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則熱拉雍仲林寺導遊詞範文

日喀則熱拉雍仲林寺導遊詞範文

  熱拉雍仲林寺在日喀則南木林縣境內,位於奴馬鄉玉拉傑桑山腳處,距日喀則市90公里。寺院周圍林木環繞,氣候宜人,環境幽靜。熱拉雍仲林寺是西藏四大苯教寺廟之一,由江袞達瓦堅贊建於公元7世紀藏王松贊干布執政時期。

  在參觀熱拉雍仲林寺之前,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苯教。苯作為一種早期高原先民的信仰觀,形成年代非常久遠。苯是指人對於自然萬物最初的較為朦朧的認識總和,其核心內容包括鬼、神、精靈、魂魄、命數、運道等,一切與精神層面相關的東西。苯教沒有獨立的教義、典籍、廟堂及系統理論,其觀念及內容是透過苯教巫師以占卜、祈禱、咒語、幻術,以及種種特殊的儀軌加以表現。

  辛饒米沃且,是苯教的第一位凡間創始人。傳說這位祖師是以五色光的形式從天而下,借凡間父母之體受孕而生。辛饒為苯教制定了系統完整的理論和教規,不斷建立和完善了相應的經典、廟堂等。為區別於早期的苯,辛饒所創的被稱為雍仲苯教。

  苯教把宇宙分為三層:最高層是天神居住的地方,住著天神六兄弟和他們的眷屬,創世主是天神什巴中層是人居住的地方;下層是神魔鬼怪凶煞居住的區域。為了解決天神、人、魔鬼之間存在的矛盾,就產生了巫師,也就是苯波。所以其神話的固定模式也就是:神界與魔界對立,神終戰勝魔。為旅遊者所熟知的瑪尼堆、風馬旗以及望果節等以祭把土地、驅除冰雹、鬼邪等的儀式節慶,都不同程度地帶有苯教色彩的特徵。

  公元10世紀左右,西藏原始宗教苯教與傳人西藏的佛教為爭奪宗教統治地位,發生了曠日持久的爭鬥。此後,苯教作為落敗方並未就此退出雪域,其所敬畏和供奉的山湖神及眾多精靈,也仍被不同地區的藏族人所朝拜。藏曆新年和望果節是藏族最隆重、熱鬧的兩個節日。藏曆除夕,人們在自家的大門口用石灰粉畫上象徵吉祥、永恆的萬字符號,相傳源於西藏原始宗教苯教。望果節是藏民在收割之前預祝農作物豐收的節日,已有1500年的歷史。望意為田地,果意為轉圈。這個節日的緣起,是苯教教主根據苯教教義,帶農民繞田地轉圈,求天保佑豐收。

  由於歷史原因該寺曾被毀壞。目前大經堂已基本按原118根柱子的規模修復。現在我們來到杜康大殿,也就是大經堂,這裡面積為800平方米,上下兩層,規模宏大,令人費解的是,佛教寺院中的兩部大藏經《甘珠爾》和《丹珠爾》也成了這裡的重要藏書。大殿兩側有甘珠爾殿和丹珠爾殿。我們在寺裡見到轉經人的轉經方向和手持轉經筒的.轉輪方向與佛教的方向完全相反,也就是所謂苯教逆轉非佛門之道之說。

  佛殿面積為80平方米,殿內供奉的主要佛像有約8米的銅質鎏金度母(卓瑪)、金剛橛普巴佛、苯教祖師頓巴辛饒;約12米高的銅質續金勝利佛、念美喜饒堅贊、江袞達瓦堅贊以及用金、銀、銅製成的五靈塔、純金供燈等等。

  我們從杜康大殿拾級而上來到環形長廊:有僧人的修行室,有儲存法器的內庫,有供奉佛像的佛堂,有收藏經版的印經版藏室。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雍仲林寺的重要殿堂通追拉康,通意為見,追是解脫。通追拉康面積為80平方米,殿內有一對銀燈和一個曼陀羅,各用70個銀元製成(1993年鑄造),壁畫中央為江袞達瓦堅讚的畫像,四周是苯教祖師頓巴辛饒的千佛像;靈塔殿,有40多平方米,供有江袞達瓦堅讚的靈塔,高5米,據兌用了兩公斤黃金包嵌;還有四川阿壩州送來的千尊頓巴辛饒和本尊及菩薩的唐卡,並設有該寺住持的寶座;修行殿,供奉的是護法神,還有一座江袞達瓦堅讚的銅質鎏金小靈塔,塔內珍藏著江衷達瓦堅讚的手、足及法器。

  每年藏曆十二月二十九日,該寺舉行驅鬼跳神儀式。熱拉雍仲林寺的參觀就結束了,再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