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可持續發展戰略分析論文

林業可持續發展戰略分析論文

  摘要:以我國林業為研究主體,介紹了我國林業的發展歷程,深刻地闡釋了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內涵,並依據當前我國林業的發展形式,為更好更快地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提出了戰略措施,其中有建立健全法律機制推動林業可持續發展、調整現有林業結構實現最佳化、大膽藉助科技發展、經濟收益與林業生態緊密相連等內容。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我國林業;戰略對策

  林業是一項基礎產業,也是一種公益事業,它的產生源於對森林進行的經營組織,其主要形式就是對木材及林產品進行加工生產和經營保護性資源,並將後者作為基礎。森林經營包括一系列的林事活動,最簡單的是採伐森林、更新森林,包括預防火災及病蟲害在內的森林保護,還有對森林進行再造及撫育,以及建立和管理城市森林。由於我國的環境在不斷的惡化,同時受到世界環境發展大會和國際林業轉軌發展態勢的影響,我國林業找到了一條嶄新的發展道路,但是這絕不是短時間之內就可以完成的,將會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然而目前我國各地區的經濟發展仍不平衡,尤其是山區大多地方還沒有脫貧,而這些地區卻也是林區分佈的地區。為了能夠脫貧,大規模破壞性的採伐活動越來越頻繁。長期下去,林業的發展將面臨危機,要合理科學地經營林業,重視能夠兼顧經濟與生態兩方面的可持續發展模式。生態、經濟和社會是可持續發展的3個方面。生態即人類社會所處的自然環境,生態的持續發展即自然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人類與自然密不可分,二者既相互聯絡又相互影響。可持續發展戰略用於林業的發展,其實質有3方面的表現,首先是經濟能力,也就是使用資源、資訊、能源和資金的增長率、效率、效益和資源儲量等;其次是生態支援力,包括生態的還原能力、資源的承載力、生態的自我調節力環境資源等;再就是社會合力,其中包括社會穩定性、社會公平性、人口容量、公共意識、人口素質、文化道德、生活方式、體制合理性等可以。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來推動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1調整林業經濟結構,進行最佳化

  最佳化調整林業的經濟結構,可以為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的物質基礎,推動林業產業的最佳化發展。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生產,對於速生豐產林、竹林和生長週期較短的原料林和名特優新經濟林要加大建設力度,這是第一產業的發展方向;提高原料的加工層次,對原料進行精加工,並大力開發應用新產品,這是第二產業需要注意的;而面對第三產業,可以將旅遊業和花卉業融入到森林的發展。針對目前我國林業產業結構存在的問題,可採用“以二促一帶三”的策略,合理調整當前的生產力佈局,取締落後的產業,合理改造傳統產業,還應適當推動新產業的發展,促進產業結構的合理分配。同時,也要調整林業產業的產品結構,改變原來的粗加工生產方式,對產品進行精加工,創新產品的發展用途,大力發展特色產品,使產業鏈得到延伸,最佳化產業結構,提高產品的競爭力。除此之外,對於林業發展的資產結構和企業分佈也要做出適當的最佳化重組,調整發展戰略,大力研究新產品,研究新技術,拓展更廣的市場,提升產品的技術含量,企業發展更加專業,產品有更強的競爭力來應對市場競爭。

  2林業發展與科技相融

  依靠科技是可持續發展的根本發展方式,這是由可持續發展的內涵所決定的,既要注重經濟的發展,同時還必須關注保護資源與環境的`再發展能力。基於此改變傳統的犧牲環境換經濟的粗放型發展模式,轉變為依靠科技帶動可持續發展,成為最有效、最合理的發展方式。因此,要想林業得到可持續的發展,關鍵就要將科技融入林業開發。

  3林業經濟與生態協調發展

  在林業的發展中,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絡,二者既存在矛盾,同時又彼此影響。在林業發展的第一階段,為了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保護環境,雖然前期有很好的經濟效益,但是後期環境的惡化必然會制約經濟的前進,嚴重影響整個產業的發展。當二者得到綜合重視的情況下,林業發展的整個過程經濟發展都可以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穩步增長。當然,對於二者的注重必當保持積極態度,若是採用消極的偏重於環境的保護,過分忽視經濟增長則會嚴重影響經濟效益的發展,這樣即使生態環境得到了保護,也得不到物質支撐,不具備現實意義。“生態效益經濟”概念的提出,很好地反映了生態與經濟效益二者間的關係。

  4建立健全法律機制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

  目前我國已有一套林業法律制度,但是其嚴密性還存在很大的缺陷,也不甚完整,無論是立法思路、立法原則還是實現的方式、履行程式和法律責任等各方面的制度內容都有問題存在,這些必須要引起重視,立法思路要做重新的考量。目前我國關於林業方面的立法,不能對生態規律的發展需求做到明確充分的反映,保護生態與資源的科學發展思想也沒有得到落實,在這方面我國應積極吸取發達國家科學的發展經驗,切實對環境實行優先的保護,在發展中更要注重生態效益的保護,將其放在重要的位置。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