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對河南地方高校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發展的思考論文

淺談對河南地方高校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發展的思考論文

  摘要: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在發展過程中尚存在一系列問題,如辦學方向不明、學科定位不準、畢業生就業困難、教材設定混亂、專業發展後勁不足等。這些問題已嚴重阻礙了學科的良性發展。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在五個方面下工夫:明確學科方向;確定恰當的人才培養目標;以就業為導向進行課程設定;拓展學生素質,以適應社會需要;加決專業師資隊伍建設。

  關鍵詞:教育技術 本科專業 思考

  據統計,目前全國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累計達到220個,教育技術碩士點達到78個,另外還有8個博士點和4個博士後流動站尹河南省現有河南大學等10所院校開設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口,除河南大學為省部共建高校外,其餘9所院校均為省屬地方性院校。地方性院校的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究竟該如何發展?是以重點大學為跟蹤導向來設定專業課程體系,還是以社會需求為導向開展特色的校本課程?是按照現有重點院校的人才培養規格來設定人才培養目標,還是結合地方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目標?這些都是需要高校教育技術工作者深入思考的問題。

  不可否認,重點院校具有“排頭兵”和“風向標”的作用。但就目前來看,教育技術學專業在表面風光的背後已經出現了辦學方向不明、學科定位不準、畢業生就業困難、教材設定混亂、專業發展後勁不足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決,就勢必影響我省高校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的生存和發展。

  為了促進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的科學發展,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對如何培養教育技術本科專業人才進行了一些思考,並對專業改革作了一些實踐探索,最後取得了一些成效,以期為地方高校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的發展提供一點參考。

  一、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現狀

  1.培養目標方面

  筆者在對我省開設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的10所高校進行調查(主要是透過查閱學校網站和從學生假期實習作業中獲取的資料)後發現,這些學校在制定專業培養目標規格方面大同小異。如某學院教育技術學專業的培養目標是:“教育技術學專業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系統地掌握教育技術學專業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具有較強實際動手能力特別是高階計算機操作能力、課件製作能力、電視教材編導與製作能力和校園網路綜合管理能力,能夠從事教學媒體和教學系統的設計、開發、應用、管理和評價的複合型人才。”這樣的培養目標看似宏偉,實則定位不清。目前學生和社會對教育技術學專業的普遍看法是:學生所學的知識多而不精,缺乏專業特色。教育技術學專業學生的計算機能力往往不如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電子技術方面的水平不如物理專業的學生,教育研究和教學設計方面的水平不如教育學專業的學生,電視節目的策劃製作方面的水平不如影視專業和新聞專業的學生。這些不足很容易使教育技術學專業學生在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失去競爭能力,造成就業難。

  2.課程方面

  (1)內容過雜,重複現象嚴重

  由於對教育技術學定位理解不同,各高校的課程體系也不盡相同。調查發現,我省高校教育技術學專業開設的課程涉及理學、工學、新聞學、教育學、心理學等多學科內容。課程門數多、內容交叉重複是這一專業長期以來存在的問題,表現在實際中則是專業課程講授缺乏深度,淺嘗輒止,造成學生“廣而不精”,即什麼都知道一些卻什麼都不精通。

  (2)理論與實際相脫節

  教育技術學專業許多核心課程都有很強的應用性,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卻無法體現這一特點。主幹核心課程的學習停留在課堂教學上,理論與實際嚴重脫節。理論層次的教學過多,教師只是一味地講授,雖然講了很多解決問題的方法、步驟,但只處於讓學生識記或領會的層面,沒有達到教會學生應用的水平。而書面作業設計的成果也大多隻是閉門造車,無從檢驗效果。如該專業核心課程《教學設計》,本來是作為連線學習理論與教學實踐的“橋樑學科”,卻因有限的課時而限制了實踐教學內容,結果這門課最終成了“紙上談兵”“空中樓閣”,失去了其應有的價值。

  (3)教材理論性過強

  教材是課程內容的主要體現。以教育部教育技術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規劃的主幹課程教材為例,這套教材學術性極強,但思辨性也極強,筆者認為更適合作研究生教材。因為本科生還未掌握相關媒體技術的知識以及運用技術解決實際教學問題的經驗,讓他們進行枯燥的學術探討,很難激發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其結果必然導致學生對教材內容“消化不良”。

  3.就業方面

  為了解畢業生的就業情況,筆者藉助網路進行了大量調查,並透過課下、假期實習等方式對在校的和已畢業的2006屆學生共計300多人進行跟蹤調查。在對資料進行記錄、挑選和整理的基礎上,筆者採用質性研究方法得出結論。從對在校生的調查中可以發現,90%以上的學生都在戈就業發愁。雖然部分學生從大一就開始考慮就業問題,但比於忽略了自身文化素質的提高,更忽略了對專業知識系紡的掌握,以致大學四年碌碌無為。調查發現,畢業生就業方式大致分為三類:統考、應聘及其他。透過對調查資料進摘處理發現,70%的畢業生是透過地方統考的方式來實現勃業的,透過人才市場應聘就業的則相對較少,還不到總數跳30%。這種就業的格局從根本上限制了教育技術學本科畢業生的就業率,這應該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4.師資方面

  目前,教育技術學專業教師大都存在職業倦怠現象,對本專業信心不足,並直接反映在教學和科研上。筆者作為專業負責人曾經與教師探討過專業發展問題,教師大都對專業發展的擔憂和迷茫,對專業研究不感興趣,在教學和科研中缺乏創造性。另外,由於教育技術學是交叉學科,有關領導誤認為各個學科的教師都可以教授教育技術學專業課,其中有些教師本身就缺乏教育學知識積澱,更不瞭解教育技術學的學科特性,教學中拿起課本就講課,沒有從專業的角度去整體把握課程,而是孤立地看待這門課。殊不知,教育技術學是很具系統性的,這個專業開設的每一門課都需要圍繞著專業核心來統籌講授,這個核心就是媒體和系統。

  二、思考與建議

  1明確學科方向

  學科是專業的基礎。離開了學科知識體系,專業也就喪失了存在的合理依據。因此,專業培養目標的確立要建立在瞭解學科發展前沿、跟蹤學科發展的新理論和新技術的基礎上,也就是以學科知識體系來規範專業建設,建設高質量和高水平的.專業。作為教育學學科下的二級學科,教育技術學是技術學層次的方法論學科。教育技術學是教育學與資訊科技學的交叉學科,是連線教育、心理、資訊科技等學科的橋樑。所謂交叉學科,首先體現在它需要技術的支援,特別是資訊科技的支援;其次體現在它融合了多種思想和理論。從教育技術學的發展歷程來看,教育技術學理論基礎主要有系統論、學習理論、傳播理論三大理論作支撐,但教育技術學研究的目的是解決教育教學問題,因此必然屬於教育科學,是具有自然科學屬性的社會科學。

  2確定恰當的人才培養目標

  教育技術學是一門前沿學科,沒有現成的路可走,因此不可能像其他學科一樣制訂出完備的培養計劃。地方性院校不同於重點院校,因此要揚長避短,人才培養要為地方服務,這就要求專業培養目標要以培養實用型人才為主。地方性院校本科專業學生應具備的基礎能力主要是媒體技術能力,這是本科學生的核心能力。因此,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培養目標要遵循“技術先行”的原則,即讓學生熟練掌握各種媒體技術,地方性院校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培養的是熟諳教育規律又精通各種技術並能夠透過合適的技術手段來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人才。

  3.以就業為導向進行課程設定

  調查發現,目前教育技術學專業畢業生中有超過半數的人在從事教學工作,另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在it業從事教育軟體及數字媒體開發等工作。商丘師範學院結合就業現狀並綜合各高校教育技術學專業課程安排的實際情況,將教育技術學專業分為三個方向:資訊科技教育方向(25學分)、教育軟體工程方向(23學分)和數字媒體技術方向(14學分),並據此制訂了新的課程計劃,在大三對學生實行分方向培養。

  新方案透過課堂教學、校內實踐課程和假期實習三種途徑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制訂教學計劃時適當壓縮理論課時,加大實驗、實踐課時。調整選修課課時時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為”即增加人文經典課的開設,如增加《中國古典文化》《經典影視作品欣賞》等課程;“有所不為”即適當壓縮純理科課程的課時。對於教材使用問題,商丘師範學院主要是在教學中把重複的內容刪去,博採眾長。

  4.拓展學生素質,以適應社會需要

  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目標不是技術工匠,而是能夠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複合型人才。因此,在理論與實踐教學體系之外,還要注重構建素質拓展體系。素質拓展的內涵不僅包括有利於提高學生專業技能素養,還應包括有利於學生社會綜合能力的擴充訓練和身心品質的全面提升。學校可以透過多種方式靈活地開展校內素質拓展訓練。例如:與科研工作相結合,透過讓學生主持或參與大學生創新科研專案,以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使學生初步具備科研能力;透過參與多媒體制作競賽等活動,以提高學生的專業應用能力;透過組織學生參加各類社團活動,以提高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

  5.加快專業師資隊伍建設

  教學改革的關鍵歸根結底在於教師。教育技術學專業的發展離不開一支理念先進、素質全面的師資隊伍。因此,地方高校加快教育技術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既是堅持科學發展的長久之策,也是克服現有困難的當務之急。商丘師範學院採取三項措施較好地解決了師資隊伍建設問題:一是有計劃地派出青年教師外出訪學、參觀交流,二是經常邀請有關專家來校舉辦專題講座,三是在制定的“十二五”中長期規劃中把“引進高層次人才”列人其中。這些措施為現有教師提供了學習、交流的平臺,改變了教師的知識結構,提高了他們的學術水平。

  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在我省地方高校開辦還不到10年,出現上述問題是不可避免的。筆者認為,只要上下統一認識,措施得力,就一定可以較好地解決。

最近訪問