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國未來城鎮化發展的思考論文

對我國未來城鎮化發展的思考論文

  [摘要]在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中提到:“要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完善城市化佈局和形態,加強城鎮化管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化快速發展,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

  本文回顧了我國城鎮化的發展現狀,指出了發展中存在的某些問題,並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城鎮化;發展;思考

  城鎮化又稱城市化,是人類生產和生活活動在區域空間上的聚集。城鎮化過程既是經濟轉型過程,也是社會轉型過程,是人類現代化過程的重要表現形式。具體說來,城鎮化是指農村人口不斷向城鎮轉移,第二、第三產業不斷向城鎮聚集,從而使城鎮數量增加、城鎮規模擴大的一種歷史過程。城鎮化是一個城市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和諧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我國在“十二五”時期仍處於工業化和城鎮化“雙加快”的發展時期。推進城鎮化既面臨難得的機遇,也面臨嚴峻的挑戰。一個國家要成功推進現代化,必須要成功推進城鎮化。我們要從現代化的全域性出發,來深入思考我國城鎮化的相關問題。

  一、我國城鎮化的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化得到了迅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城鎮化以較快速度向前推進。如2005年-2008年,我國城鎮化率由43.0%提高到45.7%,提高了2.7個百分點,年均提高約0.9個百分點.此外,我國城鎮化水平與世界城鎮化平均水平的差距也在日益縮小,在1978年二者相差20.5個百分點,而到2008年差距縮小到4.3個百分點左右。其次,城市數量增加,形成若干城市群。如2007年我國大型及以上城市237個,中等城市151個,小城市267個,分別比1980年增加了432個、194個、89個。在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經濟快速增長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國的城市群得到了進一步發展,一體化程度顯著提高。如東部地區的山東半島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西部地區的呼包鄂榆城市群,東北地區的遼中南城市群等。再次,城鎮建設取得明顯成效。這主要表現在我國城市的建成區面積不斷擴大,人民的住房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如2007年我國城市建成區面積達3.55萬平方公里,比1981年增加了2.88萬平方公里;城市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達27.1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了20.4平方米。此外,城市交通、供電、綠化等基礎設施體系不斷完善,和諧宜居城鎮建設取得較大進展,如內蒙古自治區規模檔次最高的移民社群———鄂爾多斯市罕臺鎮城鄉統籌試驗示範區,這是農民與市民和諧共榮的新型城市片區。最後,城鄉一體化發展取得一定進展。“十一五”時期,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改革並完善了義務教育、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體制,初步建立了有利於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的制度框架。

  受惠於國家、地方的相關政策,農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的收入水平比以前顯著提高,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明顯改善,農民從城鎮化快速推進的過程中確實得到了很多好處。

  當然,在看到成就的同時,我們更應清醒的看到:我國城鎮化在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首先,城鎮化滯後於工業化,質量不是很高。雖然我國的'城鎮化迅速發展,但與處於同等發展階段的國家相比,我國城鎮化還顯得比較滯後。

  以2008年為例,我國城鎮化率提高到45.7%,但這個水平還低於世界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5個百分點,低於世界平均水平6.8個百分點。同時,我們要清醒地看到,在這45.7%的城鎮人口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在城鎮居住半年以上的農民工。其次,城鎮體系尚不完善。這主要表現在我國的大中小城市結構還不合理。從國際經驗看,大城市一般是聚集城鎮人口最主要的場所,而我國大城市聚集的人口比例明顯偏低。如2007年人口100萬以上城市聚集的城鎮人口占城鎮總人口的比重,日本為48%,美國為43%,巴西為38%,我國僅有18%。由此可見,我國大城市聚集人口的比例有待於進一步提高。再次,城鎮發展模式較粗放。主要體現在城鎮的土地利用比較粗放。例如2007年我國城市人均用地面積達160.3平方米,大大超過了國家制訂的城市人均佔地100平方米的標準,更超過發展中國家人均佔地83.3平方米的水平。此外,我國城鎮發展還面臨一系列資源環境的約束。如有些城市的空間拓展,受到土地資源不足的限制,還有些城市缺乏環境保護基礎設施。最後,城鄉二元結構矛盾依然較突出。在城鄉一體化發展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時,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城鄉差距不但沒有縮小反而有所擴大,基本公共服務沒有普遍地惠及到廣大城鄉居民。

  相對於城鎮的快速發展來說,農村發展還比較滯後,城市發展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帶動力還不是很強,農民增收困難的局面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大部分農民工進城後無法承擔城市較高的消費支出。

  二、促進我國城鎮化健康發展的對策建議

  針對我國城鎮化程序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在“十二五”時期,我國的城鎮化建設要重點從以下方面來做:

  (一)堅持工業化和城鎮化協調發展

  所謂工業化和城鎮化協調發展是指二者在發展目標、發展階段和發展速度等方面有機配合並保持協調,從而取得較好的發展績效的過程。有關經驗告訴我們,如果城鎮化過慢,工業化的發展將會失去動力;而工業化過慢,城鎮化的發展將會失去依託。

  只有工業化和城鎮化協調發展,才能實現二者的又快又好發展。首先,要提高工業化質量,加快大城市的產業結構調整。要從依賴國外技術向自主創新轉變,增強自身的自主創新能力,這是提高工業化質量的關鍵因素。在大城市的產業結構調整中,要重點發展某些高新技術產業,提高技術密集型產業的比重。其次,加快發展城市服務業。我國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工業化和城鎮化的較快發展。在現階段,我們要全面發展城市特別是大城市的各種服務業,以此來帶動國內居民消費需求的擴大,從而促進城鎮化以更快的速度向前發展。

  (二)注重最佳化城鎮空間佈局

  這主要指在推進城鎮化程序中,要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各類小城鎮協調發展。我國的國情決定了城鎮化只能走大、中、小城市及小城鎮並存、協調發展的道路。我國已初步形成以大城市為中心、以中小城市為骨幹及以小城鎮為基礎的城鎮體系。我們知道,大城市是經濟快速增長和科學技術進步的引擎,這些城市要在原來水平基礎上繼續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全面發展各種現代服務業及技術密集型產業,以實現產業結構的最佳化升級,從而更好的帶動中小城市發展。而中小城市是大城市經濟輻射的主要物件,是地區經濟的中心,更是城鄉經濟社會聯絡的橋樑和紐帶。所以,中小城市要重點發展某些具有自身特色和競爭力的產業,把這些產業做大做強做優,不斷完善城鎮的功能。小城鎮對於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轉移農村勞動力、改善農村公共服務等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十二五”時期,小城鎮還將繼續扮演重要的角色。在推進城鎮化的程序中,我們要分類引導小城鎮發展,更要切實改善小城鎮的公共服務。

  由此看出,只有發揮好大中小城市及各類城鎮的應有作用,才能促進我國城鎮化的健康發展。

  (三)注重促進城鎮可持續發展

  要想促進城鎮可持續發展,首先,我們要堅持城鎮化速度和城鎮化質量相統一。在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同時,我們更要注重提高城鎮化的質量,以高質量的城鎮化,來保證我國城鎮化的持續發展。我國的城鎮化可以走跨越式發展的道路,所以必須要有較快的速度。但如果只有速度而沒有應有的質量,城鎮化不僅會失去原來的意義,也會喪失持續發展的動力。其次,把完善城鎮化相關制度作為城鎮化持續發展的保障。要透過建立健全城鎮化的相關制度,引領我國城鎮化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著力解決好城鎮發展中面臨的資源環境、城鎮管理等突出問題,增強城鎮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我國的社會制度有別於發達國家,再加上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特殊的國情,國外任何一種城鎮化發展模式我們都不能照抄照搬。所以,我們一定要注重制度創新,設計出一種符合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的制度框架。

  (四)著力推進城鄉一體化

  在推進城鄉一體化程序中,我們要突破就農村論農村、就城鎮論城鎮的“二元分割式”的發展思維,要統一規劃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城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產業佈局等方面的一體化,使城鎮的發展和農村經濟的發展真正統一起來,從而更好的發揮城鎮帶動農村發展的作用,同時也要發揮好農村支援城鎮發展的作用。在現階段,突破城鄉二元體制的關鍵所在就是要快速推進農民工“市民化”。

  所以,我們要以推動農民工的全面轉型作為“十二五”時期工作的重點,要從各個方面來促進並保障農民工“市民化”,逐步使農民工和市民一樣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同等水平的公共服務,使他們不僅在名義上且實質上成為城市社會中真正的一員,使城鎮化所帶來的文明成果普遍地惠及到全體國民。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