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發展難點及突破策略論文

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發展難點及突破策略論文

  一、前言

  近些年來,節能環保產業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逐漸凸顯。無論是從資源環境保護的迫切性出發,還是從當前的資源承載能力角度衡量,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都有其必要性。由於我國消費和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過於依賴低成本的方式擴張產能,使能源、資源日益緊缺且造成很大浪費,廢氣、廢水、粉塵等生產和生活汙染物、廢棄物的過度排放使生態環境日益惡化。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步伐加快,我國工業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弊端逐漸暴露出來。另外,由於發達國家在節能環保方面積累了豐富的技術和經驗,一些發達國家憑藉其優勢,在國際貿易中製造技術壁空以壟斷市場,導致我國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國際竟爭力都面臨巨大壓力。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正是在此背景下為增強我國產業竟爭力、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而做出的戰略性決策。

  二、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一)政策推動不足,產業發展缺乏動力

  節能環保產業的公益性、外部性決定其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政府的強力推動,但我國節能環保產業引導機制和政策法規仍存在一定問題。

  一,是引導機制不完善及政策法規缺乏約束力,導致產業發展的內部推力不足。一方面,由於環保產業的價格引導機制不完善,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和環保收費政策等尚未到位,導致很多環保產品的生產成本、市場價格大於普通產品,缺乏市場發展空間,產業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由於環保政策法規的約束力不足、執法不徹底以及違法成本過低,我國很多政策法規明令禁止的高耗能、高汙染裝置仍在使用,一些汙染企業一直未得到環保改造或關停。一些企業即便購置了環保裝置,由於執行成本高,也只是在環保部門檢查時臨時投入使用。

  二,是支援政策體系不完善,導致產業發展的外部推力不足。節能環保產業對資金和技術的要求較高且具有前期投資大、回報週期長的特點,加之我國目前在節能環保領域的金融服務、財稅支援、科技支援等都很有限,使一些新興企業和中小企業在環保領域的發展受到一定限制。

  (二)產業發展尚處於初級階段,發展任重道遠。

  首先,節能環保產業在我國發展時間不長,企業和個人節能環保意識較差。過去我國過於追求經濟增長,對綠色環保不夠重視,使社會對節能環保的認識不足,企業環境保護意識薄弱,社會責任感不強。為追求利益最大化,部分企業一味採用低成本的生產方式,很少考慮粗放型生產方式給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其次,資金和技術的制約是影響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重要原因。由於目前建設的很多環保土業園區環保設施、技術裝備等都有待完善,這使部分中小企業由於自身沒有足夠的資金和技術能力來引進節能環保技術裝備以及承擔由此帶來的風險,轉而選擇了“三高”的生產方式。最後,產業結構不合理,影響了產業的整體發展水平。我國很多環保企業更熱衷於從事汙染控制裝置、節能環保產品的生產製造,對於生態修復、環境治理、資訊和諮詢服務等生態環境的整體治理領域關注度不高,導致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發展仍處於初級生產加工環節。

  三、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策略

  (一)以制度建設促產業規範化發展

  透過節能環保產業的標準化體系建設,促進節能環保產業規範化發展。建立、制定和完善統一的環保行業標準、產品標準與市場準入制度,加快建立可行性的地方配套政策。透過環保產業、稅收等政策實施,鼓勵發展先進、高效、市場急需的環保技術、工藝和裝備,限制並逐步淘汰落後的環保技術、工藝和產品,同時警惕劣質產品對環保市場造成衝擊,積極引導環保產業的發展方向。在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的同時,完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細化不同區域、不同類別的環境保護標準與法規,從而降低執法成本與難度,加大執行和監管力度。

  (二)以政策引導促產業市場化發展

  節能環保產業市場化發展需要政策的推動,但只有因地制宜地實施政策,才能事半功倍,否則只會適得其反,偏離政策的初衷。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應著重建立以支援型、扶持型和引導型為主的政策體系。在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市場化的同時,應充分考慮其公益性、外部性的特點。在生產領域,應建立以約束性、強制性為主的政策制度,以實現生產方式向節能環保轉變,並輔以支援和鼓勵政策。引入價格引導機制,將企業生產帶來的環境成本引入企業的成本核算,使企業向集約化、清潔化、綠色環保的生產方式轉變。同時,利用財政和稅收等政策,鼓勵社會資本進入環保領域,做好環保企業的`金融服務,鼓勵銀行和資本市場開展環境金融產品創新,拓寬各類環保企業的融資渠道。

  (三)以技術進步提高產業竟爭力

  只有不斷提升節能環保科技水平,才能提高產業發展的質量和層次,拓寬產業市場。首先,建立更加合理的環保科技支援與激勵機制。加大政府在環保領域的科研投入,建立令項資金,對重大環保技術的研發子以資金支援與保障。建立推進科研成果轉化的市場激勵機制,對投入市場和實現產業化的科研成果實施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其次,加強科研團隊合作,提高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企業利用各自的科研技術優勢,進行技術轉讓、合作研發以及產學研聯合,從而推動先進、高階環保技術的攻關,加快節能環保科技成果轉化,最終實現節能環保技術研發的產業化。最後,加快發展大型節能環保企業,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大型節能環保企業是參與國際竟爭的主體。一方面,透過其帶動作用,有效整合產業鏈資源,提高行業的研發能力、令業化程度以及技術水平,積極參與國際竟爭;另一方面,透過其推動節能環保產業開展國際合作,實現資源的最佳化配置,進而增強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與國際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呂永權.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研究田.經濟與社會發展,2014(3):39-044.

  [2]陳健.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探析,2015(6):70-72.

  [3]趙躍.陳虹.中國環保產業國際競爭力實證研究.學術探索,2015(8):66-72.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