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兒童社會技能的發展:教師評定研究的論文

小學兒童社會技能的發展:教師評定研究的論文

  一、問題的提出

  社會技能可以界定為個體在社會生活情境中有效而恰當地與與他人進行社會交往關的活動方式。兒重的社會技能隨著其認知水平、情感情緒的成熟水平和行為控制水平的發展而發展。研究表明,兒童的社會技能缺陷與其發展困難是密切相關的。社會技能的行為表現如何,直接影響到兒童在群體中的形象和他人的評價。

  研究者一般是依據對兒童行為表現〔如攻擊)的觀察以及對兒童社會能力的其它測量(如同伴群體中的社會測量提名)來確定兒童的社會技能水平。鑑於國內外研究大多認為教師評價比父母評價更為客觀,本研究採用自編的“小學生社會技能教師評定表”,由教師對小學兒童在學校生活情境中社會技能的種種行為表現進行評價,試圖瞭解小學兒童社會技能表現的各種行為成分及其年齡特點、性別差異和發展趨勢。

  二、研究方法

  1、步驟:

  ①專案編訂:參照國外已有的測查工具,結合我國城市小學生的生活實際,選編了小學生社會技能行為表現28個方面共120個專案編製成為五點式likert量表。對142名小學生進行預試以篩選專案;對預試結果進行整理分析.計算評定表的信度、全部專案及分表的區分度指標。對專案賽選後重新隨機編排,得到正式的“小學生社會技能教師評定表”。其內容結構、專案區分度和適用性符合測量要求,已有另文報告。

  ②正式施測:由班主任老師對所在班每個學生分別進行評定。評定由教師個人進行,對同一班的測評在l~2天內完成。進行兒童社會技能評定的教師每班一人,共12人,其中男2人,女10人,均是接觸所在班學生一年以上的現任班主任。

  2、被試

  正式施測中的學生被試來自大城市三所普通小學的二、四、六年級各兩個班,共12個班569人,其中二年級 180人(男 83,女 97),四年級208人(男99,女io9),六年級181人(男87,女94)。

  三、結果與分析

  本研究的資料管理和分析由foxpro 2. 5、spss for windows 6.01完成。

  1、“小學生社會技能教師評定表”的結構

  “小學生社會技能教師評定表”將小學生社會技能的行為表現劃分為四種主要成份:①環境相關技能:指應付周圍環境和在交往中處理物品的技能;②人際相關技能:參與群體活動、進行人際交往的技能;③自我相關技能: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技能;④任務相關技能:完成學習和日常生活中基本任務的技能。對教師評定結果的驗證性因素分析表明這一結構劃分是合理的。

  2、小學生社會技能總分與各分表得分的年齡與性別差異 對全體被試在“小學生社會技能教師評定表”上的得分作2(性別)x3(年級)的二元方差分析(n=566)。結果表明,年級和性別對總分均有顯著的影響:年級f(2,561)=22.99.p<.001:性別f(1.561)=43.70,p<.0o1;年級和性別之間的相互作用不明顯.年級x性別f(2,561)=0.92.p>.401.

  為了進一步分析總分的年級差異,對年級差異作曲snk多重比較檢驗,結果表明於.二、四年級之間差異顯著.t(399)=5。82,p<o。01,四、六年級之間的差異也很顯著,t(398)=4。29.p<.001,二、六年級之間差異不顯著:結合總分的分佈趨勢,可以看出教師評定的小學生社會技能總分二年級和六年級明顯高於四年級.而二年級與六年級之間沒有差異。

  為了探討社會技能行為表現成份差異的具體情況,我們對28個分表的性別差異作了獨立樣本的t檢驗,對它們的年級差異作了單因素方差分析, 性別差異t檢驗的結果表明,在全體被試中,女孩在全部28項分表上的得分均顯著地高於男孩。

  對28個分表中社會技能表現的年級差異作進一步的snk多重比較,結果發現,各分表得分的年級趨勢與總分一致,按年級從低到高均呈“馬鞍形”分佈;二、六年級在各項分表上的得分均顯著地高於四年級;二年級與六年級之間的差別則視不同的分表而有所不同。在3、4、11、15、19、zo、24、25、28共九個分表上的得分按從低到高的順序排列為“四年級——二年級——六年級”,四年級最低,六年級最高.二、六年級明顯高於四年級,二年級與六年級之間則沒有明顯差別;其它十九個分表上的得分從低到高的順序則為“四年級——六年級——二年級”,四年級最低,二年級最高,二、六年級明顯高於四年級,二、六年級之間只在10“進行交談”、13“自由玩耍”、16“對他人意圖的認知”、及23“參與討論”四個分表上有顯著的差異。這就是說,在全部28項分表中.只有這四項分表在三個年級的平均分之間都有差別;六年級明顯高於四年級,二年級又明顯高於六年級。其它24項分表的平均分都表現為二、六年級同在一個水平,且明顯高於四年級。

  為了分析四種技能成份的年齡和性別差異,採用4(技能成份)x2(性別)x3(年級)的三因素混合設計,以技能成份作為被試內因素,性別和年級作為被試間因素.進行多元方差分析。

  結果進一步證實:年級因素存在顯著的主效應,f(2,561)=23.31,p<.o01;性別因素有顯著的主效應,f(1,561)=43·51,p<.001;技能成份也有顯著的`主效應,f(3。561)=7.45,p<.o01;年級與性別之間的交 互作用不顯著。年級與技能成份之間、性別與技能成分之間的互動作用顯著,f(6,561)=8.45,p<.001;,f(3,561)=2,77,p<,o5。

  對四種技能成份的年級差異做了進一步的snk多重比較,結果表明,四種技能成份中有三種可以按年級差別劃分為兩個水平:即環境相關技能、自我相關技能、任務相關技能在二、六年級之間沒有顯著差異;性別與技能成份之間的互動作用也達到了顯著水平異,而在二、六年級與四年級之間有顯著差異,二、六年級的得分高於四年級;人際相關技能的年級差異則可以劃分為三個水平:二在級得分顯著高於六年級、六年級得分又顯著高於四年級。

  四、討論

  1、小學生社會技能發展的性別差異

  本研究發現由教師評定的小學生社會技能得分存在明顯而一致的性別差異,女孩在總分和28個分表得分上均明顯高於男孩,結合因素分析結果,女孩在環境、人際、自我和任務相關四方面技能的得分也都高於男孩。一方面,根據已有研究結果,我們可以預期兒童社會技能表現教師評定得分的性別差異,很多經典的兒童社會行為量表都承認性別差異,並分性別建立常模,如 cbcl ;一些涉及小學兒童社會技能的具體研究也報告了性別差異。另一方面,如此全面的性別差異是值得深究的。28個分表所構成的四種社會技能成份可以說代表了小學生在校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女孩得分全面地高於男孩可能有兩個方面的原因:(1)小學生社會交往行為中女孩的表現優於男孩,女孩的表現更符合教師心目中的兒童社會行為規範,這與國內已有研究發現的在父母評價中女孩的社會技能優於男孩的結論是一致的;(2)評定表中涉及的小學階段社會技能的內容所依據的大多是一些帶有社會規範性質和親社會性質的行為準則,在對這些準則的遵從和親社會行為表現方面,女孩優於男孩,這與已有研究的結論相符,無論在家長還是在教師的評價中都是如此。

  2、小學生社會技能發展的年級差異

  本研究發現的年級差異的結果是出乎意料的。一般來說,社會技能應隨年齡的增長而發展。但本研究中“小學生社會技能教師評定表”的得分情況並未表現出隨年齡而增加的趨勢,而是在總分和各種成份的得分上都隨年級的增高而呈現“馬鞍型”:二、六年級較高,四年級較低。雖然年齡和年級在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中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本研究中樣本年級是相隔抽取的.可以看作涵蓋了年齡差異的因素。

  教師對四年級小學生社會技能的評價低於二、六年級,可以從以下三方面來理解;首先,這與小學生在校的日常行為表現是密切相關的:很多有經驗的小學教師對小學各年級兒童進行評價時,對中年級的兒童普遍評價不高:從小學生對環境的適應來看,一、二年級小學生初入校門,對學校權威的敬畏和遵從成為支配一切行為的首選準則.因而在老師眼中,一、二年級學主是最規矩、最“聽話”的。三、四年級的小學主已經習慣了學校裡的環境和活動,對老師的管理手段也已領教頗多,他們行為中更為開放的、不符合學校行為要求的那部分在學校環境中有了更充分的展露。對於重視班級群體管理的班主任老師來說,這當然未必是件好事,因而老師們對四年級學生評價最低是有其依據的。六年級學生更成熟,更能自制,又面臨事實上的升學與考試的壓力,因而在老師面前六年級學生顯得更“規矩”、更懂事,其社會技能的得分也比四年級學生更高。

  其次,由於五點量表的侷限,二、六年級兒童的得分十分接近。但顯然承認年級差異的解釋更符合已有關於認知和社會行為的研究結果。可以認為,“小學生社會技能教師評定表”所測評的只是小學生的社會技能表現的相對地位,由於不同評定者對評定表專案的標準理解可以有很大的不同,不同年級的教師對其學生的社會行為要求也隨學生的年級增高而提高。他們所給出的五級記分當然不能反映出兒童社會技能的絕對水平。所以,評定表得分隨年齡而出現的“馬鞍型”並不表示兒童社會技能的發展水平也隨年齡而呈“馬鞍型”,而只是說明不同年級兒童在教師的評價體系中所處的相對位置。

  第三,本研究的結果與其它許多以五點量表的形式對兒童的社會行為所作的研究結論是一致的.如楊重明(1994)的研究中發現,在"移情”、"結束社會交往”、“評價他人”等方意.一年級學生的教師評定得分均高於三年級:其它研究也有類似的發現。

  五、結論

  1、小學教師對四年級小學生社會技能表現的評價明顯高於二、六年級。

  2、小學教師對小學女生社會技能表現的評價明顯高於男生。

  3、小學生的人際相關技能比其它技能成分有著更顯著的年級差異。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