹種植技術見效慢、產量低、管理難、品質差,而果樹“一邊倒”種植技術是以樹型為基礎的高產優質栽培技術,樹型為主幹型,向西或向南拉倒呈45度角傾斜,所有側枝呈平面型生長,整個樹體呈魚刺狀,整齊劃一,至簡至易。

  果樹“一邊倒”技術適用於一切乾性果樹,包括桃、杏、李、蘋果、櫻桃、柿子、梨等。採用密植、矮化、早產種植方式,露地種植株距1.2米,行距2.5米,畝種220棵;大棚種植株距0.75米,行距1.8米,畝種500棵。一般傳統大棚種植果樹密度大,光照不好,內膛極易光禿,果樹產量低、品質差、管理難,而大棚果樹“一邊倒”技術可以有效解決以上難題。

  大棚果樹與大棚蔬菜相比又具有很大的優點:

  3.1 投入少 平時投資少,每年約為1200—1500元,是大棚菜的1/3-1/8;

  3.2 用工少 是大棚菜的1/10-1/20。冬暖棚拉草苫3個月(拱棚也可不拉草苫),施肥3次,澆水5-7次,打藥4-5次,整枝2-3天,授粉10-30個小時;

  3.3 產量高 畝產5000-10000斤,桃、杏、李、棗栽後12-15個月豐收,櫻桃、蘋果、梨、石榴栽後24-32個月豐收。

  對於果樹栽培,首先應加強資訊引導,強化綜合服務。加強資訊網路建設,儘快實現國際、國內網路聯通,及時、準確向生產和經營者提供各種有關資訊;積極開展產前、產中、產後的綜合服務,努力提高果農組織化程度。其次,實施精品工程,爭創名牌產品,開拓國內外市場。再次,加強領導,加大組織協調和支援力度,建立組織,明確分工,制定優惠政策,加大支援力度。

  4 結束語

  隨著發展中國家果品生產的迅速發展,產量的急劇增加,果品的供求關係已發生根本性變化,已逐漸由賣方市場轉移到買方市場,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同時,消費者對果品的追求及消費習慣也在發生著較大變化,已逐步形成求新、求異、求名的消費心理和少量多次的購果習慣。增強果樹的栽培技術,不僅能使農民增收和農村穩定,而且還能帶動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