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健康服務業的現狀及發展策略分析論文

南京健康服務業的現狀及發展策略分析論文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序的加快和人們對健康的日益關注,健康服務需求呈逐年增長態勢。2013年國務院出臺的《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將對國內醫療服務業、醫藥行業、健康保險業等相關產業產生巨大改變。2014年南京市在《2014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中提出高起點規劃生命科技產業和健康服務名城。為加快推進南京健康服務業的發展,結合地區實際,借鑑發達國家先進經驗,提出相關建議。

  一、對健康服務業的理解和認識

  健康服務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內容。學術界目前對“健康服務業”還沒有統一的定義,較為簡潔的定義為,健康服務業是圍繞人民群眾健康,貫穿預防、治療、康復等環節的服務業叢集;較為全面的定義是,健康服務業是以生命技術和生物技術為先導,以健康至上理念為指導,涵蓋健康檢查、疾病預防、醫療衛生、營養健康、身體養護、健康娛樂、康復治療與修養、身心與精神治療等多領域具有較強綜合性的多產業集合。

  二、南京市健康服務業的發展現狀

  2012年南京市出臺的《關於加快完善基本醫療衛生體系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15年,全市要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成政府主導、功能完備、便捷高效、價格合理的“15分鐘健康服務圈”。此外,2012年還出臺了《關於南京生命科技產業發展的意見》提出將南京建設成為國際生命科技研發和產業基地,同年出臺了《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 中國軟體與新興產業名城的意見》提出充分發揮生物產業科技、教育、人才、創新基礎優勢,促進生物醫藥產業跨越發展。現有的涉及健康服務業的政策檔案主要側重於醫療服務、健康服務相關支撐產業等方面,對健康保險、健康管理與促進等涉及較少。總體來看,南京市健康服務業發展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醫療服務可及性顯著提升,醫療資源配置尚待最佳化

  醫療服務是健康服務業的關鍵環節和核心內容[2]。南京市戶籍人口每千人擁有的醫院衛生院床位數從1949年的2.6張增加到2012年的8.5張;戶籍人口每千人擁有的衛生技術人員數從1949年的1.9人增至2012年的8.5人,醫療服務的可及性顯著提升。從醫療機構的性質來看,南京具有一定規模、專科特色的民營醫療機構比重不足,不能滿足多層次的醫療服務需求,多元化辦醫格局還未真正形成。從醫療資源的區域配置來看,區域性醫療資源全行業管理體制尚未形成,南京市作為省會城市,有省、部屬醫療機構、市、區(縣)屬醫療機構、部隊醫療機構等不同層次、不同部門管轄的醫療衛生機構,全行業管理的機制尚未建立,嚴重影響了對區域性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

  (二)基本醫療保險逐步完善,商業健康保險相對滯後

  健康保險是健康服務的重要保障機制。南京市基本形成了覆蓋城鄉居民的全民醫保體系。全市主要有三種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分別是職工醫保、居民醫保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由於它們的管理機構、籌資標準和保障水平都不相同,參保“碎片化”、管理“多頭化”帶來很多問題。南京基本醫療保險逐步完善,而商業健康保險發展仍然相對滯後。在西方成熟市場,健康險佔行業保費的比例可達30%,而我國真正意義上健康險產品的保費收入,佔整個行業佔比不足10%,遠低於國外成熟市場。2008年南京健康險保費收入為118824萬元,佔保費收入總額的8.76%,到2013年健康險保費收入為146906.9萬元,佔保費收入總額的5.55%,比2008下降了3個百分點。

  (三)新興健康服務業態湧現,健康養老模式有待創新

  健康管理和促進服務主要包括醫療服務的衍生和健康服務的各種新形態。健康體檢、健康諮詢、健康養老、體育健身、保健養生以及健康旅遊等新興健康服務的需求快速增長。自2012年起,南京市啟動城市社群“10分鐘體育健身圈”工程建設。在健康養老方面,目前全市有各類養老院280家,床位3.86萬張,每千名老人擁有33張床位,高於江蘇和全國平均水平,其中社會資金創辦的佔60%。然而與日益加劇的人口老齡化相比,養老服務設施差距仍然不小。各區因地域、資金等差異,造成養老設施硬體的不均衡。社會辦養老院,在選址、房屋租金上多有不同,往往造成主城核心區一床難求,郊區床位空置率較高等不均衡現象。

  三、國際經驗做法的啟示

  發達國家健康服務業起步較早,美國的健康服務業規模佔其國內生產總值比例在17%左右,其他OECD國家一般達到8%至10%左右。瑞士健康服務業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達到30%左右,瑞士的健康服務業起步較早,其政策制度趨於完善,資源配置較為合理。

  (一)健康服務提供的多元性

  美國的健康服務提供以“政府+市場+社會”三元關係為特徵,機制靈活,表現出良好的效率與效益。醫療保健服務的提供方也多為非政府舉辦的醫療機構。多種所有制醫療機構共生、多層次醫療組織並存是瑞士公共衛生體系的重要特徵。瑞士的醫療機構主要有醫院和私人診所兩種。政府對公立醫院採取管辦分離的模式,對醫院的經費劃撥則是透過醫院聯合會實現的。發達的行業協會組織是瑞士醫藥衛生體制的重要組織者和直接參與者。

  (二)健康服務產業鏈成熟完備

  美國以健康管理為樞紐,形成了家庭及社群保健服務、醫院醫療服務、專業健康風險管理、醫療商品、長期護理服務和臨床檢驗的第三方外包服務等構成系統的健康服務產業鏈。關於“家庭及社群保健服務”是整個美國健康產業中的最大門類,佔到50%的產值。重視家庭和社群關懷、重視預防保健已經成為美國健康產業的主流。

  (三)健康保險市場發育完善

  美國健康保險的經營模式完成了由傳統的費用報銷型到管理式醫療的轉型,管理式醫療產品一方面將健康管理和健康維護納入健康保險服務,豐富了健康保險的服務內涵;另一方面加強了“醫”“保”合作,吸收醫生和醫院參與,促使其合理使用醫療資源,強化對醫療行為的'管控,緩解了醫療費用的快速上漲。瑞士的健康保險體系完整,瑞士建立了健全、多層次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瑞士的醫療保險制度涵蓋了疾病、生育和事故發生時的醫療和生活費用。

  四、南京加快推進健康服務業的發展策略

  健康服務業具有雙重屬性。從經濟屬性而言,它是服務產業的重要內容;從社會事業屬性而言,它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南京實際,發展健康服務業首先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突破。

  (一)強化頂層設計,構建健康導向型的醫療保健服務體系

  發展健康服務業首先要進一步擴大醫療服務供給,有效提高醫療服務效率。這就需要不斷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特別是加快公立醫療機構改革,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醫療機構,最佳化醫療服務資源配置,積極發展康復醫院、老年病醫院、護理院、臨終關懷醫院等醫療機構,推進護理服務的專業化、規範化,形成多元辦醫格局。南京市已經到了醫改的關鍵時期,要讓居民真正獲得健康利益,必須強化頂層設計,充分整合區域內醫療衛生資源,構建健康導向型醫療保健服務體系。借鑑發達國家經驗,健康服務業發展的重點也應轉移到家庭及社群保健服務和健康的風險管理領域,強調以健康為核心,在預防上下工夫。

  (二)加強部門協作,增強發展健康服務業的政策合力

  健康服務業發展涉及衛生、醫保、養老、就業、相關支撐產業等多方面,需要政策的互補聯動。建議成立政府層面的健康服務業發展領導小組,組織相關部門協同研究出臺區域健康服務業的發展規劃和扶持健康服務業發展的優惠政策,推動健康服務業有序、有效發展。在發展健康服務業相關支撐產業方面,要突出重點,分類佈局,支援自主智慧財產權藥品、醫療器械等的研發製造和應用,大力發展第三方檢驗、檢測、評價等服務,支援發展健康服務產業叢集,更要加快功能性健康園區和高階醫療保健中心的建設,重點培育健康管理業、健康資訊業和老年護理業等,推進健康相關產業的協同發展。

  (三)注重市場作用,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

  在不斷完善全民醫保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建立多層次健康保險體系。從需求角度看,要加快出臺個人購買商業健康保險的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城鄉居民積極主動購買補充性的商業養老、健康保險。從供給角度來看,應出臺措施鼓勵民營資本參與健康保險行業。首先,要逐步放開對民營企業參股或控股的健康保險公司的審批;其次,加快推動患者資訊共享平臺建設,構建統一的疾病資料庫和醫療費用資料庫,提升商業保險公司在產品開發、精算和風險管理、核保核賠等各方面的能力;再次,在資訊共享平臺的基礎上,逐步實現商業健康保險與基本醫療保險的同步即時結算。

  (四)創新服務模式,滿足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需求

  南京市養老模式仍以居家養老為主,以社群養老和機構養老為輔,要把政府的主導作用和社會力量有機結合起來,構建多層次、多元化、多專案的養老體系。一是大力實施居家養老,即讓大多數老人仍住在自己家裡,全面發展上門服務業務,建立以家庭養老為核心,社群服務為依託,專業化服務為依靠,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決日常生活困難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化服務,如生活照料、家政服務、醫療保健、文化體育、心理諮詢、法律維權等;二是適度建設老年公寓,比如普通型老年公寓、養老院型老年公寓和醫務型老年公寓,為不同需求者提供所需的服務。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