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青年住宅的發展歷程的論文

中國當代青年住宅的發展歷程的論文

  摘要:關注當代住宅的發展,不僅應該關注其中的建築文化,還應關注折射出的社會形態,觀察社會導向發生的轉變。因此,本文抓住一類群體——青年人,一種居住建築——青年住宅,以點帶面,探尋住宅的發展。青年住宅的演變體現了多層面的內容,居住文化的發展,時代的變遷,青年需求的改變,社會主體的轉化等等。

  關鍵詞:青年住宅 居住行為 套型 演變

  1 前言

  青年住宅是精神寄託的地方——是感覺,是意象,是時尚享受的地方——一個真實的回應。青年住宅除了要滿足基本的住房需求外,還需提供符合青年需要的場所感。在這裡,它能給予青年安全感的、提供彷彿父母或愛人角色的物業管理公司等;同時它應該是青年脫離世俗商業氣息的精神高地,提供諸如現代藝術展覽館、小劇院、搖滾練習室、畫室等等的文化活動設施。甚至是建立數個回應青年對兒時最愛的小吃、遊戲、夜市,往日校園的一角的特色場所。

  2青年人居住行為分析

  2.1 青年期與青年

  青年期這個術語,來源於拉丁文動詞“adolescere”,意思是“向成熟發展”。在這個意義上,青年期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時期,是一個獲得有效參與社會所必需的態度和信念的過程。一般認為18~35週歲以內的未婚或已婚男女均屬青年。

  2.2 青年住宅

  青年住宅指為了解決城市青年(C18-35週歲)居住問題設計的小套型住宅,它既有一般小戶型住宅的戶內生活基本條件,又具備青年人活動的配套設施(可在裙房中解決,也可在住區中提供)。

  2.3 青年行為模式研究

  在社會生活消費方式的影響下,實際上人們的生活行為對套型模式起著主導作用。人們的生活行為主要是由生活方式決定的。形成生活方式的原因不僅涉及人們的職業情況、文化教育程度、社會交往範圍、經濟收入水平,還有個人的年齡、性格、生活習慣、興趣愛好等多種因素,因而生活方式的千差萬別是必然的。與之相適應的居住行為模式也必然呈現多元性。

  2.4 青年人的居住需求

  在探索居住者的需求狀況時,雖然各年齡階段的具體需求可能各不相同,但其中必然存在著居住者需求規律性的東西,即人有我有。

  2.4.1 居住生理需求

  生理需求是為保持人體內的平衡,滿足生命有機體正常執行而產生的需要,是人類生存的基礎,它包括了人對光、空氣、太陽和一般居住安全的需求。在現代的住宅建築中,適當的廚房衛生裝置、良好的採光通風、合理的日照時間及日照間距、方便的交通等等都是居住需求的重要內容。

  2.4.2 領域和領域感

  它包括安全防衛、部分私密需求以及活動和玩的需求。領域也是空間對人形成的心理作用,也就是領域感。在城市住宅中,領域和領域感體現在個人、鄰里、組團、社群等方面,像住宅陽臺、露臺、庭院、單元整理入口、廊道、公共交通空間、組團綠地、組群院落等形成的空間都具有較強的領域感,人們在此活動會感到安全可靠。

  2.4.3 私密性的要求

  住宅私密性主要包括睡、休息、衛生活動和其他私密要求。青年住宅適用於單身青年或二人世界,對私密性要求不高,主要表現為防止戶外視線和噪聲干擾,但同時青年人的特點又決定了這一群體喜歡受人注目,如何處理好“看”與“被看”的關係是設計人員應該考慮的。

  2.4.4 人際交往的需求

  包括家庭內的個體交往及家庭外的社會交往,如鄰里交往。人在與周圍人的接觸過程中,一般會產生強烈的情感及歸屬需要,並希望加入以友情為紐帶的某種組織群體中去。針對青年對同輩群體具有強烈歸屬感的心理特點,在住宅室內和室外設計中,應著力於交往場所的形成和使用。

  3青年住宅的發展演變

  居住建築是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建築形式,住宅的發展從有人類就開始,並隨精神、物質兩大文明的發展而發展變化,居住功能從棲身之所的單一勝向生活、娛樂、學習等多種功能多種行為發展。青年住宅作為我國住宅產業的一部分,是我國住宅發展的縮影,經歷了從生存型的宿舍到居住條件舒適、配套設施完備的白領公寓的發展演變,直至今天,它已發展成為居住建築的主體。

  3.1 筒子樓

  新中國成立後,學校、行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為了解決職工和工作人員的居住問題陸續興建了一批集體宿舍。這些集體宿舍的型式與學生宿舍並無兩樣,都是典型的筒子樓建築。

  3.2 經濟適用小套型

  隨著國家重點經濟建設的`大轉移,迎來了國家推行小康住宅的繁榮時期,這是我國住宅建設的又一個里程碑,在住宅的面積標準、裝置等方面都有了較大程度的改善。住宅面積也逐步提高,1977年提出平均每套建築面積為38平方米,1978年提高至42~45平方米,後期又增至50平方米;此時的小套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設計佈局合理,增加有效使用面積,更多地考慮住戶的方便,注意內部裝修美觀等:開始注意室內外居住環境質量。

  3.3 小套型社群

  此時的小套型已達到小康住宅的要求,功能更加合理,空間更加完備,設施更加齊全,以物質上已滿足青年人的生活需要,適應不斷提高的生活水平和居住模式的變化。作為青年住宅,但此時的住宅無法滿足新生代對於交往的渴求,社會的認同、自我發展等高層次精神需求,於是住宅還要發展。

  3.4 分戶式產權公寓

  分戶式產權公寓的特徵在於它是一個集合的社群,大家共有一個共享的公共部分,而公共部分有完善的生活配套和休閒設施,從而使生活簡易輕鬆,方便自由。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現在社會上所說的白領公寓、單身公寓、分戶式產權公寓都是服務式公寓的一種形式。都具有面積偏小(35~50平方米)、總價偏低(20~30萬元之間)、功能齊全(廳、衛、廚皆有)、生活配套完善(提著皮箱即可入住)、地段靠近市中心和投資、自用兩相宜等特點。

  4總結青年住宅的歷史演變

  4.1 住房消費觀念的變化

  ①從起初“住得下”到今日追求“舒適、安全、文明、個性”。

  ②從“盼分房”到“盼買房”,住宅的商品化使個人在住房上的積極勝得到極大的提高。

  ③從“重面積”到“重質量”,住房理性消費進一步回升。

  4.2 住宅套型設計的變化

  ①注重青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的因素,使住宅設計儘可能地滿足適用、安全、衛生、舒適、經濟、美觀、長效的要求。

  ②注重功能分割槽,做到寢食分離、潔汙分離、動靜分離,結構合理。

  ③開始注重套型適應性與可變勝設計整理,同時按照開放、靈活、流動的原則設計。

  4.3 住房消費型態的變化

  ①以市場需求為目標,社會各階層青年,人盡有其屋。

  ②開始提倡“選單式”一次裝修到位,避免“二次裝修”造成的各種汙染。

  ③在室外環境上,公共配套和社群服務設施進一步完善,居住環境更加優美。

  ④物業管理方式更加科學化和規範化,做到優良服務和現代化的管理手段相結合。

  4.4 住房消費水平的變化

  ①生活水平的改善使青年人的消費水平明顯提高。

  ②住房的消費支出比例明顯增加。

  ③人均居住面積擴大,居住質量提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