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福建省葡萄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探討論文

對福建省葡萄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探討論文

  福建省屬於高溫高溼亞熱帶季風氣候,自北而南年平均氣溫在15~22℃,無霜期長,有效積溫高,有利於葡萄生長髮育和提早成熟。福建從1984年開始葡萄的規模化生產栽培,但福建年平均降雨量1 159~2 463 mm ,溼度大,易滋生病害,直接影響葡萄的生長,而且隨著葡萄產業的發展,葡萄生產、果品質量、市場供求等之間的矛盾日益顯現。

  1 福建葡萄發展現狀

  1.1 種植面積穩步擴大 20世紀90年代後期,福建葡萄開始應用設施避雨栽培,在農業結構調整政策的引導下,福建省以巨峰、紅提為代表的晚熟鮮食葡萄品種的第三次發展高潮。葡萄生產得到健康快速的發展,葡萄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產量穩步增長。市場上因紅葡萄酒的暢銷,以世界著名紅葡萄酒用品種為主的釀酒葡萄發展高潮,而且鮮葡萄銷價一直均居福建水果的前列,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致富做出新的貢獻。

  1.2 品種結構得到改善 近年來隨著引種範圍擴大與數量增加,品種結構日趨多樣化,特別是隨著避雨栽培技術的突破與應用,品質更好的紅提、美人指等歐亞種得到較快發展。據2009年底統計,全省葡萄種植達150萬hm2,其中以種植巨峰葡萄為主。2009-2012年巨峰葡萄價格在12元/kg,栽培效益比較優勢明顯強勁拉動,仍保持快速發展勢頭。

  1.3 果實品質明顯提高 隨著果實套袋、石灰氮噴、病蟲綜合防治、疏花疏果、塗葡萄枝芽破眠等先進實用技術的推廣應用,有效地提高福建葡萄果實品質、種植效益和食用安全性,大大樹立和增強了果農對種植葡萄的信心。以福安巨峰為例,果質大為改善,平均單果可增重1~2 g,成熟期提前7~10 d,葡萄果大肉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到17%以上。

  2 福建葡萄產業存在的問題

  2.1 品種結構單一 從目前生產看,福建葡萄無論是栽培面積或是產量仍以巨峰為主,兩者均佔全省葡萄總量90%以上。品種相對單一,名特優新稀品種比例偏小,早、中、晚熟品種不合理,成熟期過於集中,葡萄生產季節性供應大於市場需求。

  2.2 生產管理技術落後,栽培管理技術改進緩慢 葡萄種植者的技術水平偏低,多沿襲傳統露地栽培模式,葡萄園大部分建園標準低,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避雨栽培設施建設不規範、產期調控技術不足,病蟲害防治不當等問題依然突出,嚴重影響福建葡萄產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及經濟效益的'提高。

  3 福建葡萄產業發展對策

  3.1 調整最佳化品種結構 穩定巨峰面積,充分發揮福建熱量資源充足的氣候比較優勢,因地制宜,發展名優特葡萄。目前市場上消費者對綠色食品的市場需求增大。葡萄的要求日趨多樣,不僅要求品質好,還要求新穎、奇特。建立全種質資源圃,為新品種的選育和推廣奠定物質基礎。利用臺灣豐富的種質資源推動閩臺合作,充分發揮兩岸種植業種質資源的優勢。

  3.2 推廣先進實用技術 以“促早、提質、增效”為主攻目標,著力推廣大棚避雨設施栽培、早春增溫破眠促早、疏花疏果控產提質、果實套袋增色等技術。力推大棚避雨設施栽培,福建葡萄栽培的最大困難就是病害防治,特別在萌芽期和花後幼果速生期的梅雨季節,陰雨天氣較多,病害難以控制,避雨栽培顯得尤為重要。避雨栽培具有裝置簡單、投資小、管理方便可控、減輕病害、提高坐果、促果早熟、提高果實商品性等優點,一般可分為籬架避雨法和棚架避雨法,福建以水平棚架避雨栽培來發展葡萄最好。推廣早春破眠促早栽培,早春氣溫低、升溫慢,使用單氰胺解除體眠催芽,提早萌發,發芽率高達90%以上。同時可採用覆蓋地膜,增施有機肥等措施提高地溫,結合破眠劑的使用促早萌發。

  3.3 加快產業鏈的延伸、向旅遊觀光果園發展 目前,集觀賞、休閒、娛樂於一體的觀光農業發展迅速,發展葡萄旅遊農業適應周邊城市居民生活品質提高的需求,美化城市周邊的生態環境,同時大大提高了葡萄園生產的經濟效益。葡萄自古以來就有極高的美學價值,為加快其產業鏈的延伸,可嘗試興辦觀光葡萄園,為城鎮居民提供一個原生態環境,既可觀賞、遊樂,又能親自動手採摘品嚐新鮮葡萄和釀製葡萄酒,寓教於樂,豐富人們精神文化生活,同時大大提高葡萄生產的經濟效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