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園林綠化發展的原則和思路論文

城市園林綠化發展的原則和思路論文

  隨著城市化程序的加快,生態環境矛盾曰益突出,人們對綠色植物的渴望之情也更加迫切。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提出城市綠化“連片成團,點線面相結合”的方針,城市綠化由此進入快速發展階段。20世紀80年代後,北方出現了以天津為代表的“大環境綠化”,南方出現了以上海為代表的“生態園林綠化”。1999年底,全國667個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達591000hm2,綠地率達23%,綠化覆蓋率達,人均公共綠地6.5m2,湧現出北京、大連、煙臺、青島、南京、廈門、深圳、珠海、南寧等20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2001年,國家建設部又命名海口、三亞、長春等10個“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區”。2002年籌集2億資金開展“綠色南京”工程,將森林引入城市。

  國內外在城市園林綠化研究方面已有許多重大成果。

  1999年,哥本哈根召開的“國際城市綠化與園林學術會議”

  將會議主題設定為“城市綠化、城市森林及園林景觀”,內容涉及城市綠地目標、形式與功能,植物選擇與配置、管理等。

  近年來,我國城市園林綠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園林植物及風景園林兩大方向上。園林植物研究包括木本花卉、草坪及地被植物、盆景、切花與插花、園林植物資源、草本花卉、溫室園藝與室內綠化、園林植物適應性與耐抗性、園林植物生理生態及快速繁育等;風景園林研究包括綠地規劃設計、園林藝術、園林綠化管理、外國園林等內容。其中,綠地規劃設計、園林藝術、木本花卉、園林綠化管理、盆景等是園林研究的重點。如蘇東勝的《成市園林綠化工程中的植物配置研究》2、李林的《園林藝術設計在城市景觀設計中的作用》3、李梅的《園林藝術中的植物景觀配置》4、程伯平的《現代城市建設與園林藝術》5、尹京洲的〈關於城市園林綠化管理的若干問題的思考》6。但長期以來,我國園林學界多傾向於對園林美學的研究和實踐,很少自覺運用景觀生態學原理和方法研究城市綠地的結構、格局和生態功能等。當前,城市園林綠化正從以古典園林為核心的傳統園林設計轉向以現代景觀為核心的現代景觀、生態設計,在學科建設、專業設定、知識體系及實踐取向方面都發生著重大轉變。

  1.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的城市綠化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城市園林綠化水平有了較大提高,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人居環境不斷最佳化,城市面貌明顯改觀。但是隨著城市的加速發展,我國城市面臨著生態環境、土地、水資源等方面的巨大壓力,一些城市的園林綠化工作出現了問題。

  1.1 競相效仿,規劃單調

  對於國際、國內流行的城市綠化成功模式,許多城市紛紛效仿,甚至“邯鄲學步”,如灌木的種植為大色塊、大拼搭、大修剪,大面積種植草坪等,嚴重影響了城市的綠化特色7。總體而言,我國城市綠地植物種類較單一,在植物園或城市周邊的自然山林之中,大多數城市的應用物種數量在200~400種,只有個別城市的物種數量超過1000種,能夠種植在街道兩側的樹種就更少了。植物種類的單調易導致生態系統脆弱。近年來,大規模引進的'外地綠化植物主要集中於少數品種,跟風和盲從的現象也非常突出。縱觀長江中下游城市,行道樹常用品種較少,主要為欒樹、香樟、國槐、合歡、女貞等。

  1.2 總量不足,水平較低

  城市綠化樹木特別是大樹少,城市中心地區綠地更少,周邊地區沒有形成以樹木為主的綠化隔離林帶,建設工程的綠化配套工作未得到落實。一些城市的相關領導對城市綠化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使得違反城市總體規劃和城市綠地系統規劃、隨意侵佔綠地和改變規劃綠地性質的現象比較嚴重;綠化建設資金短缺,養護管理資金嚴重不足;城市綠化法制建設滯後,管理工作薄弱;違背生態發展規律,單純為追求“森林城市”綠化景觀效果而大量引進異地植物,移種大樹、古樹等高附加值的樹木,存在鋪張浪費的現象,城市原有的生態資源和自然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盲目引進外來植物給生態環境造成了很大的風險,初步統計,我國外來雜草共計有75屬、107種,其中就有62種是作為觀賞植物、藥用植物、蔬菜、飼料、牧草等由國外引進的。

  1.3 外移植物,得不償失

  在城市園林綠化中極力模仿他人、追求時尚,把一些原產地不同、習性不同的植物不惜一切代價大量引進來,移植到一起,很難達到平衡。這些外來的“客人”很難在短時間內與當地的環境、生物等融為一體。外來植物由於對本地環境的適應性較差,或是直接死亡,或是需要花費巨大成本來維繫這些外移植物的生命,很難達到預期的綠化效果。

  1.4 草多樹少,景色單一

  目前,許多城市在園林綠化中大面積種植草坪,雖然提高了綠化面積,但綠量卻沒有增加,綠化的生態效益並不明顯。我國城市人口密集、空間有限,在這種特殊條件和環境下佈置大片草坪,既缺少環境空間立體層次的變化,也難以滿足人們的舒適要求。過多種植草坪使人們的活動場所減少,管理費用提高,城市的景色單一,同時,在可綠化面積要求不變的情況下,也會導致喬木、灌木的種植面積減少,生態效益大打折扣。

  1.5 養護短資,體制不順

  資金短缺是造成目前園林綠化養護質量低下的關鍵原因。目前,一些城市的老居民區由於沒有配備物業管理,綠化養護費用要麼由政府承擔,要麼由居委會或街道辦事處從微薄的專用垃圾經費中列支,基本陷入無人管理養護的處境。有些居民小區雖然有物業管理,但用於綠化養護的費用標準非常低,基本處於綠化養護主體不明、責任不清的境地。因此,小區園林綠化急需要理順體制,儘快建立由業主承擔養護經費的養護模式。此外,部分地區綠化管理機構設定也存在問題。

  2.城市園林綠化發展的新理念和原則

  城市園林綠化發展要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杜會的要求,把“生態優先、合理投入、因地制宜、科學建綠”的理念貫穿於管理、規劃和發展的全過程中,引導和促使城市園林綠化發展模式的轉變,構建全新的城市園林綠化模式8。

  2.1 城市園林綠化發展的新理念

  堅持城市園林綠化是城市基礎設施的理念。要實現城市園林綠化由“城市配套設施”到“城市基礎設施”理念的轉變,要發揮城市園林綠化改善日趨惡化的城市生態環境的作用,利用園林綠化植物的吸碳製氧、降溫散熱、淨化地下水等作用,使城市環境達到自然平衡,實現城市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堅持城市園林文化的理念。要實現城市由“園林綠地”到“園林文化”的轉變,改變那種“有綠無景,有景無文化內涵”的狀況,就要把城市園林綠化昇華為城市的一種藝術、一種文化,使之不僅滿足人們休閒遊憩的需要,更應透過綠化來承載當地的文化、傳播文明,使自然資源、歷史文化和人文景觀有機融合起來,形成具有較高藝術水平和文化內涵的綠化景觀。

  堅持城市綠化是美化城市的理念。要實現城市園林由“綠化”到“美化”的轉變。特色突出,風格多樣的園林綠化景觀是城市綠化發展的基本要求,應突出本地特色植物,注重喬灌花草結合,營造復層植物群落、樹木組團式佈置、花卉大色塊栽植的景觀優美的現代化城市園林綠化體系,營造空氣清新、環境優美、生態良好、人居和諧的生態空間。

  2.2 城市園林綠化發展的原則

  ①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透過增加喬木種植數量、改善植物配置結構等有效措施,提高土地的單位產出效益。②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透過科學規劃、合理設計、積極投入等管理措施,降低城市園林的發展和養護成本。③政府主導、杜會參與。發揮政府在政策保障、規劃控制、理念引導、資源協調和技術推廣等方面的作用,引導和推動全杜會的廣泛參與。④堅持生態優先、功能協調。

  綠地生態效益最大化是城市園林綠化追求的目標,只有將城市綠地與歷史、文化、美學、科技相融合,才能實現城市園林綠化生態、景觀、遊憩、科教、防災等多功能的協調發展。

  3.城市園林綠化發展的思路和對策

  城市園林是一個集杜會、經濟、自然為一體的複合生態系統,由於每個城市氣候、地理位置等基礎條件不同,植物種類千差萬別。城市園林綠化發展必須依據城市的不同型別,對所在城市的植物群落進行詳細調研,探索樹木、花草、野生動物、微生物與環境的內在聯絡,遵循它們之間的生存、生長、發育,以及適應性等規律,提出科學的決策。

  3.1 因地制宜,嚴格規劃,明確目標,落實責任

  規劃是建設的龍頭,城市綠化工作要有一個新的突破,關鍵在於制訂具有前瞻性和科學性的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城市規劃主管部門要會同城市園林綠化主管部門,在城市建設設計上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特點,風格多樣,量力而行”尊重當地原有的地形、地貌、水體和生態群落,儘量採用和保留原有的動植物和微生物,引進與當地特定的生態條件和景觀環境相適應的植物。園林規劃設計部門要按照節約型園林綠化的要求,嚴格審查規劃設計方案,要把以建築為主轉變為以防護功能和觀賞並重、植物造景為主的新的觀念上來,組織專家對規劃設計方案進行充分論證,將具體要求落實到方案的評審標準中,避免注重於單一的觀賞功能或是侷限於眼前效果,而要從城市長期發展角度考慮,樹立長遠目標。

  在充分了解城市發展現狀,考察城市現有景觀風貌的基礎上,編制並實施城市園林綠化發展規劃,明確近期發展目標,並以此作為指導城市園林綠化建設的基本依據。按照生態學原理和“城市與自然共存”的原則,結合衣業產業結構調整,在城市組團之間、工業區與生活區之間建設高標準的區域型綠化隔離帶,突出各區的獨立性。城市規劃、園林綠化等政府主管部門要把思想統一到科學發展觀上來,牢固樹立科學、節約的綠化意識,將發展科學型、節約型城市園林綠化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制訂具體實施方案。要統一思想,明確分工、目標和責任,確保認識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在此基礎上有效實施城市綠化隔離帶、城市大環境綠化工程,開展道路、河流等的綠化整治工作,嚴格按照規劃目標提高城市規劃建成區綠地率、綠化覆蓋率以及人均公共綠地面積,並且進一步提高園林建設和管理水平,實施國家重點公園管理制度,有效保護歷史名園。

  3.2 宣傳教育,完善法制

  提高全民綠化和建立意識。在目前市場機制尚不完善的情況下,園林城市的建立工作要引起相關領導的充分重視,要開展廣泛的領導任期綠化目標責任制,實行單位評比和考核一票否決制,加大投入,加快建設。同時,建立健全園林綠化的執法隊伍,依據《城市園林管理條例》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嚴懲侵佔綠地、亂砍濫伐等破壞綠地的行為,依法維護和鞏固城市綠化成果。在此基礎上,尤其要注意加強宣傳教育,爭取杜會各界的廣泛支援,提高全民的綠化和園林城市建立意識,培養全杜會愛護公共生存環境的自覺意識,樹立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可持續發展觀念,形成全杜會自覺愛護環境的良好氛圍。各地發展規劃、園林綠化的主管部門要嚴格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城市綠化條例》等相關規定,不斷加大執法力度,落實綠線管制制度。城市綠線必須向杜會公佈,接受杜會監督。要結合節約型園林綠化的要求,梳理現有法規,加快修訂、完善園林綠化相關法規和標準,將節約型園林綠化作為重要內容納入技術標準和規範,使節約型園林綠化的要求更加具體化、更具可操作性。

  3.3 最佳化綠化設計,作好綠化養護的保障工作

  園林綠化設計要根據城市的特點、凸顯城市的文化底蘊,結合城市區域的地理位置和綠化佈置,可以在繁華街頭和主要路口設計一批具有特色的人文景觀,如城市雕塑、建築小品和遊憩設施,以此來展現城市的鄉土風情,提升城市品位。同時,新建城區適合種植大面積的綠化植物,針對老城區由於人口密集、空間有限等歷史原因導致的綠地面積的窘迫狀況,其綠化建設重點以改造為主,必須考慮城市居民的休閒活動,來營造不同的城市綠化風格。合理配植綠化樹種,並大力提倡使用成本低、適應性強、本地特色鮮明的鄉土樹種,優先選用抗旱、節水、易養護的植物。

  綠化養護是搞好園林綠化工作的關鍵,無論多好的綠化設計和建設,如果後期養護不當,也會功虧一簣。現行的養護操作模式只強調除草、澆水、噴灑衣藥,其模式較為簡易原始,忽視了修剪的藝術性、施肥、病蟲害的預防等環節,這將直接影響綠化的景觀效果,難以發揮園林綠化的功效。

  4.結語

  城市園林作為城市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礎設施,在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環境質量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綠化不但要求城市綠起來,而且要美觀,城市園林綠化是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重要載體。

  加強創新型城市園林綠化發展是我國城市發展程序的一項重要的長期任務,園林規劃、綠化發展主管部門要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因勢利導,結合城市所處地域的自然資源狀況和地帶氣候特徵,科學地制訂實施方案,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切實推進創新型城市園林綠化工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