瀾滄縣南嶺鄉的特色農業產業發展論文

瀾滄縣南嶺鄉的特色農業產業發展論文

  摘要:指出了南嶺鄉特色農產品基地快速發展,規模擴大;花色品種增加,品質結構最佳化,檔次提高;且區域特色初步呈現,規模經營穩步推進。分析了其有利條件和主要制約因素,探討了其產業方向和區域佈局,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南嶺鄉;發展現狀;有利條件;主要製藥因素

  1南嶺鄉基本情況

  南嶺鄉位於瀾滄縣政府北部處於瀾滄縣中心位置,距縣城59km,國土面積471hm2,人口2.4萬人。鄉府駐新寨,公路可環繞直達。轄芒弄、勐丙、南現、謙哲、芒付、黃回、勐坎、麻粟8個行政村。地處山區半山區,是典型的立體氣候。境內最高海拔2516m,最低海拔800m。年平均溫度17.6℃,降雨量1600~2200mm。以農業為主,主產稻穀、玉米、小麥,經濟作物有茶葉、甘蔗、水果、花生等作物。耕地面積正逐漸減少,勞動力成本高,許多大宗農產品不具備價格競爭優勢,因此要在農產品市場之中佔一席之地,就必須充分利用南嶺鄉的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在‘特’字上做文章,在名特優新產品上下功夫,以提高南嶺鄉農產品的競爭力。

  2發展現狀

  特色農產品基地快速發展,規模擴大。近幾年,南嶺鄉以農業產業化經營為載體,建基地,抓龍頭,拓市場,把特色農業基地建設作為發展效益農業、推薦農業產業化經營重要舉措,努力逐漸主導產業的規模化發展,構建區域特色農優質米、蔬菜等一大批具有有一定規模的傳統特色農業和瓜果、特種等新型特色產業基礎。特色農產品花色品種增加,品質結構最佳化,檔次提高。近些年來,各地加大了種子種苗工程的實施力度,積極從外縣、外鄉內引進特色新品種,使南嶺鄉的名特優新品種更加豐富。特色農產品生產開始創品牌和標準化生產,農產品註冊商標和品牌不斷增多。區域特色初步呈現,規模經營穩步推進。傳統特色產業得到進一步開發,支柱產業和主導產品不斷培養,生產由原來星星點點的零散發布,向跨行政區區域的片狀、帶狀發展,形成各具優勢的產業帶產業群。

  3有利條件和主要制約因素

  3.1有利條件

  隨著市場一體化程序的加快,農產品的競爭將會越來越激烈,優勝劣汰將是必養的結果。發展特色農業,將是今後農業發展的必要選擇。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南嶺鄉已具備了許多特色諾亞方舟的有利條件。具備優越的自然條件。南嶺鄉在瀾滄中心位置,公路均交匯於此,鄉與鄉村與村交通便捷。我鄉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無霜期長,日照時數居全國第二,光熱水資源較為豐富,土壤肥沃,地貌型別多樣,立體氣候明顯;適合種植業多種類、多品種和多熟制發展,農林牧漁生產門類齊全,名特優品種資源豐富,而且還有不少獨特的小氣候,盛產地道的土特產品。這為南嶺鄉發展特色農業提供了地理、交通、品種及光、溫、水等方面的有利條件。具有良好的政策環境。各級政府積極引導農民面向市場,因地制宜發揮優勢,突出特色,大力調整農業結構,擴大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發展效益農業。許多農民已充分認識到市場經濟條件下,必須聯合起來參與國內農產品市場競爭,降低風險,提高收入。近幾年,農民自發組織的專業合作社、專業協會等應運而生。到2016年底,全鄉農村專業合作社(協會)18個,社員1500人,這些農村農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對加快特色農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3.2制約因素

  特色產業龍頭企業偏少偏小,市場競爭力不強。全鄉現有農產品收購加工企業5家,除菸草公司外,其餘企業規模較小。農民專業合作社還處於起步階段,規模偏小,帶動農戶能力弱。企業、農戶和市場之間銜接不夠,產、供、銷脫節,資源優勢不能有效地轉換成市場優勢,造成有特色的產業形不成規模,有規模的產業又缺乏特色。農民觀念落後。農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傳統的小農經濟觀念根深蒂固,思想保守,對應用新技術、新成果缺乏主動性,積極性、新的效益農業科學管理的意識還沒有真正樹立起來,開發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對市場缺乏正確理解,容易見好一哄而上,見差消極放棄,盲目跟從,造成人、財、物的大量浪費。特色產業資金投入有限,產業發展動力不足。由於各級財力薄弱,發展資金嚴重不足,縣鄉不能拿出更多的資金扶持產業化龍頭企業和重要專案的發展。金融投入由於缺乏有效擔保主體,農民自身房屋、土地又不能抵押,金融支農難以落到實處。農業專案又屬於中長期專案,季節性強,回報率低,難以激發社會各界的投資熱情。同時,農民對農業生產的投入很有限,使有特色的產業形不成規模,從而制約了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4產業方向和區域佈局

  要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發展特色農業必須根據比較優勢,加快種養業佈局結構調整,形成專業化生產,區域化佈局;發展產業帶、結構農業區域特色。糧食、蔬菜等一年生作物結構佈局。種植業結構調整要適應糧食購銷市場化的要求,在切實保護糧食生產能力的同時,以市場為導向、提高農產品質量和效益為核心,調整作物佈局結構。進一步合理安排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種植比例,並在品種調優、提高農產品商品率和市場競爭力上下工夫。水稻生產重點發展食用優質品種,使種植面積達到333hm2,實現產值1000萬元。蔬菜則要強化區域化、規模化、商品化、集約化生產格局,重點發展優質特色蔬菜、高山蔬菜、加工蔬菜和制繁種蔬菜280hm2,實現產值2000萬元,形成一批蔬菜重點產業區和產業帶。旅遊觀光、休閒農業;在山區加強生態保護,處理好保護和發展的關係,鞏固野生食用菌生產、發展中藥材、水果、高山蔬菜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促進持續發展。

  5對策建議

  針對當前南嶺鄉特色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特色農業區域佈局,應研究和採取相應對策措施,按照“支柱產業特色化、規劃佈局區域化、投資主體企業化、經營機制化、生產基地標準化和優質產品品牌化”的建設要求,把發展特色農業和培育主導產業有機結合起來,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發展程序。推動和規範土地經營權流轉,促進生產要素的最佳化配置。對近幾年南嶺鄉出現的各種土地流轉形式要進行認真調查研究,分析總結。在堅持農村土地承包政策不變的情況下,按照“依法、有償、自願、有序”的原則,總結推廣一些地方的好經驗、好做法,探索有效的流轉機制和形式,加快市場化流轉步伐。實施品牌戰略,加快標準化建設步伐,發展特色農業,要以抓好特色農產品基地建設為突破口,以品牌建設為重點,全面實行標準化建設,打響品牌,做大品牌。當前重點要加強農產品質量分級標準、農藥及其有毒殘留的衛生安全標準和農產品包裝、儲運、標識標準的制定工作。透過標準的'制定,規範生產技術、運用標準化手段,全面提高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建成一批有地方特色的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推動產業化經營的運作機制。要透過對農業龍頭企業、市場和專業合作組織的直接扶持來帶動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的建設。一是扶持農業龍頭企業,重點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發展農產品深加工,促進企業和基地、農戶的有效聯結,強化企業對特色農產品基地建設的帶動作用。二是加強對農民的組織和引導。今後要把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儘快制定和完善有關管理辦法,加強規範管理,吸收基地農戶參加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搞好指導和服務。與此同時,鼓勵農民運銷大戶,中介服務組織、農技人員領辦、創辦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基地、搞加工,辦市場,抓促銷,發展“訂單農業”。著力改善農產品基地建設基礎條件。創新農業投融資體制,要重視政府推進特色農業發展的投入導向作用,加快完善以政府投入為導向,以企業、集體經濟組織、個人為主體、社會化投資和利用外資為補充的多渠道、多元化的農業投資機制。按照特色農產品生產的不同要求,重點加強以農田排灌、大棚等基礎設施以及無公害技術配套為主的設施建設,積極推行“資訊入鄉入戶工程”,將一定規模的基地納入資訊化建設的範圍,為農產品基地建設創造良好的基礎壞境。

  參考文獻:

  [1]熊飛.堅定不移調整種植結構持之以恆發展特色產業———對竹山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調查與思考[J].科學種養,2016(9):5~8.

  [2]沈東珍.關於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的思考[J].經濟研究導刊,2015(6):20~21.

  [3]馮子迅,王賀.德宏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的思考[J].思想戰線,2013,39(S1):114~115.

  [4]鍾龍興.加快農村土地流轉步伐推動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對興國縣農村土地流轉狀況的幾點思考[J].江西農業,2012(3):22~23.

  [5]黃小晶.農業產業政策理論與實證探析[D].廣州:暨南大學,2002.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